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管理文化
2017-04-10叶怀凡
摘 要 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与鲜明的特征,在规范管理行为、达致管理目标、提升管理效益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与价值。培育和建构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文化,应确立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健全人情化的管理制度、创设人文化的管理环境。
关键词 学校 管理文化 内涵 价值 建构
学校管理与文化之间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不同文化形态和文化心理对学校管理行为的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校管理目标能否高效实现,不仅会受到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直接影响,更会受到来自于文化的深层次影响。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学校管理文化的探索与思考日益受到理论研究者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实践追求。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学校管理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功能与价值、培育与建构等,作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学校管理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学校管理文化的基本内涵
文化的本质是价值观,是“使一个群体区别于另外群体的集体思维”。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都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管理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子集,是与工作相关的价值观。率先把管理与文化联系起来思考的人,当推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他在《管理》一书中指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1]。学校管理文化正是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由师生共同创造和形成的,并自觉接受和遵循的与工作相关的价值观。与“文化”的基本形态类似,学校管理文化也主要体现为精神、制度和物质三种形态。具体来说,精神形态的学校管理文化主要体现为学校管理者所秉持的管理哲学和管理理念;制度形态的学校管理文化主要体现为学校内部有关考核、激励、奖惩等一系列完整的、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物质形态的学校管理文化主要体现为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各类设施,如校徽校旗、名人塑像、花草树木等。其中,精神形态的管理文化处于学校管理文化的核心圈层,是管理实践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制度形态的管理文化处于学校管理文化的中间层,是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员工、学生都必须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物质形态的学校管理文化处于学校管理文化的外显层,是体现学校管理者某种管理理念或意图的物质载体。这三种形态的学校管理文化既有其相对独立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内涵,又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2.学校管理文化的主要特征
作为学校文化的分支,学校管理文化具有四个方面的鲜明特征。一是互動性。文化是由人创造并为人所特有的精神财富,学校管理文化既不是学校管理者的文化,也不是学校管理者主观臆造的,而是由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共同创造和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学校管理文化的生成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互为主客体,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鲜明的互动性。二是渗透性。文化之所以具有影响力,就在于其强大的渗透性。不管人们是否能够感知到,学校管理文化都会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渗透在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学校管理文化也正是通过这种无处不在的渗透和影响,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进而形成学校管理的共同价值观。三是传承性。学校管理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是一批批师生相沿成习并不断传承创新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管理文化的传承,也就没有管理文化的积累。同时,学校管理文化的生成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还须结合学校的实际,并顺应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这也内含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要求。四是综合性。从学校管理文化的构成来看,包括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以及校风学风、校园建筑等多种因素。而从学校管理文化的作用发挥来看,也需要这些因素共同发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无论是从构成因素来看,还是从作用发挥来看,学校管理文化都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征。
二、学校管理文化的功能与价值
1.学校管理文化具有导向和约束的功能,有利于规范管理行为
学校管理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行为导向和价值导向两个方面。学校管理文化不仅能够在管理活动开始之前对全体师生进行引导,在管理活动结束之后也能够发挥它的跟踪导向作用。师生在管理文化的引导作用下,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向着学校和社会倡导的方向发展。学校管理文化的无形引导和影响,极大地弥补了学校规章制度的强制性造成的师生反感心理所带来的缺漏,不仅有利于规范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更有利于被管理者从思想上接受学校的管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因此,学校管理文化不应是仅靠制度和规章强制性要求的“硬性要素”,而更应该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软性要素”的管理。学校管理文化的约束作用则融合在导向作用的发挥过程中,引导作用发挥的同时也是约束作用发挥功效的过程,正确的引导即为无形的约束。这样,学校管理文化的引导作用和约束作用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共同为办学目标的实现提供隐形的保障。
2.学校管理文化具有聚焦和辐射的功能,有利于达致管理目标
在学校管理中,教师作为一个团队,只有拥有共同的目标和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从而达致管理目标。这就要求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尊重教师的存在价值,尊重其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价值追求,把教师的价值追求与学校管理文化融为一体,使学校管理文化为所有教师所共享,从而发挥教师团队的最大凝聚力。这实际上就体现了学校管理文化的聚焦作用。而在学校管理文化发挥聚焦作用的同时,还会形成一种具有规范性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会在学校内部产生巨大影响,也会对社会的各方面产生作用,这便是学校管理文化的辐射作用。学校管理文化的辐射作用可以通过两个方面体现:一方面,学校管理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性”管理,这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从而吸引大批优秀的教师和更多学生前来学校任教和就读。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文化能够深化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展示积极向上的思想风貌、人性化的管理风格、优秀的教学质量等,从而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信任,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最终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双赢”。
