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元文》作者地理分布及其原因分析

2017-04-07徐永明黄鹏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行政区域籍贯著录

徐永明 黄鹏程

(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杭州 310028)

历史文献整理研究

《全元文》作者地理分布及其原因分析

徐永明 黄鹏程

(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杭州 310028)

《全元文》的作者共计3200余人,有籍贯或省级行政区域著录的有1794人。本文对这1794位作者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对数据的分析来看,《全元文》的作者主要分布在元中书省所辖的腹里地区和故宋都城临安(杭州)的周边省县,前者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山西和河南,后者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安徽和江苏。浙江以总数347名位居全国首位。从对《全元文》浙江籍作者的地理分布考察来看,数量从高到低,前六位分别是杭州、宁波、湖州、浦江、永康、平阳这几个市县。

《全元文》 作者 大都 杭州

李修生先生主编的《全元文》于2004年由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齐,共计60册,收入元代作者三千二百余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陆陆续续发现了《全元文》失收的佚文百余篇。我们知道,元朝是由蒙古人先后灭了金朝和南宋建立起来的政权,其疆域在中国的历史上最为广大。那么,《全元文》 所收作者的地理分布如何呢?它能否反映出元朝疆域的一些特点呢?本文试图对《全元文》作者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作一分析。

一、 《全元文》对作者籍贯的著录

《全元文》对作者籍贯的著录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著录籍贯,并注明现今的地名和所属省级行政区域。如姬志真,“泽州高平(今山西高平)人”。张孔孙,“隆安(今属广西)人”。二是著录籍贯,但未注明现今的地名和所属省级行政区域。如刘方,“舜泽人”。杨彝,“钱塘人”。三是著录籍贯的同时,也著录寓居地或迁徙地。如张翥,“晋宁(山西临汾地区)人,寓钱塘”。郑元祐,“处州遂昌(今浙江遂昌)人”,“从父郑希远徙居钱塘”, “父卒,偕兄介甫先生移居姑苏”。四是著录大致的区域或所隶的行政区域。如,王博文,“东鲁人”。 张瑾,“河南人”。张显,“蜀人”。聂明德,“关西羽士”等。五是著录族别或国别,如蒲寿宬,“阿拉伯人,一说占城人。居福建泉州”。李瑱,“高丽(今朝鲜)人”。 崔瀣,“鸡林(一曰高丽)人”。按摊不花,“蒙古人”。释印元,“日本僧人”。廉惠山海牙,“畏吾儿人”。六是籍贯和所属省份无考的,则阙如。

以上可知所属现今省级行政区域的作者,共计1794人,包括有籍贯的1766人,无籍贯的28人。无籍贯的28人分别是:王博文,“东鲁人”。张显,“蜀人”。释弌咸,“庐山东林禅寺僧”。释涌海,“云南太华山佛严寺僧”。释智久,“尝任山东临清灵岩寺住持”。释妙峰,“曾为浙江丽水法海院住持”。曾立民,“中江西乡举”。张志隆,“东蜀人”。李存,“湖南人”。邓梓,“江西人”。黄如征,“江西人”。刘元佐,“江浙人”。颜之启,“鲁人”。陈俨,“鲁人”。林辕,“闽人”。卫琪,“山东人”。韩庸,“山东人”。梁子寅,“蜀人”。徐公迈,“蜀人”。董在,“蜀人”。王涓,“四川人”。杨存斋,“西蜀人”。王庭,“滇南”。鲁师道,“蜀人”。史孝祥,“蜀人”。朱天珍,“蜀人”。林防,“粤人”。申隐,“寓居闽中”。此外,有籍贯或地域著录,但今地名或所属省份待考的有8位,他们分别是:李端,“保官人”。张希良,“古桐人”。 李志玄,“古燕道人”。聂明德,“关西羽士”,宣昭,“汉东人”。李揆,“滹阳人”。李同孙,“澧泉人”。刘方,“舜泽人”。

著录族别和国别的作者共计35人。他们分别是:蒲寿宬(前已录,此略)。泰不华,“父塔不台人”,“遂居于台”。李瑱(前已录,此略)。李榖,“高丽人”。李叔琪,“高丽人”。李齐贤,“高丽庆州人”。 金晅,“高丽义城县人”。李穑,“高丽忠清道韩州人”。麦朮丁,“回回人”。崔瀣(前已录,此略)。铁哥,“迦叶弥儿(即西域筑乾国)人”。完者台,“高丽(今朝鲜半岛)人”。按摊不花(前已录,此略)。伯笃鲁丁,“蒙古(一说西域)人”。答兰铁睦尔,“蒙古人”。伯颜,“蒙古八邻部人”。月赤察儿,“蒙古许兀慎部人”。元太祖,“蒙古乞颜部人”。势都儿,“蒙古人”。也里不花,“蒙古人”。赵良弼,“女真人”。夹谷之奇,“女真人”。释印元,(前已录,此略)。保巴,“色目人”。廉惇,“畏吾儿人”。廉惠山海牙,“畏吾儿人”。鲁明善,“畏吾儿人”。贯云石,“畏吾儿族人”。廉希宪,“畏兀儿人”。寿同海牙,“畏兀人”。辛文房,“西域人”。琐非复初,“西域人”。察罕,“西域板勒纥城人”。锁咬儿哈的迷失,“西域伊吾卢人”。马祖常,“雍古部人”。李之芳,“文阳(今越南南定西北)人”。籍贯和所属省份无考阙如的作者1364人。

