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受众视域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研究

2017-04-09应思瑶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心理需求

应思瑶

摘 要: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真人秀节目逐渐成为我国电视节目的主流,竞赛类真人秀、才艺真人秀、亲子类真人秀等各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相继霸占荧屏,为受众提供了多样化的收视选择,反过来,受众也影响着真人秀节目的生死存亡。从本体与受众:戏剧化的情境营造及其“慢综艺”倾向;核心和受众:合理塑造人物形象;明确目标受众群体,把握受众的心理需求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从受众的角度为未来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戏剧化情境; 人物形象塑造; 目标受众; 心理需求

中图分类号: G2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5-0084-04

2000年前后《老大哥》与《幸存者》的问世让受众认识并熟知了真人秀这一新型的节目形态,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真人秀的发展势头一发不可收拾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何为真人秀,尹鸿等学者曾经指出:“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1]但是从真人秀发展的现状来看,已远远超出了过去人们对它的认识,真人秀节目在创新与发展中不断的衍生出诸多新品种,几乎很难用简单的文字对其进行全面的概括。为了更好的理解 “真人秀”这种节目类型,我们可以将其进行拆分,“真”代表着真实的记录,把过程真实的展现给观众, “人”是节目的核心;“秀”指在规定的情境中,参与者在按照规则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展示各自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此外相对于《快乐大本营》、《开心辞典》等棚内综艺,真人秀不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得以扩展和延伸,为参与者不管是素人还是明星的自我展示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同时也为受众呈现了更多的看点。纵观当下的受众,我们会发现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正如英国的传播学家麦奎尔所言:“在一个自由而多元化的环境中,受众可以按照个人意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什么是与己有关的,什么是有趣的,来选择自己媒介源,无需理会那些令自己不快和不确定的内容。”[2]所以在电视节目创作过程中,制作者需要重视受众,了解受众需求,把握受众心理,并结合真人秀节目特征来进行节目的创制。

一、本體与受众:戏剧化的情境营造及其“慢综艺”倾向

真人秀如同一部戏剧,充满着各种戏剧性。真人秀记录的是真实发生的故事,但并不是自然发生的事件,节目制作者会进行任务和规则的设置,使参与者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充分展现自我并产生戏剧效果,剧情发展过程中的层层悬念和矛盾冲突将不断刺激和吸引受众眼球和心理。

任务设计的好坏关乎到整体节目的走向,真人秀节目中会设有总任务和子任务。例如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中设计的总任務是让几对明星父子(父女)去不同的地方体验三天两夜的生活,子任务则是在每期节目中父亲和孩子共同或者独自完成的各项任务,如搭帐篷、搜集食物材料、捕鱼等等。再比如深圳卫视的户外竞技真人秀《极速前进》中参赛选手的总任务是争取留到最后赢得最终胜利,子任务是他们需按照节目规则完成各项任务并争取在每个赛段的比赛中不被淘汰。另外在浙江卫视的素人才艺秀节目《中国新歌声》中,学员的终极目标是争夺最后的冠军头衔(总任务),但在通往冠军的道路上他们需要拼尽全力获得每一道关卡的胜利(子任务),“子任务一方面层层推进,实现总任务的最佳化效果,另一方面又能单独担负起每一小节的动力源,不同的子任务环环相扣,增强节目的丰富度。”[3]此外任务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观赏性、难易程度、以及与节目主题的贴合度等。

和任务一样,规则也是节目中必不可少且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元素,规则会影响电视节目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节目中的规则约束了人物的行为,激发了相互之间的矛盾,强化了节目的戏剧性,对剧情走向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湖南卫视播出的明星旅行类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第一季和第二季中,节目组安排了一群不同性格且年龄差距大的明星在没有经纪人和助理,并且生活费有限的情况下,组团去海外自助旅行,既定的规则为这群明星制造了障碍,从而也为后续产生的冲突和矛盾埋下了伏笔,制造出丰富的情节和悬念感,让节目更加有感染力和戏剧性。再比如东方卫视于2015年推出的《我去上学啦》第一季中设置的规则是明星重返学生时代,体验高中学习生活,在这段时间里,参演艺人必须严格遵守学校规则,按时上下课,去食堂用餐,参加学校各类活动等,规则的设置约束了明星的行为,在久违的校园里他们会发生哪些故事,会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他们与老师学生相处得如何都激发了观众的观看兴趣和好奇心。