3.学校管理文化具有开发和协调的功能,有利于提升管理效益
学校管理文化具有开发师生潜能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发挥不是依靠外界物质奖励的刺激,而是在积极校园文化的驱使下,师生自发产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精神需求和愿望。这种积极的校园文化的构建离不开学校管理文化的熏陶,因此,管理文化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开发教师潜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同时,教师潜能的开发又可以促进良好校园管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这就形成了良性促进的循环,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有序推进。学校管理文化不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协调教师的人际关系也有积极意义。竞争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校园中教师之间的竞争同样也不可避免。良性的竞争有助于教师自我能力的提高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恶性的竞争则有可能导致学校教学秩序的紊乱和教学质量的下降,更有甚者有可能出现严重的教学事故。学校管理文化的功能正好能够协调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通过共同价值观引导共同目标的实现,使教师在思想方面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人,更是学校中的一部分,肩负着推动学校发展和帮助学生成长的重要责任[2]。
三、学校管理文化的培育与建构
1.确立人本化的管理理念
人本化的管理理念是培育和构建学校管理文化的前提。一方面,当今的学校管理已不再是强制性管理模式,而是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学校的管理不是校长或者领导管理教师、教师管理学生的单线管理模式,而是双向的、相互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建立在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念、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基础上的[3]。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全体教师拥有着与校长一样的发表意见的权利,学校管理者应该深入教师队伍中去,真心地把教师当成学校管理事务的主人翁,鼓励教师针对学校的管理活动提出不同的建议,在民主的气氛中促进中小学管理文化的构建。另一方面,人本化的管理理念更加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体现在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等几个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工作动机能够影响个体的自我管理行为机制。因此,人会自我评价自己的思想、行为、意识,并根据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和需求来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最终付诸实践实现目标。在学校场域中,教师自我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不断鼓励和充分信任下的自我实现。同时,人本化的管理理念还内在地体现了人文精神,需要管理者用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来关注教师的发展,尤其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人格信仰、道德追求以及职业操守等精神方面的追求。
2.健全人情化的管理制度
所谓“無规矩不成方圆”,强调的是学校管理者要依据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但只有规矩也难成方圆,因此,学校管理者还要将“人情化管理”融入“制度化管理”中,引导师生从“心理上接受而不逾越”,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培育和构建学校管理文化,还应在制度的制定、内容和执行等方面充分体现“人情化”。首先,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体现“人情化”,要以满足师生的需求、服务师生的发展为目的来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选拔聘任制度、奖励制度等规章制度,如果都是通过教师自己发表意见所制定出来的,不仅能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的约束性和激励性[4]。其次,管理制度的内容一般都是强制性和理性的,是大家遵守的办事准则。管理内容的人情化需要以教师的成长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例如:教师子女在读奖励制度、教师在职进修制度等,都充分体现了管理制度内容的人情化,也体现出了学校对教师的关爱。最后,管理执行过程虽然需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但是法外有情,在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多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教师分析问题、改正错误,从而更好地促进发展。特别是在对教师权利的监督和控制中,不能仅仅为了“监”而监,为了“控”而控,要尊重教师的权利,充分信任教师,引导教师将监督控制与自身的自查紧密结合,在自查中进步,自查中完善。
3.创设人文化的管理环境
从文化学的视角看,学校文化育人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显性的文化教育与隐性的文化熏陶来实现的。身处校园之中的师生,时时都与身边的人、事、物、景发生着“对话”,其精神生活正是在这种“对话”中得以塑造、陶冶和提升[5]。从这一意义来看,学校管理文化就是一种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因此,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培育和构建学校管理文化时,还应注重创设人文化的管理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与积极作用。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应重视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和书香校园建设,根据“安全、实用、美观”等原则,因地制宜设置校园景点、宣传橱窗、名人画像、标语牌、报刊栏等文化设施,丰富学校管理文化的空间,让每一幢建筑、每一面墙壁都能够彰显文化、传递文明。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还应精心设计能够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以及具有明确意义的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如校名的标准字体、校徽、校歌、校旗、校服等,以彰显学校的价值取向,给师生以潜移默化的文化暗示。同时,学校的管理活动要求最大程度地调配人、事、物,需要有高效、准确的信息网络作为支撑。因此,学校管理者还应借助网络媒体、现代高科技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打破空间的限制,从而营造一种全新的、开放的管理氛围。如此,不仅能够避免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更能够控制整个管理活动朝着组织目标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沈颖.经营学校文化管理形成学校管理文化[J].中国城市经济,2004(6).
[3] 张东娇.教学管理文化四维模型及其实践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3(2).
[4] 关尚敏.学校管理文化的有效分解与价值表达[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9).
[5] 刘海.大学管理文化的生态学构建[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作者:叶怀凡(1982-),男,四川渠县人,四川文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