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817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
2017-04-10李晓利
李晓利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249-01
笔者所在地养殖户刘某,饲养817肉鸡8500只,12日龄有大量的甩鼻咳嗽症状,用甘草颗粒配合多西环素4天,呼吸道症状有轻微好转,但开始出现死亡,15日龄死亡20只,剖检有支原体继发感染,又加投泰乐菌素,17日龄死亡增加到每天30多只,呼吸道症状没有明显缓解,个别继发大肠杆菌,大群精神尚可,采食量下降到正常量的60%,并出现大面积尿酸盐沉积水样粪。遂致电笔者进行咨询,经技术人员临床观察及剖检诊断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继发大肠杆菌、支原体混合感染。
1 病原学
本病病原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由于IBV的基因组核酸在复制过程中易发生突变和高频重组,所以血清型众多。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出30多个血清型,如此之多的血清型在实际生产中给IB的免疫防制带来很大困难。目前疫苗制品采用的毒株有H120株、H52株、Ma5株、28/86株、T株、W株、M41株和4/91株等。我国目前用量较大的H120株、H52株是引进的荷兰株,与我国流行的呼吸道型和生殖型有一定的交叉保护。H120株虽然毒力较低,但免疫原性较差,免疫期2个月,因此主要用于雏鸡首免;Ma5株属于麻省型毒株,毒力基本等同于H120株,具有预防鸡肾型IBV感染的能力,可用于任何日龄的鸡群,同时对肾型IB也有较强的保护率;H52虽然毒力较高,但免疫性较强,免疫期可达6个月,因此适用于3周以上的鸡首免和加强免疫;M41属于麻省型毒株,毒力强、需要灭活使用,因此生产中只能用于油苗的生产。IBV对碘制剂、醛制剂等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2 临床症状
病鸡突然发病,出现呼吸系统病变,并迅速波及全群。個别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咳嗽,在夜间能清楚听到“呼噜”音。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随着病程的发展,开始出现精神沉郁病鸡,表现明显的炸毛、耷拉翅膀、嗜睡,由于食欲基本废绝,抵抗力明显下降,常几只病鸡簇拥在一起。
3 解剖症状
3.1 鼻腔粘膜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
3.2 喉头轻微水肿、气管环有程度不等出血、粘液或干酪物,个别死亡鸡只支气管中有程度不等的乳黄色干酪物堵塞。
3.3 前期死亡鸡只有轻微的胸气囊炎;中后期死亡的鸡只除有前期死亡症状外,还有不同程度的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
3.4 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但都呈现明显的“花斑”样,个别有出血症状。
4 防治措施
本病尚无特效药物,笔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原则是:防止继发感染,提高机体抵抗力,保肝通肾,防止脱水。针对引起的主要继发感染:支原体和大肠杆菌进行抗生素疗法,并采用具有抗病毒效果的麻杏石甘颗粒配合保肝通肾药物,连用5天,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5 体会
5.1 发病季节主要在秋末至次年春末,30日龄以内的雏鸡极易感染。
雏鸡10~30日龄发生各型IB后对肾脏造成的伤害恢复周期较长,且极易形成弱鸡。因此在育雏期,尤其是冬季必须做好免疫接种:5-7日龄Lasota+H120活苗,滴眼滴鼻1.5羽份。并用新支二联或新支流三联油乳灭活苗,皮下注射每只0.3毫升。
5.2 落实鸡群保健,树立机体免疫屏障
做好鸡群免疫预防的同时,配合应用具有提高鸡体免疫功能的中兽药可大大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养殖过程中,黄芪多糖对鸡机体免疫功能亢奋或低下都有较好的调整作用。
肠道是最大的免疫器官,应调整和维持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功能。临床上主要通过清除霉菌及霉菌毒素,修复损害的肠绒毛,促进肠绒毛快速增长,同时还可使肠道固有层淋巴组织发挥非特异性免疫屏障作用。
5.3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主要由病鸡呼吸系统排出,通过气溶胶传播,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均可使鸡群感染,饲养管理疏忽导致的应激(温差过大、通风不良、密度过大)以及营养物质不平衡,均能使鸡只的抵抗力不同程度下降,从而增强鸡的发病几率。
建议饲养人员加强巡架检查,对有呼吸道异常声音的应尽快确定病症,查找环控系统是否出现问题。对以上疾病疫苗接种尽量早计划、早接种。对于发病的鸡群,必须查找诱发原因。从管理上查找、从环控系统查找,只有解除应激因素才能真正做到控制,才能真正做好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