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评选不能娱乐化

2017-04-10熊伟荣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组织者拉票候选人

熊伟荣

“你有过微信投票的烦恼吗?”相信大多数教师回答是肯定的。特别是年底,教育领域的各种评选五花八门、铺天盖地。如“某某十佳师德标兵”、“某某优课评比”、“某某最美教师”、“我的帮扶故事演讲比赛”等等,此外,这些评选也大量渗入了儿童世界里:“请投某某年画宝宝一票,12号”、“那是我弟弟家的孩子,最萌宝宝13号”,诸如此类的评选拉票活动层出不穷。其实,早在网络出现之前,采取的是纸质媒介的方式,如在报纸上刊登候选人的照片和简介,让大众差额选举。不管是采用哪种工具,出发点都是追求一种民主,结果却无任何公正客观可言,因为作为投票者,并不了解候选人的具体信息,即便了解,也往往是“情感优先”,而不会考虑候选人本身的素质水平。这些教育评选打着民主投票的旗号,快速生产出各种各样的教育先进。

靠微信拉票、博取点击率造就的教育网红,折射出当下教育评选的泛滥和参与者急功近利的思想,以至于教育评选沦为一场娱乐的狂欢。笔者并非反对教育评选,只是不赞成这种“以票数论英雄”的教育评选。教育评选作为一种树立榜样、鼓励先进的管理手段,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必须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开展教育评选的必要性,校园本该安安静静,潜心育人、用功读书是师生的天职,可现今人们像是静不下来,喜欢搞运动,追求广告效应、大场面,各种荣誉名号和评选便应运而生。教育评选的组织者应该细思斟酌,考量评选的必要性,千万不能扰了校园的一方净土。二是教育评选过程的公正性,即便要组织教育评选也应确保评选过程的公正性,要比拼参赛者实际的素质和能力,而网络投票比的是拉票的能力、比的是人情关系。为了获得荣誉,有的甚至不惜花费金钱,购买网络刷票,以便获得比竞争者更多的票数,毫无公正性可言。三是教育评选结果的真实性,评选的初衷是要发现真正的先进典型,而网络拉票的形式,说得难听些,可能是“一条狗进去,一个人出来”,反之亦然。评选结果不真实,缺乏公信力,对参加者也是一种伤害。

教育评选的泛滥和娱乐化,反映出组织者的不作为和简单粗暴的乱作为。微信拉票式的网络评选,苦了选手,烦了朋友,害了孩子,唯一便宜了中间商。教育管理部门应减少或规范教育网络评选活动,参加者也应理性看待、审慎参与。特别是作为父母,更应认识到,靠人情和金钱为孩子换来的“成功”是虛假的成功,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走捷径。而作为投票者的我们,也应多一份思考与分辨,不要助长一些错误而虚假的教育评选。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组织者拉票候选人
Task 6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展示(以姓氏笔画为序)
导演
庭审话语中法官“介入”的人际意义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首届启功教师奖候选人名单
找“帮手”当“帮手”拉票都在惩治之列
多管齐下治“拉票”
最节电的人
“失事”与“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