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备课让好课成为可能

2017-04-10吴夕龙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参教案学期

吴夕龙

参加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督导评估或单项性教导工作检查,发现一些教师对学科备课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备课就是写写教案而已。于是乎,照抄现成教案者有之;缩写现成教案者有之;课后补写教案者有之;突击备课,超前完成备课任务者有之;请人代备者有之。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环节,是一种需要付出智慧和心血的创造性劳动,不可等闲视之。

大家知道,备课包括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学期开始,在钻研《课程标准》(过去钻研《教学大纲》)和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全学期的教学计划,包括确定学科教学目标和重点,规划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及授课的基本方式方法,对教学媒体和各种物质条件做好准备等等。根据笔者的接触和了解,这样的环节往往不被大家所重视。只要“有”了就行,多半翻出陈年账,动动笔墨“过”一下。不变的是内容,变化的是时间,教导处照样会例行公事地收阅、检查一番,至于写了些什么名堂是不会过分关心的。笔者以为,敷衍了学期备课,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将必是昏昏然。因为只有搞好了学期备课,才能做到心中有“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手中有“本”(教材教参、其他文本)、目中有“人”(学生),才能搞好单元备课,进一步熟悉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重点,结合学情勾画出大体的教学思路。单元教学任务往往通过若干课时的师生平等合作与倾情对话来完成,接下来才是课时备课。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写教案,而是要像编写剧本一样进行预设与生成的构想,既确定教者的教路,又预设学生的学路;既确定教者的教法,又预设学生的学法,如何平等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达成多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然后形成课时教学方案。

这里还有怎样利用教学参考和现成教案的问题。一些教师几乎把它们直接搬进课堂,充当了“教参”的传声筒。那些缩写现成教案的行为,无非是交差应付的心理支配而为之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缩写现成教案的较之详写者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还要欠缺一些。其实,教参也好,现成教案也罢,仅是教案编写前的参考,其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材的逻辑系统,掌握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教学建议。在通读或熟悉各类教辅文本后,教师最好能够独立编写教案,尚不能独立编写的,参考现成教案的某些环节也无妨,但不能照搬照抄。理由有三:一是现成教案不一定完全适合于你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也不一定完全适应于你自身的教学风格;二是某些现成教案编写质量不尽人意,有的重难点不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点模糊,甚至有知识性错误;三是照搬现成教案抑制了自身教学业务的锤炼与专业素质的提高,形成教学依赖和惰性,久而久之会落伍和掉队,甚至被教学一线所淘汰。

因而我们老师一定要重视备课并努力创新备课。就管理者而言,要努力为教师备课创新营造氛围和条件,改变旧的备课检查与评价观,要看教案是否有突破、有新意、有亮点,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要多些自由空间,鼓励教师根据自身业务基础、教学能力和努力方向,确定备课方式。就教师而言,一要向书本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静下心来读点书,充实理论素养,染一点“书卷气”;二是向大师学习,学习他們对教材的解读技巧、教学设计的精妙及课堂教学的对话艺术;三是向同伴学习,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此外,还要养成课后备课的习惯。所谓课后备课,是指教师在上完课之后,对课上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思考总结,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积累经验和教训。要注意课后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检查小结,在教案中记下“教学反思”“教后记”等,为日后教学个性的彰显、教学风格的形成创造条件,为做一个好教师、名教师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教参教案学期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神秘的教参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