当满屏的游戏竞技、电视选秀造成受众审美疲劳的时候,《向往的生活》、《中餐厅》等真人秀节目犹如一缕清风,营造了一种“自由,随性,休闲”的感觉,带领观众从日常的快节奏中慢下来,静静的享受生活。湖南卫视2017年推出的《向往的生活》如同一部家庭情景剧,三位男主人黄磊、何炅、刘宪华各自承担着不一样的角色,黄磊,顶梁柱,聪明又有才干;何炅,贤内助,暖心又具治愈力;刘宪华,天真傻白甜,常常做不好事情但却很努力上进,三个大男人再加上一只萌宠“小H”组建了一个新家庭,接待好友们来蘑菇屋做客。相比其他的电视真人秀,《向往的生活》显得稍许平淡,没有高强度的戏剧冲突,人与人之间也没有太多的不和谐,但是明星们在乡村生活中的小故事却总是能带给观众许多惊喜和感动。节目不仅还原了生活的本真,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们对田园悠闲生活的追求和大自然的向往。

二、核心和受众:合理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真人秀的成败。“人”是真人秀的核心和看点,节目需要通过丰富的人物来吸引受众,并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讨论。“贴标签”是真人秀节目进行人物形象塑造常用的一种手法,比如《花儿与少年》中的“臭美弟弟”杨洋,“元气少女”陈意涵,《爸爸去哪儿》中的“严父老爸”郭涛,“暖男老爸”张亮,《极限挑战》中的“铁公鸡”王迅,“神算子”黄磊,《一年级·大学季》中的“勤奋小花”邢菲,“二次元少年”吕绍聪等等。

真人秀中的每一個人物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并非完美,每个人物的性格中也都有很多可以被挖掘的地方,但是为了凸显人物某方面的特征,在后期剪辑的时候,节目组会用大量的镜头人为对其进行放大和突出,并弱化人物其他方面的表现。在《花儿与少年》第一季中为了打造华晨宇“呆萌”的形象,在后期剪辑的时候镜头会着重呈现华晨宇吃东西、发呆的状态,虽然在整个旅途中,他为整个团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却在节目中被弱化了。另外,在该节目中,让观众最感到出乎意料的莫过于许晴,以前大家对她的印象是端庄、美丽、大方,但是在节目中,许晴“公主病”的特点被不断的放大,成为观众对其的主观印象。许晴的“公主病”除了是节目组制造的吸睛点之外,也引发了观众的思考。节目通过许晴反射当下同样有着公主病的这一群人,让她们能从旁观者的角度意识到自身问题并及时改正,观众消费的不仅是直观的节目内容,更多的是能从中获得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

在塑造过程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看点更多,节目会采用设置多标签的手法。刚开始,陈赫在浙江卫视播出的《奔跑吧兄弟》(现更名为《奔跑吧》)中被塑造成“弱者”的形象,撕名牌战中,他总是早早就被对手解决,给人留下体弱、战斗力低下的印象,但是慢慢地,“天才赫”的形象反而更加深入人心了,在第五季的第七期节目中,成员们玩起了类似于“狼人杀”的烧脑游戏,作为追查者的陈赫,在分析案情的过程中思维缜密,凸显了自己的智慧和脑力。再比如东方卫视《极限挑战》中孙红雷的存在可谓是为节目增色不少,他总是能不断地带给观众惊喜和感动,在节目中他不仅是自恋的“颜王”,常常沉浸在自己的颜值中,也是“破坏王”,破坏节目规则,抢夺其他成员的劳动成果,更是一位“大暖男”,在第三季第一期节目“寻找唤醒城市的人”中,因伴侣职业问题和“合约问题”,为了兄弟,孙红雷前后两次主动把找到的伴侣让给罗志祥和张艺兴,导致自己最后一个到达,光荣退休。多重形象的塑造更加体现了真人秀节目中人物的真实性,真人秀中的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他不是单一的,而是立体、多面的。

但是在电视真人秀节目中,也出现了过分追求标签化的问题,在没有全面了解参与者的情况下,强行给人物添加标签,最后的结果反而引起观众反感。真人秀并非电视剧,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时候,需要基于人物本身,从人物真实的性格特征入手。

