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生打小报告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2017-04-07张静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打小报告解决策略小学生

张静

摘 要:小学教师面临的教学对象是一群认识水平还不高的小学生,这群小学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向老师打小报告。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来分析小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能为老师正确处理这一现象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打小报告;原因;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0-01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0.114

小学教师在学校面临最多的恐怕就是小学生爱打小报告了,这一现象既让老师头疼,又能让老师迅速掌握、了解班上的情况。但是,有些教师可能会因为自身的问题,没有正确地认识问题的本质,对被告的学生采取情绪化处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促使打小报告者更加爱打小报告,也会伤害被告者的自尊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明确小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以及找到正确的处理方式显得十分有必要。

小学生的年龄多在6-12岁,认识水平还不高,辨别、处理问题的能力亦不强,因此,他们试图寻求权威者——教师,来主持公道、维持正义。

一、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

(一)学生博取关注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是打小报告主要的群体。有些学生打小报告仅仅是为了博取老师的表扬,表现自己。学生小何平时特别喜欢实习教师张老师,但是由于自身不够优秀,不能获得该教师的关注,于是小何总是留心着身边的小事,一旦有“值得”向该老师汇报的事情,就毫不犹豫地跑去告诉这个老师,以寻求关注。为了让老师或者同学的目光转移到自己的身上,他们或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这些孩子的动机十分单纯,仅仅是想和老师说说话,拉近距离。他们比较喜欢老师,但又觉得和老师说话应该是有事的时候才可以,所以就会找一些小事情来给老师汇报。

(二)学生维护正义

学生心中有一把衡量是非的“尺子”,认为一旦有人超出了是非的标准,就应该向老师报告。现在很多学校不允许学生带零食和玩具到学校去,一旦“充满正义”的孩子发现别人的这一行为,会立即向老师报告,请求老师“制裁”这样的行为。还有的学生见到别人欺负同学,也会寻求老师帮助这位被欺负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有着强烈维持正义的愿望。二年级的孩子肖某非常喜欢欺负同学,班长何某心中的正义感较强,当她发现肖某在欺负别人的时候就会立即告诉老师,请求老师来制止肖某的不良行为。

(三)学生嫉妒心理

有些学生的嫉妒心过强,可能这个孩子本身就很优秀了,但是容不下别人比自己更优秀,因此,向老师揭发比自己更优秀的孩子的短儿,希望降低别人在老师心中的“优秀度”。三年级的学生李某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但是觉得池某比她更优秀,出于嫉妒心理,她总是小心地留意着池某的不足,一旦池某犯了小小的错误,她就会很高兴地去向老师报告,让老师发现池某的不足,以获求心理安慰。

(四)學生寻求庇护

有些同学打小报告,是因为自身的权益受到威胁,为寻求庇护才向老师打报告。这样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不起眼的小事,比如二年级的孩子刘某抢了黄同学的铅笔,黄同学来告状,寻求帮助,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还有一种是发生的语言的冲突或者肢体上的冲突。这种或由当事人向老师打报告,希望老师能够正确地处理冲突。比如孩子左某在课堂上将李某咬了一口,李某出于对自己权益的维护,会立即举手向老师报告。

(五)学生“恶人先告状”

有些学生为了掩盖自己犯了错误的事实,赢取主动权,扭转事实,让老师难以辨别,就会恶人先告状,先跑去老师那里“汇报”情况。刘某是一个性格乖张的学生,和同桌黄某平常喜欢打闹,一次在课堂上两人打了起来,当老师走进的时候,刘某急忙说是黄某先动的手,他才是受害者。这样一来,老师很容易失去判断。

(六)教师无意识的强化

从教师个人出发,教师一不注意,就会对打小报告这一行为进行了强化。比如,有些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去向教师报告,教师对其予以肯定,无异于无形中强化了学生这一行为。学生何某因为告诉老师,同学罗某未完成语文作业,而恰巧此时老师忙于教学管理工作,很可能疏忽了学生打小报告的行为,随口对何某的行为做出不恰当的评价,而何某牢记于心,不停地找机会向老师报告。

二、解决策略

面对学生频繁的打小报告,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避免一些过分行为及不必要的麻烦。

