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方地区杨树种植技术
2017-04-10宋林峰
宋林峰
[中图分类号] S79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092-01
杨树是北方地区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为了让杨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应推广先进实用的杨树丰产栽培管理技术,提高杨树经济效益。
1 栽培技术
1.1 选地
杨树要求生长季节雨量充沛,土壤有效层厚度在1m以上、地下水位1.5~2.0m是最适宜杨树生长的立地条件;土壤有效层厚度80~100cm、地下水位1m左右为中等立地条件;土壤有效层厚度在40cm以下、地下水位长期在50cm以上,如无排水条件,则不宜栽植杨树。
1.2 整地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宜采用“三大一深”栽植技术,即大苗、大穴、大株行距和深栽。在造林前进行细致地深翻整地能降低土壤的紧实度、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杨树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利用,能使低产的林地转变为丰产林。根据造林密度,在定植点上挖80cm×80cm以上的大穴。
1.3 栽植方法
采用适宜的造林密度。培育大径级材,在1个轮伐期内不主张间疏伐,通常稀植并实行农林间作。采用6m×6m、7m×7m或8m×8m的株行距,间作5年左右;也可以采用行距10m、株距4m的规格,或者是大行距20m、小行距3m的大小行种植形式,间作农作物6~7年。在这种密度下,轮伐期为10~12年,成材胸径40cm,立木蓄积可达到180~240m3/hm2。培育中小径级材,株行距可以小于4m×4m,轮伐期可短些,约5年,胸径达20cm,立木蓄积为100m3/hm2。通过调查对比可知,栽植密度过大,不但费用增加,且生产的木材径阶小、价格低、效益相对较差,而培育大径材效益则较高。造林密度确定后,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造林方法栽植,即首先在80cm×80cm的大穴中回填1/3左右的土,把苗木放入穴中扶正、标直;然后再填一部分土,轻提苗木,使苗木根系舒展;接着踩实,浇适量定根水,等水渗透后再填土踩实、培起风堆等。
1.4 除草
抚育杨树幼林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是实行林粮间作。实行林粮间作不但在栽植后的几年内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通过间作给幼林生态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林粮间作应以矮杆豆科作物为主,如花生、黄豆等。此外,应做好松土除草。每年夏、冬两季翻耕疏松土壤,除掉杂草,增加土壤通透性,让杨树根系生长发育更良好。实践证明,仅此一项技术,就可使用材产量提高1倍。
1.5 修枝
整形与修枝应在秋冬与初春树木停止生长时进行。如果用大苗造林,苗高在6m以上,3年之内不进行修枝,3年后6m高处直径达10cm以上时修枝1次,把无侧枝的主干再提高3~4m。剪去影响顶部主梢生长的竞争侧枝,随着树木长高还要修去树冠下部和中部粗大的竞争枝,以8m以下通直无枝为宜。8m以下树干上侧枝着生处直径达到10cm时应立即修去侧枝,由下至上修枝直到干高8m为止,以保证干材芯10cm以外无节。1~3年少量修枝,4~5年修枝高度为树高1/3处,6年以后修枝到树高的1/2~2/3处。
1.6 间伐
间伐能提前获得小径材,主伐时收大径材。出售小径材的收入可用于中期林木的管护,缓解资金不足的困难。初植密度为3m×5m或3m×6m的中密度片林可在第6年间伐;在第11~14年收获30cm以上的大径材。根据调查,实行中密度林分间伐最终收获大径材的栽培模式,年平均效益比不间伐要高,但比直接培育大径材的栽培模式效益稍低。因此,在生产中无论采用何种栽培模式,在技术、资金、土地承包期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培养大径材,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2 病虫害防治
2.1 杨树黑星病
主要发生于叶片,也危害新梢。病初在叶背面散生圆形黑色霉 斑,大小0.3mm随后在病斑上布满黑色霉层,即为病菌的分生 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叶正面在病斑相应处产生黑色或灰色枯死斑。 严重时病斑相连,呈不规则形大斑。病斑受雨水冲刷有灰白色斑痕。
防治技术:发病初期,喷洒1 :1: 125波尔多液或波美0.3~0.5液的石硫合剂,或65%代森锌500倍液。
2.2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季分生孢子萌发,借风雨和气流传播,从气孔或直接侵入。潜育期为5-10天,一年中分生孢子可重復侵染。
防治技术:发病初期喷施10%杀菌优水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10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8000倍液防治。
2.3 杨树白潜叶蛾
幼虫孵出后从卵底咬孔潜蛀叶内蛀食叶肉,常有多条幼虫同时蛀食,蛀道扩大连成一片,叶面呈现大的黑斑块。老熟幼虫在叶背结茧,但越冬茧则多在树干缝隙、疤痕等处,很少数在叶片上;树干光滑的幼树树干则很少被结茧。
防治技术:成虫活动期,或虫斑出现盛期以前喷洒50%杀螟松乳油20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5000-8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