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与反思

2017-04-10罗刚淮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校风布置校园文化

罗刚淮

校园是文化化育的场所,处处有育人的功用。随着教育环境现代化的逐步落实,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校园建设的重头戏,环境育人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存在不少误区,有追求奢华的,有外饰与内容相悖的,有只顾美观而枉顾安全的,有千校一面缺乏个性的,等等。这就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方向走偏,起不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我们反思和改变。笔者试图从以下视角加以例举与分析。

一、目的:行动与理念相悖

案例:某校是当地新建学校,开办才两年,校园文化建设刚起步,校园绿化不错,建筑色调以清灰色为主,整个校园风格清新典雅,校风确定为诚朴。新校长到任,决定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其中一项是树立校风石,于是带一批管理者去石材市场选石头,看到一块花纹丰富、雕饰华丽的泰山石,许多人都说好,于是商讨好,刻“诚朴”二字,运回校园。大家都说石头漂亮,前来学校参观交流的人也常有与校风石合影留念的。然而有一天,学校介绍学校办学特色时,一位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贵校根本没有体现‘诚朴二字。参观贵校,可以说移步换景,室内布置更是奢华美观,观摩的活动也是追求仪式感和画面感,但就像你们的校风石一样,一块花布上刻着‘诚朴二字,怎么能让人相信你们的校风‘诚朴呢?”

反思:育人目的确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上例中的校长简单地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将校园布置得美一些,并没有从文化育人的角度去思考。这一思维的浅表问题是文化建设与校风相悖,深层次的则是教育理念的相悖,校长追求奢华与肤浅的思想将会被无限延伸至每位教师员工,延伸到每个班级和校园角落。倘若这位校长非常敬业,管理到位,那么,他的学生在每一处校园、每一项活动中受到的熏陶就不会是“诚朴”,而是与之相悖的奢靡、肤浅与虚伪。

二、对象:曲高而和寡

案例:南方某小学新聘一位名校长,据说很有学问。他入校第一年决定从文化建设入手,将校园环境整体更新一下。校长是文科出身,尤其认为国学应成为学生立身之基、立校之本,于是请来专业从事校园文化建设的公司整体设计,校园果真面貌一新,中式庭院风格的校园让人移步换景,目不暇接。校长将校风、校训、学风、教风等等全部更换,从《诗经》《学记》《论语》《孟子》等国学典籍中寻章摘句,提炼而成。他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意识到这些词句艰深难懂,因此特地通过国旗下讲话、班队会、板报等宣传平台,多次细致入微地作讲解,甚至举行比赛,让人人都来讲述校园文化。但是一两个学期后,试图让小学生说说自己校园的校训是什么,有什么含义,学生仍很茫然,支支吾吾零碎地说了几句,让人不知所云。因为那些词句确实晦涩难解,也难记忆。

反思:校园因学生而存在,学生应该成为校园的主人,恒立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正中央。小学生对于国学了解粗浅,校长以成人的学识和理解设计校园浓郁的中国风特色景观,似乎想通过耳濡目染,使学生逐渐领会。然而过于生涩的辞藻依靠机械识记,毕竟不能化为学生的血肉思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结果变成了校长个人的思想秀,于学生并无裨益。

校园文化布置不管是外部的装饰,还是室内的图片文字,都应遵循教育的规律,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找到合适的尺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学生才会有兴趣参与,乐于表现和展示,获得成就感。比如校园提示语,用在低年级学生活动的地方就要用儿童语言来表述“小草在睡觉,请您勿打扰”“ 不学猴子乱蹦跳,要学大象好好走;不学小蛇左右游,要讲文明靠右走”。这些语言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因此容易入心。而如果这里用上几句文言古句,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

此外,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还应考虑安全方便等因素。观察周围学校,有些景点看似美观,但是棱角边沿没有打磨处理,容易引发学生伤害;一些太湖石放在广场中央,虽美观却有容易引诱学生钻孔玩乐的隐患;有些学校图书馆建设得高大宏伟,储藏丰富,管理规范,但是很少有学生去借阅,因为离教室太远,等等。诸如其类,都是无视学生的表现。

三、行动:有建设而无内涵

案例:某市一所中学坐落于新區,校园占地四五百亩,建筑宏伟,气势磅礴,校园布局也很美观,但奇怪的是校园很少有文字说明,参观时不经内部人解释,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去哪里,更不用说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了。参观的同行们开玩笑说,如果把这学校的校名除掉,没人会觉得这是所学校。可以想见,学校在实施着怎样的教育,学生又在经受着怎样的教育。