(一)明确动机,适时引导

面对多如牛毛的小报告,老师应明确孩子的动机,适时地加以引导。如果这个学生只是为了让老师发现他的优秀,那老师不妨告诉孩子应以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等正确的方式来获取关注,而不能靠暴露别人的行为来获取关注。而对于那些嫉妒心理较强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孩子,老师应该对其进行疏导,让他们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学会承认自己不是永远第一的现实。避免这种“争第一”的好强心理歪曲孩子的认知,影响孩子的性格。老师可以用“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直接或者委婉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多点关心多点爱

小学生总想获取别人的关注,不求方式与结果。老师应多给予这些孩子关注,深挖其博取关注的原因,满足其被关注的需要,减少其靠打小报告获取关注这样的行为。对小学生的表现欲,要以细心、爱心、耐心以及精心地保护来解决。对于那种只是出于喜爱老师想和老师说话而打小报告的孩子,只要老师给这样的孩子多一些关爱,就能减少学生打小报告这一行为。老师还可以经常让这样的学生帮助老师做一些小事情,给孩子更多接触自己的机会,满足孩子的需求,不仅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又能减少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

(三)明辨是非,惩恶扬善

对于那些出于维护正义的行为,首先要肯定并且保护孩子这样行为,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一直做一个正义的“使者”;其次是擦亮眼睛,对被告者的行为进行客观地辨别区分,避免误判,造成不良影响;最后是引导报告者进行正确的处理,当然让学生处理的事情应该是小事情,一旦涉及重大的事件则由老师亲自出面处理。引导学生自己处理小事情,不仅能减轻老师的负担,更能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而对总是向老师寻求庇护的打小报告的学生,老师应教给他们自己解决的方法,尝试小事自行协调。对于一些有明显过错的行为,老师要让其意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对于一些比较激烈的矛盾冲突。首先可以让双方冷静下来,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其次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无论是打报告者还是被告者,都带有一定的责任;最后是明确双方的责任,采用道歉等正确的处理方式,切不可草率地做出结论。这就需要老师的“火眼金睛”恰当处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不公平”的心理,失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以及老师的威望。

(四)教师采取多种方式,正确对待

对于报告有效信息及时肯定、反馈。好的教师往往能通过学生打小报告的行为了解班上的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由班干部自行处理小事。也可以在班上放一个本子,让学生把小报告的内容以及自己或他人的处理方式记录下来。不仅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也能迅速掌握班上的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对于恶人先告状的学生尤其要注意,一不注意就容易误判,讓被告者蒙受冤屈,同时也助长了打报告者“恶人先告状”的心理,势必造成不良影响。这样的行为要判断问题的严重程度,程度轻的进行批评教育,程度重的应该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误行为。另外,还要关注被告者的心理,不能让其白白蒙受冤屈,让其对老师的公正度失去信任。

(五)家庭教育与学校相结合

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如果一个孩子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势必不能包容别人比自己优秀,或者别人的无心之过,但是教师和家长的配合,能够改变孩子的心胸狭窄的性格。家长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学生的行为、性格等多方面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受到家长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关注学生的行为,这样才能对孩子在将来的人生路途上产生较好的影响,对于孩子打小报告这样的行为也是如此。

三、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梳理,从学生个体方面、教师个人方面、家庭教育三个方面找出小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希望孩子打小报告这一行为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情况并能正确对待、处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在处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简单的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 袁惠萍.正确对待“小报告”[J].内蒙古教育,2003(3).

[2] 王占芬.我教学生打“小报告”[J].中国学校体育,2007(7):80.

[3] 王占芬.教学生打报告[J]. 山东教育(小学刊), 2007(7):34.

[4] 鲍利霞.如何对待小学生打小报告[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6(3S):27.

[5] 吴媛媛.论小学生打小报告现象及措施[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08(21):62.

[6] 辛丽.当孩子成为告密者[J] . 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版), 2013(12):36-37.

[7] 陈萍萍.班主任怎样对待小学生打小报告[J].文理导航(下旬), 2012(36):91.

[8] 李忠萍.班主任如何处理学生的小报告[J].小学时代(教师),2010(10):77.

[9] 施永珍.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3):16.

猜你喜欢

打小报告解决策略小学生
12星座打小报告的杀伤力指数
李沆不打小报告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十二星座校园“奸细”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星座谁爱向老师打小报告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