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弊端与策略
2017-04-09熊雷
熊雷
(江西省永修县实验学校 江西永修 330300)
摘 要:就当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借助文中的隐喻手法,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寓言中的楚人学舟与现在许多学生的阅读有着十分相似的契合点,即一切都听老师的。尽管我们不愿意相信学生的学习是学必尊师的,但还得承認,即使在教学改革进入深入化的当今,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所占的“核心地位”还尤为突出。
关键词:创新 阅读 弊端 策略
首先让我们读一读下面这则寓言:
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起初无论是调头、转弯,还是快划、慢划都听船师的。以后他就到小沙洲之间试着划行,无论向哪个方向行驶都没有不如意的,就以为自己完全掌握了驾船的技术。于是他辞去了船师。当他在江河里擂鼓飞快前行时,突然遇到激流险滩,便茫然四顾,失魂落魄,坠落了船桨,去掉了船舵。
这则寓言告示我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态度等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及与之为基础而实现的能力转化的副作用问题。不难看出,寓言中的楚人最后茫然四顾、失魂落魄的根源在于他一切都听船师的,自己的独立践行授船师的监控,而并非是自己真正生活实际中的实践。他后来坠桨失舵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现象之一: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通过对学生逐词、逐句、逐段的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教学应达到的目标,注重知识传授,使学生接受全部教学内容。学生阅读课文时,诵读的机会少,就达不到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建立在教师对课文的讲解与课文繁琐分析的基础之上。
弊端:学生阅读学习缺乏语感培养,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学习被动、乏力。
现象之二:以教师的主观评价代替学生的思维创新。
教师的尊者身份出现,凌驾与学生学习主体之上。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不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来实践自我知识建构,先入为主,将自己的观点与课文的观点强加学生,压抑和扼杀学生阅读学习中产生的不同见解与观点。如《南郭先生》一文,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指抓住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最后只好逃走的可笑局面的主题去理解,而忽视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对宣王这一人物身上所蕴含的寓意去挖掘,等等。
弊端:师生教学地位中不平等,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受压制,没有充足的思维拓展空间。
现象之三:以硬性的阅读指导代替学生的阅读批判。
教师只着眼于通过文本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训,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功能,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忽视学生的对阅读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批判。
弊端:学生阅读的鉴赏、评价能力得不到培养。
现象之四:以强化的技巧训练代替阅读面拓表。
教师只注重课内教学,教材的知识传授,简单的把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过度增加学生子、词的积累与短文分析能力的强化训练。忽略课外阅读等语文综合性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忽略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课外扩展与延伸,忽略学生社会生活中真实阅读能力的培养。
弊端:学生阅读构于一隅,技巧训练有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语感能力得不到强化。
综观上述四种现象,我们对当前学生阅读学习的“隐喻”的假说不难成立。即在上述四种现象之后隐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足有欠缺。一旦深入到教材之外的环境中,他们的遭遇也和楚人驾船的惨景差不多。
如何规避上述四种现象,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课堂走向课外,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至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阅读经验趋向于阅读实践的连接和正迁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寻找策略:
1.突出学习主体:阅读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传统阅读教学主要病症就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侵害,使学生成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传声筒和接收器,师生关系不平等,缺乏民主,教师的专制现象较突出。因此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呈现,必须有赖于师生角色的真实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其次教师才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再次实现师生课堂上的平等对话,建立师生之间民主、平等、融洽、宽松的合作学习关系,变更教师自我地位意识的传统思维。
2.营造和谐环境:环境包括课堂环境,也包括课外环境。即包括学习的情境营设,也包括学习时空维度的延伸。传统的阅读学习氛围在很大程度上是笼罩在教师的教学之下的,他忽视了师与生、生与生在学习环境中的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形态的发展,束缚了学生展示自我个性的能力。同时,由于阅读学习是在教师过于强化的监控情况下组织的,因此,在另一方面也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群体合作,群体探究意识。相对于此,我认为现在的阅读教学不仅局限于从教到学的观念转变,更应彻底实现自主、融洽、宽松的学习环境取代围着教师运转的被动、紧张、严肃的教学环境。教师不能为了赶教学进度而随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指挥,而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记、学习中去。通过利用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对学习材料的认知度与情感度,实现学生知识学习的意义建构。
3.开发课程资源。假如前二者是学生实现主体阅读学习,实现社会阅读和终身阅读能力养成的心理基础和必备场所,那么课程资源开发因素则是其得以实现的必要凭借。传统语文教学条件下的课程资源,仅局限于教科书、课辅资料,课程资源相对偏狭。课辅资料要么是教科书基础知识的强化,要么是虚有其表的摆设。就原语文教材系列中配备的自读课本为例,学生把它作为语文阅读学习补充是极为有限的,这与教师对自读课本的认识关系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不足,是以往有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扎实而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新一轮课程实施条件下的课程资源开发,不仅是对旧有的教科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革新,而且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不光是体现在课堂上的重知识积累向重能力的转变,还体现在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的培养,再体现在阅读面的扩大、阅读量的增加、阅读材料的自主选择上。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人的因素、环境因素、课程资源开发因素三者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当克服这三者中存在的不利因素,着实确立学生阅读学习的自主地位,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学习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养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楚人学舟的悲剧、在当今社会中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