反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在校园硬件建设上投资力度很大。但在文化软件建设方面缺乏教育者的思想、文化和智慧。有的校长投机取巧,简单找一文化公司设计,制造出许多假山假水假景观,然而为什么建,每一条回廊、每一个转角、每一处盆栽都有怎样的寓意,景点间有怎样的联系,这些景点与学校的教育理念有怎样的传承和延展关系,等等问题全都没有思考过,只是简单地堆一些无文化和教育内涵的物件,自然起不到育人的作用,不会给学生留下多少文化的滋养。

四、过程:有表而缺里,有做而无恒

案例:某区一所小学是当地的热点学校,校园精致,风景优美,园林式的建筑结构将几座教学楼有机连接成一个整体。无论是广场的边角还是回廊旁的间隙都有花木配饰,栏杆上的盆栽、广场旁的梧桐、图书楼里的沙发茶几,无不显现出校园的典雅和贵气。然而,走进教室却看到展板无规则地胡乱排放,墙壁上有学生的手抄报、图画、手工等等,内容丰富却没有秩序,更无美感。不只这个教室,许多教室都有一个通病,就是随意张贴,没有章法要求。走进各个功能教室,布置简陋不说,有些桌椅凌乱,电教设备破损或电线胡乱地搅在一起;洗手间里略有异味,有一张提示牌,上面写着“走进一步才是文明人”,读了让人觉着很别扭,感觉不太舒服。参观完学校,该校领导开始介绍,讲了理念讲校园布置,再讲成果业绩。同行者大多嗤之以鼻,相视而笑。

反思: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文化布置的问题,更是系统管理的问题,归属于学校这个母系统,在学校教育理念的统领下,分工育人,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合力育人。校园文化布置除了外在的建筑、景观、橱窗、廊柱、板报、壁画等的布置装饰,还应包括各个教室、活动室的内在装饰。虽然各个教室布置可以有个性,针对班级师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但是作为学校应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这样才有利于学校教育理念的渗透和落实。就拿教室布置来说,比如有的学校统一要求将校训贴在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而将班训放置在后面黑板的上方,教室里根据墙壁版面,分出班务栏、百科栏、荣誉栏、图书角等,统一制作展板,学生作品用图钉或胶水等固定。这样的教室便既有规范,又有个性,方格之内有圆融。

校园文化建设不只是面上的由外到内的细致问题,还是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长时间坚持管理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唯有长期坚持了,从外美到内美,从校风到学风,从教师到学生,直至文明礼貌、谈吐脱俗,成为全体师生的习惯和标志了,校园的文化才真正算建设到位,也才真正实现了文化育人的目的。

五、特色:千校一面无个性

案例:最近参观某区属小学,竟然发现其与江苏某地一校长朋友的学校布置很相像。诧异之余我就在想,校园文化是否可以参照或者移植?回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校园,建筑差不多,都是简陋的平房,校园文化基本体现在校风和黑板报上,校风一律是抗大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样的校园文化缺少生机,缺乏个性,自然谈不上尊重学生主体和特点了。记得更早些时候,多是毛泽东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九十年代初,许多学校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个“学会”贴在墙上。这些都是不正常的情况。只是到了新世纪,仍有学校一味模仿复制别人的校园文化,分明是校长懒政或缺乏思想的表现。

反思:校园文化应该是逐步建设起来的,当然其中既有某阶段某些人的专意而为,也有办学人长期的思考和行动共同积淀。校园文化建设其实是校长思想理念的外显,是其文化理解的客观呈现。虽然有些学校历经几任或更多届校长的更替,校园文化也会几经改造,但倘若是与学校教育传统相一致的,一定会被更多的人认同而保留下来。校长建设校园文化,适当的参考、必要的借鉴别校的元素,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味生搬硬套,而不去加以自我改造和内化,这样的东西只会浮华一时,时日一久定被淘汰、湮灭。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其实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形象外显,是学校教育理念下的一条育人路径、工具和方式,它是从外而内、从内而外地相互渗透和延展,最终化入师生的习惯和思想深处,形成某种独特的文化气质的长期过程。只要从学生出发,从学校教育理念出发,因时、因地制宜,避免误区,一定能建设出有个性的校园文化风景来。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校风布置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校风的理性思考与感性表达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特别号都有了
浅析当前提高小学德育艺术教育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对策
浅谈高职教育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