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级中学管理的几点实践思考
2017-04-09周琳
周琳
(大理市凤仪镇第二中学 云南大理 671005)
摘 要:进入“十三五”时期,我国初级中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其管理有了依据。这个依据就是《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新任校长或副校长在这个《标准》背景下,该怎么实施学校管理,是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培训学习,对农村初级中学的管理实践进行了总结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 学校管理 实践反思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地处农村的义务教育初中学校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在《标准》的指引下进行创新的学校管理,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创办有特色、有质量的学校,怎么样搞好学校的管理,已经成为学校管理者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培训学习和农村初中学校管理实践,做一些简单的探讨。[1]
一、树立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是学科带头人,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办学条件,统筹全校工作,正确地确定一定时期内学校的重心、中心及发展规划,并组织、协调、实施这些工作任务,务必得到预期的效果。这一切,没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思想是办不到的。[2]
2.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地发展。这就要求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3.树立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开放性的学校管理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学校的管理要实行“弹性模式”,除了教师的全方位参与外,还必须有家长、社会的合力。开放性学校管理还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依赖学生、教师和学校,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4.树立个性化管理理念
实施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的管理从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出自己专业特色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要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个性化的管理还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的特点凸显出来。[3]
二、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科学构建学校的管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平台,是摆在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的各种利益群体出现了多元化的目标和多元化的需求。只有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把校内各种资源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协调、兼顾,使每个群体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使人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调动。基于这样的思考,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了学校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为统筹兼顾各管理层次关系,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分别制定分层次管理目标和职责,切实落实目标的分级推进,以确保学校整体目标的稳定和提高,挖掘了内部潜力,形成了竞争机制,增强了内部活力,把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个人幸福、尊严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让广大教职工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尊严,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三、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应该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品质
学校把提高教师专业品质作为重中之重,实施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使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1.美化自然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得体。
2.优化德育环境
首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注重“两个教育”——养成教育和参与教育;加强“两个预防”——预防违法犯罪、预防意外事故;实施“两个美化”——校园美化、心灵美化:坚持“三个狠抓”——狠抓常规、狠抓重点、狠抓班集体建设。
第二,要开展主体教育,幫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社会对健康的理解已不单是身体好、不生病,而是心理正常和人格健全。一方面要开设心理卫生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等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心理呵护和指导。另一方面,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与偏差,给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温暖、关怀的环境来促使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创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3.净化心灵环境
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环境,青年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知以理。
实践证明,在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才能形成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腾飞.校长如何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2]欧阳芬、屈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与专业发展[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中国出版集团,2014(05).
[3]么加利.校长怎样抓校园文化[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