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背景下教师在职研修的体系建构
2017-04-10姚继琴
摘 要 教师在职研修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推手,也是推動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我国教师在职研修学习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但研修效果不尽如人意。需要从在职研修结构的体系化、研修内容设置的系列化和高度化、研修学习的制度化等方面,建立符合教师职业发展规律的在职研修学习体系。
关键词 信息社会 教师在职研修 体系建构
随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终身学习潮流的兴起,教师在职研修学习已成为教师拥有更高的专业性和持续不断地更新自身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都致力于教师的在职研修学习,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惜投入巨大财力与精力,可是在职教育与培训的实效并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还未建立起符合教师发展规律的在职研修学习体系。
一、教师在职研修学习的现状分析
在信息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培养教师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及较强的学习能力是新世纪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教师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师学习仍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学习动力失衡。尽管教师在“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学校转型性变革”“现代学校制度”“职业教育改革”等先进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慢慢意识到时代发生着巨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洗礼,教育方式也必将悄悄发生转变;随着“教师是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型社会”等新词汇的不断涌现,教师的学习方式也必将迎来变革。但是,面对“分数”“升学率”“向家长和学生负责”这些所谓的硬道理时,教师的学习显得苍白无力,出现了严重的动力失衡状态。一项基础教育调查结果显示,90%的教师认为自己完全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不需要学习;80%以上的教师仍满足于学历的达标,而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教育观念急需转变,教育方式有待变革。第二,教师学习的动机有些偏差,存在盲目性。有的教师进行学习只是为了加薪晋职的需要,有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自我学习的意识需要从精神上唤醒,让教师明白教师学习可以树立职业崇高感及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第三,教师学习缺乏层次性。教师群体是有很大差异的,教师学习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第四,教师学习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教师学习的内容缺乏真正的有效设计,须要结合专业发展深入地进行研究。综上分析,教师在职研修学习的体系化建设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教师在职研修学习体系建构的主要策略
1.教师在职学习的结构要体系化
目前,教师在职研修学习方式主要有:一是基于个人专业自主发展的研修,二是校本培训,三是基于教育机构或教育团体组织的学习,四是教育专家与教师合作研修的学习。据调查分析,这些种类繁多的培训存在研修方式和研修内容的盲目性、重复性和无序性。有的教师有较多的学习机会,但学习内容机械重负,与实践脱节;有的教师由于受到名额分配的限制,很难获得外出学习的机会,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轮上一次。
为了保障教师的终身发展,必须注重教师在职研修学习的有效性、系统性和持续性,必须为教师提供多样、充分而又相互协调的研修机会[1]。“为了给教师提供根据不同的时期以适当的内容和方法接受研修的机会,有必要进行体系的整备。”[2]建立符合教师终身学习的体系,是提高教师在职研修学习效率的重要举措。
(1)按教师教龄划分实施分层分段研修学习
教师的职业发展水平是有层次性和差异性的。根据著名心理学家休伯曼(Huberman)关于教师职业周期中每一时期的发展主题和职业发展路线的设想[3],不同阶段教师群体的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也存在不同,应根据教师的教龄实施分层研修学习模式。
第一,初入职教师研修(0~5年)。刚走向教育工作岗位的教师,具有较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和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教学经验。针对这类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技能、课堂交往能力、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的研修。一般建议采用观摩学习、课例研讨、与同伴协作对话、寻找教育偶像等方式。通过现场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范例,分析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策略的应用、所呈现的教学艺术特点及教学效果;组织教师参加入门课及各种研究课的比赛,找出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寻求改进的方法,切实掌握和提高课堂教学实践技能;根据年轻教师自身的优势资源—现代信息素养比较高,倡导教师充分利用新媒体、互联网+,与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实现跨时空的研修,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第二,骨干教师研修(5~15年)。关于骨干教师的研修学习,我国曾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培训措施,如21世纪初教育部实行的“园丁工程计划”,简称“国培”。那些层层选拔出的教师参加“国培班”学习,幸运地得到重新进入师范院校学习研修的机会,亲眼见到教育专家的教学演练,亲耳聆听教育大师的教育观点和教学主张,他们得到了全方位的充电,唤醒了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热情,增添了信心和能量,使他们的职业生涯重新焕发了生命活力。事实证明,通过研修教师得到了迅速成长,大多数教师几年后被评为“特级教师”“名师”,而他们又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带动了当地教师的共同进步和发展。这种教师在职研修学习方式无疑是正确而有效的,然而要真正做到持续化和常态化,还需要建立完整的体系。
第三,专家型教师研修(15年以上)。所谓专家型教师,往往是从事教育职业的时间在15年以上的教师,应是教师队伍阶梯中的“塔尖”。他们具有从事教育职业的满腔热情,而且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在一般教师的眼里还有令人羡慕的耀眼“光环”。对于这类教师群体来说,他们的职业之路如何发展?怎样引领他们持续不断地前行?似乎在这个阶段出现了断层。因此,要寻找一种指引这类教师研修的有效方式。专家型教师是教育界宝贵的资源,要一如既往地给予应有的尊重和支持,包括职务、奖励等物质上的支持,和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可采用名师工作室,激励他们自主性研修学习,系统研究教育理论、教学规律,深入反思教学实践,提炼教育教学主张,著书立说;可以为他们提供更高层次的研修机会,比如出国留学、作为访问学者到名校学习等,使这些教师坚定教育信念,立志成为真正的教育家。
