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几点建议
2017-04-07詹静民
詹静民
摘 要:朗读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中建议讲求朗读方式的多样化,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
关键词:朗读指导;朗读方式;朗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0-009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0.058
朗读是一种将无声的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的语言的创作活动,是结合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读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陶冶人的性格情操,可以开阔人的胸怀,可以规范人的文明言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标内容中一至四学段的“阅读教学”中均有明确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建议”中也有反复强调?“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可见,朗读,是教学过程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建议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讲求朗读方式的多样化
朗读的方式有许多,比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朗读、分组读、齐读等。范读是示范性的朗读。可以由老师范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鲁迅的《雪》、第五单元的《五柳先生传》《马说》等篇目;可以借助现代化教育工具比如录音或多媒体音频范读,像《海燕》《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等图文并茂的视频朗读;也可以由班上朗读水平好的同学范读。范读最起码的要求是咬字吐字正确、清楚、流利、有感情。在范读之后由学生自由朗读,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时空去熟悉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个别读不止是给学生一次锻炼的机会,也是学生自我展示,发现不足并加以整改的一个过程。一些小说、故事像《皇帝的新装》等文章还可以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指导组织得到位,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朗读方式的多样化,一方面有利于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古诗文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以及古代诗词曲等的教学与一些文质兼美的现代记叙文,像《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海燕》《雪》等。
二、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
在教学中除了要讲求朗读方式的多样化,更重要的应该是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比如如何停顿,哪个词语读重音,应该用怎样的语速、语调来读。
(一)停顿
朗读的过程中,声音既有断,也有连,这就是停顿,即在朗读过程中声音断与连的处理。停顿的处理是气息更换时的需要,是语法结构的需要,也是明晰表达语言、传达感情态度的需要。停顿错误,不仅会影响我们对文意的理解,还有可能要闹出笑话,“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的故事应该不陌生吧。
标点是表示停顿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根据标点来确定停顿时间的长短,这种情况都比较好处理。有时一个句子较长时,也需要停顿,这就是句中的停顿,即是没有标点也需要停顿,这种停顿处理起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可以根据语法结构来处理:或根据音节单位来停顿,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古诗词曲的朗读中,比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或根据意义单位来停顿,《赤壁》这样停顿:“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尤其在文言文教学中,正确的停顿,对学生理解文意是有极大帮助的。
(二)重音
在朗讀的过程中,为了准确的表达语意与思想感情,有时需要强调一些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这些被强调的词或短语就要读重音。一个句子,重音的位置不同,语意往往也会发生变化。比如:
我请你跳舞。重音放在“我”字上,则强调的是请你跳舞的人不是别人。
我请你跳舞。重要放在“请”字上,则强调的是,能否给我一个面子?
我请你跳舞。重音放在“你”字上,强调的则是我不请别人。
我请你跳舞。重音若放在“跳舞”两个字上,强调的则是不做别的,只跳舞。
重音可以根据语法结构或语意和感情来确定比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一句,重音应该放在“最不能忘记”、“背影”两个地方。“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尔基《海燕》)重音应放在“黑色”和“高傲”两个词语上。
(三)语速
任何一篇文章,都不可能从始至终采用一成不变的速度来朗读,而要根据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起伏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调整语速,这样读出来的文章才会抑扬顿挫,有感染力。场面急剧变化或心情紧张、焦急、慌乱、愤怒、热烈、欢畅等情况的内容语速应该快一些。场面平静、严肃或心情悲伤、沉重、怀念、失望等情况的内容则宜语速慢一些。而叙述、说明、议论性的语句,一般可以用中度语速。以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为例:
“①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②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③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从①~④段的语速应该是由快到慢来变化的。其中第①段声音高亢,情感激烈,语速要快,第②段则将语速调整为中速,③④语速渐次放慢。这样读起来,才会给人一种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美感。
(四)语调
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一般包含升调、降调、平调和曲调四种。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时用升调,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读时语调上扬,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时,用降调,多用于陈述句、感叹句和祈使句中,读时语调渐降;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或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时,可用平调,语调平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表示讽刺、厌恶、言外之意等语气时用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有升有降,常常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
参考文献:
[1] 林岩.谈朗读和朗读教学的审美功能[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2):118-119.
[2] 王国兴.应重视朗读与朗读教学[J].安徽教育, 1992(3).
[3] 岳春民.关注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水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