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缘起、悖论及其消解
2017-04-10王珺
摘 要 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效教学自国外引入我国以来,就以其独有的魅力受到师生的青睐,其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其概念和悖论的基础上,探讨其悖论消解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悖论 缘起
一、有效教学概述
要想深刻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就必须要先理解什么是“教学”与“有效”。广义上的“教学”,就是泛指师生间的教与学活动,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从狭义层面来看,教学是指老师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以及能力培养的活动,也就是指老师引起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所谓“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指有效果和有效率。有效性是指某一活动能够达成或实现预期的某种结果与目的。综上,有效教学就是指能够实现预期教学目的且又合乎规律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核心内涵应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有效果
教学效果,就是指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老师的教学行为所带来的结果,它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能力发展作为考察重点。所谓有效果就是指通过老师的一段教学活动之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与发生的变化。因此,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是判断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果的重要标尺。看教学活动有没有效果,很多时候并不是看老师在活动中是否认真,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其是否有收获知识与能力。所以,有效教学也可以表达为有效果的教学。
2.教学有效益
教学有效益,就是指教学活动所带来的收益和产生的活动价值以及所实现的教学目标等。也就是说,教学效益所反映的是教学活动的结果与目标是否符合社会与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求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增长,而且还要能够促进社会与学生个人的发展与进步。教学有效益不仅要求教学活动能够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而且其所达到的目标还要能够促进社会与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益的教学活动,才能切实促进教学的发展。
3.教学有效率
效率,就是指在单位的时间内做完的工作任务的量。由此可见,效率与时间概念息息相关,而且效率还与投入的精力与努力有关。教学效率也不例外。教学有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活动投入下,所带来的教学产出。有效教学是在确保收获良好教学结果与效益的同时,又花费最低的活动投入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产出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当前有效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如何降低投入,增加产出,成为很多老师普遍思考的问题。
二、有效教学的缘起
1.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
在上个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中,有效教学的相关理念开始出现,为部分教育工作者所知悉。其后经过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及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熏陶和影响过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以后,有效教学的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频繁见于国外各类英语教育杂志与文献中,以其独有的魅力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教学是艺术”这一教学观的主导地位,开始被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从而让人们慢慢意识到,其实教学也是一门重要的科学。等到20世纪的90年代,社会不断发展,西方的很多先进教学理念开始传入中国,并且对中国的传统教学思想产生了较大冲击。有效教学理念就是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西方教学思想之一。当时恰好是我国工业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有效教学一传入,就以其优势被广泛应用和推广于学校教育中。随着理念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有效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逐漸兴盛起来。
2.教育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与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当前形势与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成为了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有效教学的理念,以其符合教育发展要求与方向,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3.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程改革是复杂的社会文化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当我们从实践角度去分析教学活动时,就很容易发现文化因素是引起和推动当前新课程改革浪潮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果我们不深入地理解文化,就很难理解新课程改革开展的原因与目的,从而就很难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有效地贯穿于教学活动开展的始终,不利于教学的发展。只有文化和理念得到改变,才能切实有效地改变课堂教学的形式,从而产生新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三、有效教学的悖论
1.有效教学的反面不完全成立
从有效教学的定义中可知,其衡量标准是学生是否获得了知识与能力,是否得到了成长与发展。在有效教学的理念体系中,其反面为学生能力没有得到提高与发展的教学活动,就不能称之为有效的。这种说法看似无可厚非,但经过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它并不完全成立。教学是一项长期开展的工作。很多时候,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其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而且学生的能力发展并不是马上就能看出来的,但是我们又不能等到若干年后再来评价这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常常会走入结果导向的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发展。
2.有效教学中过于强调教师作用
在当前有效教学理念中,过于重视和拔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并非如此之大,这样很容易出现老师一言堂的情况,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当前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生为本,要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体角色,发挥其作用,而老师则仅仅是扮演组织和引导课堂发展的角色。只有这样,让老师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才能使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
3.有效教学过于重视眼前有效性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追求的是长远的有效与发展,并不是仅限于一时的。但是,在当前有效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过于重视当前的有效性,而忽略了这种有效性的实效性。教学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只有不断温习,才能不断巩固旧知识,促使学生完全理解课堂内容并且内化为一种属于自己的能力。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一些老师仍然单纯地认为把预定好的内容在课堂上讲完就好了,而忽视课后的巩固,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理解了该知识点,但却无法独立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使得教学效果趋近于零。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单纯追求该节课的有效,而是要充分考虑到教学有效性的长远发展。
四、有效教学悖论的消解
1.教师方面
(1)设立清晰的授课目标
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老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都是围绕其开展的。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老师要做好准备工作,要认真备课,设立清晰的教学目标。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要仔细研读和分析本次课堂教学活动涉及的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撰写好教案,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有序高效地开展,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提高,是衡量该教学活动是否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准。而且,学生处于课堂主体的地位,其在课堂活动中的任何表现,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及时对该阶段的教学行为进行调整,进而能够有效推动教学活动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3)加强教师的反思意识
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及时对不合理的教学行为作出调整,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增强自身的反思意识。在结束一节课之后,老师要根据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进行反思,看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都已完成,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比较具有价值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在这一课堂活动中的学习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再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校可以组织召开研讨会的形式,让教师们对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分析,及时调整不合理的措施,共同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从而提高其专业水平,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学生方面
(1)培养学生学习思维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扮演着重要的主体角色,其具体表现将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和形成正确的思维,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在有效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讲解课堂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正确和灵活思维的培养,让其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综合性较高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并且结合习题讲解,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和解题方向,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是当今社会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各类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根据课堂内容,设置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从而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又能有效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3)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体系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也是课堂教学查缺补漏的重要途径。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其自我评价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更多的是教师单方面评价,而且评价内容也以成绩为主要标准,从而不能对学生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因此,在开展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体系。
3.课堂方面
(1)活跃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有效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活跃课堂氛围。比如,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选择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开展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建立并运用民主原则
民主原则是当前课堂管理的一种重要理念与思想。民主原则的建立与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老师在课堂上高高在上的形象,让学生更亲近和信任老师,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有效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老师要建立并应用民主原则。比如,在班级管理方面,尽可能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班级的发展和自己的责任有很大关系;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与想法,教师要给予充分尊重,不能剥夺学生发言的权力,并且在学生发完言之后,对其值得肯定的则大方赞扬,说得不对的地方则引导学生理解改正。这样可以在班级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
有效教学的应用与开展,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而且将促进整个教学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其悖论的基础上,从老师、学生和课堂的角度,对其悖论的消解提出了若干建议。相信在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有效教学相关概念能够日益成熟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蔡宝来.课堂有效教学: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J].教育科学研究,2013(1).
[2]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
[3] 刘万海.有效教学中教师的责任[J].教育发展研究,2009(15).
[4]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作者:王珺(1982-),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