(2)按教师的任职资格和教育教学水平组织教師研修学习
从研修的目的来划分,有的教师需要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或建立个人擅长领域的研修,比如加强有关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的研修,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有的教师因为素质能力不达标而要进行补偿性或矫正性研修(如针对所谓“教学指导力欠缺”教师的研修等);有的为了提高学历或更新教师资格进行研修学习。
(3)按教师职能区分进行研修学习
可根据教师在校所担任的不同角色进行研修,比如“中层管理者研修”,包括教务主任、年级主任等;“校长研修”,包括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校长;担任班主任、辅导员等职务时需要接受的“岗位研修”。
(4)按教师任教学科的区分进行研修学习
教师所任学科属于不同的专业领域,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学科知识需要不断拓展与更新,教师要针对学科的知识领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科文化等进行研修。
(5)按举办主体实施研修
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机构研修,比如教育行政机构、教育研究团体、中小学等不同单位组织的教育理论讲座、教材培训、校本培训;教师自身进行的自主研修。
2.教师在职学习的内容设置要系列化和高度化
(1)成立“合作研修机构”,实现教师在职研修内容设置的系列化
从教育团体或中小学的优秀骨干教师群体中选拔指导教师,建立“专家资源库”,每年这些指导教师共同商议教师研修内容的制定。内容制定时,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注教师实践知识建构。有针对性地选择研修学习的课程,为教师“量身定做”,打造教师的新形象。二是开展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研究课程。关注教育专家学术思想的引领,从专家的教学中启发教师,提升理论基础,达到实践经验与教育理论的融合;引导教师主动与教育专家对话,得到精神的滋养和思想的洗礼;引领教师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教育教学杂志和专业书籍等,不断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理论水平[5]。三是关注教师学科知识的拓展。教师的学科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的发展变化,有时显得单薄甚至滞后,要及时更新和补充。四是关注教师的信息素养设计研修课程。五是关注教师的研究能力设计研修课程。可以采用课例研究、小课题研究、专题项目研究等适合不同研究水平教师的形式,逐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在这期间,指导教师与研修教师应该分工协作,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提供专业知识和理论支持;研修教师和学校主要提供教学实践研训的场所,为研修者提供真实的教室。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之间必须同步每学年的日历和日常安排,形成一个连续统一体,保障研修内容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2)通过设立“教师教育研究院”推动教师在职研修学习的高度化
教师教育研究院主要通过科学评估,将教师划分为不同研修对象,根据不同对象的教师进行不同高度的指导。一是针对刚走向教师岗位的初入职教师,在他们已经掌握作为教师的基本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实践性指导力与拓展能力,使其成为尽快适应学校教育的合格教师;二是针对具有一定教龄的成熟型骨干教师,注重加强教育理论的培训,增强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提炼总结教育规律的能力、出色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三是针对专家型教师,培养其深厚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较高的学术视野、独特的教学风格、较强的教育研究和实际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其实践指导作用和辐射作用。
3.教师在职研修学习要制度化
(1)在法律上规定所有教师参加研修的义务
我国教师在职研修还处于随机状态,有的教师出于个人发展的需要,能够认识到学习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自愿投入到研修中;有的教师处于年复一年的机械重复的工作状态中,不愿意进行研修。为了引领教师充分有效利用教师研修机会,必须从法律上进行约束,制定相关法规,让教师深刻地自觉自己的崇高使命,不断致力于研究和修养,努力掌握履行教师职责的过硬本领和素质。根据教师的教龄和教育教学水平,将教师的研修分类分层纳入法定研修之中。
(2)实施教师资格更新制
教师资格证不能一劳永逸,要通过实施教师资格更新制度,激活教师不断进行研修学习的动力。为了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加强排除不胜任教师的力度,推动教师不断进行研修,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要规定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限,一般为10年,证书持有者在到期前一年内要接受相关的资格更新学习。
(3)实行有效的教师学习评价制度
教师评价一直是教育管理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通过教学实践业绩、教师的师德状况、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等建立教师评价制度,根据制度,认定为优秀教师、合格教师、指导力欠缺教师等不同等级,对优秀教师要实行表彰制度,而对于“指导力欠缺”教师要接受研训,根据研修的评价结果决定是否留任或者调任他职。因此,教育部门要将教师的学习评价结果与人事调动、待遇挂钩,真正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达到推动教师积极参加研修的意图与效果。
参考文献
[1] 饶从满.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J].外国教育研究,2014(3).
[2]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教员的资质能力的向上方策[EP/OL].http://www.mext.go.jp/b-menu/shingi/old-chukyo/old-shokuin-index/to
ushin/1315356.htm,1987-12-18.
[3]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 姚继琴.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方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11).
[5] 姚继琴.教师实践知识的内涵与建构[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作者:姚继琴(1967-),女,湖北南漳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