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基础课中的应用
2017-04-10向曙曦阳雯李永
向曙曦+阳雯+李永
内容摘要:近年来,高职公共基础课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严重滞后,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教学手段单一、师生教与学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本文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应用写作》课程为例,在尔雅通识课程平台上建设《应用写作》在线开放课程,并利用该课程组织翻转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为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键词:翻转课堂 公共基础课 高职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颠倒。在传统教学中,课上,教师负责讲授知识点,课后,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而这新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家里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学习,以此代替教师的课堂讲解。课上,师生则将精力集中在练习和学习任务的完成上。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相对传统在线学习而言,学习者参与翻转课堂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学习满意度、成就感较高,学习者更偏重观看视频资源。论坛参与率较低,线下学习小组合作较为普遍。
一.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困境
公共基础课是指根据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总目标和普遍要求而开设的,所有系科、专业的学生均须修习的课程,大致可以分为思想政治理论、军事国防、身心素质、基本技能、文化修养、职业实践等六大类。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改革成绩显著,基本确立了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系统的课程改革理念,形成了诸如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然而,高职公共基础课却因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清,自身课程知识体系偏理论化,国家相关政策的约束以及人才培养起效较慢,难以考核等原因,导致高职公共基础课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严重滞后。
二.以《应用写作》为例,探寻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建设《应用写作》在线开放课程
笔者通过常用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类法以及解释结构模型法四种分析方法对当前学习者特征、学习环境、学习内容进行分析。
从学习者年龄段、认知发展水平、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四个方面,总结概括出学习者特征。从网络接入情况、网络平台等硬环境以及交互方式、学习氛围等隐性环境进行分析,明确当前学习环境特征。从教材、课程知识体系等进行梳理,罗列出《应用写作》课程知识框架图。
在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教学目标,设计与之相适宜的课程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创立课程框架、确定知识点呈现的形式。拟定课程大纲和授课思路,确定视频单元(包括出境讲解、手写讲解、实景讲解、动画演示、专题短片、访谈式教学等形式)和非视频单元(包括习题、讨论、补充材料等形式)的整体设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序列。进而,据此开展《应用写作》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制作。
资源建设后,由课程教学团队进行自检,组织Beta Testers测试。随后,由学院组织对相应视频文件、字幕文件、课程大纲、习题等资料进行上线审核,审核通过后公开发布,供学生学习。
2.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践
在建成《应用写作》在线开放课程后,笔者探索形成了“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深化”为线索的翻转课堂教学路径。
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和技术人员在课程平台上创建社区、设置课程并对每个版块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学生在这个阶段阅读学习指南,观看各知识点的视频和课件,进行各知识点的专题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找到知识盲点进行补充学习,将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提问。
在课中知识内化阶段,首先创建学习小组,创设职业情境布置任务,各小组对任务进行分工完成写作学习,协作学习后,提交学习成果并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总结、反馈。教师在这个阶段做好问题解答、交流反馈、教学监控、学习引导等工作。
最后一个阶段即课后知识升华,该阶段各小组对学习成果进行整理、汇总,在班级中进行成果的分享。教师在该阶段重点做好过程引导和效果评价。
3.翻转课堂的效果
为验证翻转课堂的效果,笔者选择了同一学院、同一系别的两个平行班级中,分别用传统面授和翻转课堂的方式开展《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在期末考试中,笔者设置了填空、改错、情境写作三个题型。传统班有33人参考,试点班有20人参考。其中,填空题共20分,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改错题共40分,通过对应用文题目、表述、结构进行修改,考核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情境写作共40分,学生通过分析情境要素,选择合理的文种进行写作,以此考察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通过比较两个班级各个题型分数及总分的平均分(见表1),可以看出试点班与传统班相比,其改错题分数及总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试点班填空题分数显著低于传统班(13.10±2.94比17.52±1.42,P<0.05),情境写作题分数显著高于传统班(32.40±4.62比26.55±3.34,P<0.05)。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外,通过在线开放课程进行自主学习;课内多关注知识的应用,对理论知识的识记考核较少。虽然,翻转课堂试点班理论识记教学效果不理想,但却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
三.经验与反思
通过本次试点,能充分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解决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提升非常明显,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然而,在翻转课堂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应重点做好学习路径规划、学习习惯培育、线上学习氛围营造等关键环节。
1.合理规划学习路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本次试点初期,在线开放课程的师生使用量一路飙升,师生对这种新的教与学形式都非常感兴趣,但从第一次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学习质量并不高。究其原因,我们对10名学生的学习路径进行跟踪,发现学生们被逼到网上,面对扑面而来、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却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从何入手,出现了学习“迷航”现象。为此,笔者从第二阶段开始,以周为单位制定了《学习实施方案》,告知学生每一周要学什么资源,要完成什么活动,这一周里有什么注意事项等。这样清晰的学习路径让学生更好地、更系统地完成了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2.注重学习习惯的培育,引导学生掌握翻转课堂学习技能
在本次试点的第二次集中授课时,笔者意外地发现学生课程笔记寥寥无几。当学生对课程资源和活动给出高评价的同时,却连基本的重要知识点记录、勾画都忘记了,学生们在网上往往是在“看热闹”,没有从一篇学习资源或一段授课视频中找到教师传达的重难点。为此,笔者在学生的《周学习记录单》中增加了诸如“视频的第02:31处,老师讲了什么?您有什么体会?”的问题,以此提醒学生在“热闹”的视频中找到教学的重难点。
总之,笔者在高职公共基础课上不断开展着研究、实践与探索,虽小有成果,但我们的试点还处于起步阶段,供研究的实证性案例不够充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应加强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机制的创设。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将在社会媒体对翻转课堂的影响、学习支持服务的效率、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方面持续跟进。
参考文献
[1]刘明珠.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学生的教学实施及效果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6,(2)
[2]陈怡.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3]游錄超.高职实用写作课程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实施[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4
基金项目:2015年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慕课视野下高职写作课程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实践”(课题编号:2015-ZJ-028)研究成果。2017年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研究基金(全通教育)一般课题“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基础课中的应用”(课题编号:2017YB179)研究成果。2016年重庆市教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于‘三融合的混合学习课堂形态特征与应用模式研究——以《演讲与口才》为例”(项目编号:162099)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