三、明确目标受众群体,把握受众的心理需求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内容面向所有的观众,但是在具体的节目创作时,需要对收视群体进行定位。受众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教育背景等不同,会有不同的品位和兴趣,所以节目组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群体的收视需求和心理有针对性地制作节目,才能有效吸引受众并取得不错的收视效果。以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为例,该节目的目标受众群体主要是“80后”的年轻父母,所以不论是在参与者的选择和搭配方面,还是在环境的选择、任务的设置、环节的设计方面,节目都立足于目标受众群体,为年轻父母们呈现了各种不同的育儿方法和理念的同时也引发大家对教育的关注、思考和讨论。此外,在当下社会,受众对作为文化产品的真人秀节目消费需求旺盛,而在这种消费需求背后体现的是受众的心理需求。

(一)娱乐消遣需求

娱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视自然成为了娱乐生活的主要途径之一。从2005年至2017年,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呈现大片化和多样化,将电视机前的观众带入到了一场场全民娱乐的总动员中。对于观众来说,收看电视真人秀节目可以满足精神和情感的需要,不仅可以放松身心,释放压力,还可以借此逃离日常烦恼。节目中,参与者之间的合作或互怼,幽默的语言,搞笑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常常引人发笑,又或是通过看明星跳水比赛,观众发现原来明星也有出糗,有害怕的时候,当看到一群性格各异,生活习惯不同的明星在国外旅行过程中遇到各种磕磕碰碰的时候,观众会发现其实明星也和普通人一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等等。

(二)自我认同心理

素人才艺秀节目满足了人们心里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社会命运的向往,同时也被告诉这是可以做到的。当看到节目中平凡的普通人靠着坚持和信念一步步过五关斩六将,通过重重考验,最后获得某某冠军头衔的时候;当看到和自己一样有着不被看好的梦想的选手在这个舞台上得到肯定的时候,观众也会对自己给予期待和认同,此类节目传递着了“人人都可以”的信念,吸引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参与到节目中来,通过节目实现自己的“成名梦”,与偶像一起成长蜕变的同时也使平民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三)好奇与窥视心理

好奇和窥视欲是人的一种本能,而电视真人秀节目为受众了解参与者本人及其生活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并且真人秀的方式给观众带来了足够的眼球和心理刺激。相比于素人真人秀节目,受众对明星的好奇与窥视心理则会更加强烈一些,观众渴望通过节目来了解明星的真实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湖南卫视2017年推出的真人秀《中餐厅》是一档讲述几位大明星到海外经营中餐厅弘扬中华美食文化的节目,性格各异的明星之间会发生哪些故事,他们会如何经营中餐厅,遇到困难发生摩擦的时候他们又会如何解决等等都极大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与窥视欲。

(四)信息获取和个人交流需求

受众热衷于收看真人秀节目的原因还在于从中获取切实所需的信息。美国节目《学徒》还原了美国职场的生存状态,为观众提供了实用的信息和丰富的经验,节目中丰富的实战案例,带给了观众诸多思考和启发,并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之中。再如旅行类真人秀节目在满足受众娱乐需求的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实用的旅游指南、攻略、相关注意事项等等。此外电视真人秀节目还满足了受众稳定个人关系和进行社会互动的需要。节目的内容常常是受众在现实生活以及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主要谈资,比如观众在收看《爸爸去哪儿》之后,會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和讨论,不论是聊明星、萌娃,还是谈亲子教育,都为拉近大家彼此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创造了一种共同体的感觉。

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至今,如同坐过山车一般,有过辉煌的时期,也有低迷的时候。在这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出现了同质化、低俗化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依旧无法阻挡受众对其喜爱,真人秀在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在这个泛娱乐化、各类电视节目竞争激烈的时代,一方面,传播者需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传播受众喜欢和满意的内容和信息,反映他们的呼声、愿望和要求,[4]另一方面,也应当注重节目的内涵和品质,为受众提供高质量、不媚俗的节目内容,打造一个个品牌节目。

参考文献:

[1] 尹鸿,冉儒学,陆虹. 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 麦奎尔. 受众分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苗棣,毕啸南. 解密真人秀——规则、模式与创作技巧[M]. 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

[4] 鄢光让,向寒松. 应大力提倡受众中心论(之三)[J]. 当代传播,1999(3):23-25.

猜你喜欢

心理需求
满足职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
电视社教节目分析之《健康之路》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
学生心理需求角度下的管乐训练教学研究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用“角色期待”转化调皮生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