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2017-04-10易小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易小平

摘要:小学生处于认知能力与综合素质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融入情感的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增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这对于培养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情感的境界都带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然后阐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G623.2

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情感和审美的学科,每个人天生都具有情感,而语文科目的学习便是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并不重视学生情感的教育。但是随着新课程的开展,现在老师越来越重视发展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小学生只有能够充分的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感受到真实的情感和独到的审美之后,才具备了学好语文科目的能力。作为老师是小学生的引路人,老师自身要散发情感魅力,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吸收这种能力,使之语文课堂充满人文素养和情感氛围,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感受情感的伟大,并将之传承下去。

一、情感教育的介绍

1.情感教育的基本概念

情感是一种内心感觉,往往根据人的需要来体现人与关联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类文明。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现,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进而激发内心的情感,最后学会表达情感,促进情感的升华。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注意激发他们的自主体验,充分发挥主体性,提高语文素养,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

2.实施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情感中的乐观、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培养人的内部动机,促进有效学习。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思维、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小学时期是情感态度形成的开始,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发育都还不成熟,但又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观意念,所以这时期进行情感教育是最有效的。实施情感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学生的情感特征。情感特征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的主要动力,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会促使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并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对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作用。(2)深化情感目标。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目标之后,教师要对其目标做分析和强化,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目标有更深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确立更精准的方向,不断地强化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不断地加深巩固。(3)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的学习是以间接经验为主,主要从老师那里获得,所以师生间的交流,让老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便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有助于学习的情感态度,同时通过交流,也让学生学习到了老师的情感经验,对他们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1.找准文章的抒情点

小学语文中的文章尽管简单易懂,但小学生要准确地掌握文章中的思想内涵是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因此这就离不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准确把握小学生思想情感,进而找准语文文章情感的抒发点,把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努力实现语文教学和小学生思想之间产生共鸣,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书写了在冬天的晚上,小女孩光着脚丫卖火柴的场景十分的悲惨与凄凉,作者通过雪花的飘落与自然环境烘托出小女孩这一悲惨的命运,这部分使得许多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当时情景,教师在讲这个部分的内容时,尤其是小女孩所看见的五次场景,从而上升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教师引导小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进而揭示出资本家对人们的迫害,以小女孩作为典型的劳苦大众中悲惨命运的代表,引出小学生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再通過联系作品中主人翁的生活情况,用童话故事这一形式向学生讲述一些现实道理,针对性地揭示与引导小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启发他们的情感作用。

2.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小学生情感教育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同时不断地创新与改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在更深刻的思想教育中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情感教育进行良好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同现代的教育技术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春天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将春天的景色与情景展示出来,这对加强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创新语文教学的方法,在语文的课堂中开展具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引入表演的模式,将语文中独具特色的片段通过学生的表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其中片段的表演,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的表演中体验情感,再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的情感。

3.教师重视对语文教材中的研究

由于教学属于具有创造性的活动,由此,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在语文的研究中找到较好的指导理念与学习材料,教师再次对它们进行加工,能够满足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的目的。如学习完《丑小鸭》之后,在这篇课文中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然后教师还可以继续地拓展安徒生童话中的其他故事,加深学生的作者以及童话故事的理解,同时这也是学生接受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小学教学阶段非常重要,对小学生的人格素养和综合素养起着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保持好自身情感的同时,对小学生的情感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来培养,使之成为有文学素养和有浓厚情感的人。

参考文献:

[1]邓金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策略分析[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2]施辉达.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汉字文化卷五)[C].:,2016:2.

[3]王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中华少年,2016,02:91-92.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