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关爱朽木可雕
2017-04-09刘艳霞
刘艳霞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一重二中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42)
摘 要: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饱满的花,她们如果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就能孕育、盛开、飘香,并结出果实。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每个人都是完好的,是大写的,是幸福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听到有的老师对后进生作出“朽木不可雕”的结论。真的是“朽木不可雕”吗?我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证明:只要用心关爱,朽木亦可雕。
关键词:摒弃偏见 关爱 宽容错误的反复
笔者曾碰到这样一名同学:他进班时成绩还算可以,中等偏上水平,但不到半学期,成绩急剧下退,直到降至班级最后几名,并且上课很少认真听老师讲课,不是睡觉就是看课外书,要不就是发呆或说话。任课老师、班主任多次批评教育,他仍我行我素。这样一来,他理所当然成了“后进生”,大部分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放弃对他的管理和教育。说句实话,这样的学生要说让他转变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我想,既然他来到了这个班,就有权利接受老师平等的教育。所以,我并没有放弃他,而是一如既往地关心他,教导他。但是,一个学期即将走向尾声,我所有的努力却毫无成效。我也开始动摇了:一个已经把心灵之门紧紧关起来的学生,他能看见老师的努力和关心吗?
就在我即将放弃的时候,事情却出现了转机,他终于在一篇周记中吐露了心声:老师,我输在了起跑线上。原来,他有一个极不和谐的家,父亲是个酒鬼,三天两头喝醉,回家后就打遍全家,他母亲要和父亲离婚。看着这种情况,他实在无心读书……文章写得很感人,让人看了不由为他伤心,而这也让我看到了打开他心灵之门的“钥匙”。后来,我找了个机会和他好好地聊了会儿,告诉他:首先,我对他的境遇很同情,真心希望他父母能够逐渐改善这种情况;其次,我告诉他,人生,不是别人为你负责,而是自己要为自己负责,父母的关系你虽然无力改善,但这并不能作为你不读书的理由,相反还要更好的读书,以便改变现在这种状况,人生在世至少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后来,这个学生在上我的课时开始认真听讲,成绩也开始逐步提高,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成绩已经跻身于班级前十名。这个成功的案例让我信心倍增,原来后进生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从此我对“后进生”投去了更多的关注,也促使我与大家谈谈呵护“后进生”这个话题。
一、摒弃偏见,努力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摒弃偏见是教师转化后进生必须有的态度。后进生往往缺点多于优点。有缺点,挨批评,学生学习的信心就不足了,谈何进步?所以,转化后进生就要端正对后进生的态度,并且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因为自信是成功的基础,人有自信才会去行动,才会积极的要求上进,就能朝着教师期待的目标前进。那么,如何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呢?我认为要主动地、努力地去寻找、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利用后进生自身的“闪光点”点燃学生上进心的烈火。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在看后进生时,容易因其某一特点突出而掩盖他的其他特点和品质,容易看到后进生的缺点而不容易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所以很难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偏见,努力帮助后进生发现其自身的“闪光点”,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个男生很顽皮,经常在课堂捣乱,打架更是他的“拿手戏”。既然批评、讲道理这些方法对他已经没有用了,那么怎么办呢?于是我便去寻找他的优点。我发现他的字写得不错,思维也很敏捷,我就抓住这一点,及时表扬他,并寻找机会去引导他。有一次,班级举行写字比赛,他不仅按要求完成,还在评比中得了奖。我在班上公开表扬了他,并及时指出了他的不良行为以及我对他的期望。后来,他的学习和纪律有了明显的进步。他的父亲这样说“我的孩子到了张老师的班后,真的懂事了很多。”
二、多给他们一些关爱
学生如果经常得到老师的爱,他就会懂得爱师、爱班、爱校,并逐渐形成与人为善,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在转化后进生时,教师一定要有一颗爱心,用爱去感动他们。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就像禾苗需要雨露的滋润一般。我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要像雨露阳光一样,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的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并朝着教师的期望目标发展。平时,我主动找后进生谈心,了解他们的需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学生黄亮经常不完成规定的作业,经过谈心,我了解到,孩子学习基础差,缺乏兴趣,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是问题的症结所在。黄亮掉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我又找黄亮谈心,鼓励他增强克制力,战胜“自我”每天在校抓紧完成一部分作业,不懂随时提问,剩下的作業回家完成,完成后给我发一个短消息。有时完成得较早,我就给他回消息:“乖孩子,真棒!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继而又婉转地提醒他:“明天要测验,能把已学的知识巩固一下吗?”他会欣然同意。第二天测验,他得了70分,我在他本子上端正地贴了一张大红粘纸,并鼓励他“好样的!”就这样,既增进了相互间的信任,又提高了孩子的学习自觉性。现在的他学习态度比以前认真了不少,对待考试的态度也端正了。而且还把对文学的爱好变成对语文学习的动力。成绩进步了不少的他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对自己以前不成熟的行为感到惭愧。在以后的交流中他也提出了对老师的希望,他希望老师在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也可以更多新颖的办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不要对差生产生偏见。
三、宽容错误的反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错是在所难免。大多老师都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纠正错误。然而面对学生重复的犯错,考验的就是教师们的耐心与容量,狂风暴雨地给予一顿批评,还是静下心来倾听解释,再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其实毕竟还是孩子。想想当我们还是孩子时,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当孩子表现不尽人意时,我们要多想想我们还是孩子时,表现又如何呢?当我们抑制不住要对孩子发脾气时,我们要对自己说:“他们还是孩子。”当我们要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时,我们要对自己说:“他们还是孩子。”当我们要动用教鞭教训孩子时,我们要对自己说:“他们还是孩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生命的一种香味。”我想每个教师在学生犯错时,都愿意多想想:“当我还是孩子时,”那便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
关爱每一个幼小的生命,珍惜每一朵盛开的花儿,抬头仰视他,千万不要在低头的刹那间碰落它。
冰心老人曾吟过一句诗:“什么是播种者的喜悦呢/倚锄望——处处已有青青之痕”。我也企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