二、 按作者所属省级行政区域来分析

上述按族别著录的作者中,像畏吾(兀)儿人或西域人,有一部分当属于现在的新疆人、蒙古人,有个别的可能属于现在的内蒙古人,然因没有明确的籍贯著录,故不在所属省级行政区域的考察范围。而按国别著录的日本人、高丽人、越南人因是外国人,也不在所属省级行政区域的考察范围。有籍贯或地域著录,但今地名或所属省份待考的8位作者,待有结果时再予纳入。因此,这里先对1792位有省级行政区域的作者进行排序。

表1 《全元文》作者省级行政区域分布表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全元文》作者在全国各省的分布数量以浙江省最多,共有347名。浙江的杭州,原是南宋的都城,浙江的婺州是宋元以来的理学中心,而杭州一度是元末军事首领张士诚的势力范围,张士诚素有厚遇文人的美名,故《全元文》浙江作者的数量在全国各省中位居首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第二位的是江西,计290名。从地理上说,江西与浙江接壤,是南宋政权中心辐射的周边省县;从文化上说,江西自唐宋以来文人辈出,“唐宋八大家”,江西占了三家,即王安石、欧阳修、曾巩。此外,宋代的江西文人杰出者,尚有晏殊、黄庭坚、杨万里、姜夔、洪迈、文天祥等,各领风骚,形成了宋代文坛的“江西现象”。“切观国朝文章之士特盛于江西,如欧阳文忠公、王文公、……求之他方,未有若是其众者。”*李道传:《杨万里谥议》,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304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第39页。元代的江西,承宋代余绪,继续保持了文化上的优势,紧跟浙江而位居第二。这种势头,一直延续到明代,明朝有所谓“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之说。紧接江西的,是北方的山东、山西和河北,加上排在第七位的河南,是元朝中央机构所在的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许有壬:《送蔡子华序》,《至正集》卷三十二,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95集。,可见这几个省在全国政务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元朝的大都,河南的开封,都曾是金朝的首都,因此,《全元文》作者在北方这些地区所占比例之重,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 按作者籍贯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

如果说前述“《全元文》作者省级行政区域分布表”反映了《全元文》作者在当代省级行政区域下多寡的分布情况,那么,以下的“《全元文》作者籍贯分布表”则反映了《全元文》作家籍贯的具体位置和密度(见表2)。

表2 《全元文》作者籍贯分布表*同一籍贯下3位作者以下的表略去。

序号籍贯数量所属42新喻8江西43义乌8浙江44茶陵7湖南45长沙7湖南46大都7北京47壶关7山西48建安7辽宁49金溪7江西50昆山7江苏51龙泉7浙江52山阴7浙江53襄陵7山西54乐平7山西

(续表)

序号籍贯数量所属55宁海7浙江56安仁6江西57崇仁6江西58慈溪6浙江59丹徒6江苏60东莞6广东61高昌6新疆62贵溪6江西63丽水6浙江64曲阜6山东65永新6江西66安福5江西67保定5河北68长洲5江苏69常熟5江苏70崇德5浙江71东阳5浙江72丰城5江西73河东5山西74河南5河南75衡山5湖南76湖州5浙江77稷山5山西78绩溪5安徽79历城5山东80平江5湖南81清江5江西82上党5山西83上虞5浙江84乌程5浙江85吴江5江苏86新安5安徽

序号籍贯数量所属87余姚5浙江88安阳4河南89长子4山西90浮梁4江西91河中4山西92汲县4河南93金溪4江西94晋宁4山西95陵川4山西96南丰4江西97宁德4福建98祁门4安徽99庆元4浙江100衢州4浙江101汝南4河南102上饶4江西103绍兴4浙江104四明4浙江105松江4上海106遂宁4四川107太和4安徽108泰和4江西109桐城4安徽110望江4安徽111吴郡4江苏112咸宁4湖北113邢台4河北114宣城4安徽115益都4山东116余干4江西117赵州4河北118镇江4江苏

从表2来看,排名前六位的,全是南方府县。从高到低,依次为浙江的钱塘(杭州),江西的婺源*婺源,在元朝时属安徽。、庐陵(吉安)、鄱阳(波阳),浙江的浦江和安徽的休宁。而北方名次靠前的三个府县为山东的东平、河南的河内(沁阳)、河北的真定(正定),分别排在表中的第七、十一和十五名了。

钱塘之《全元文》作者共计29人。包括钱塘的19人,钱唐的3人,杭州的7人,实则都是同一地的人。他们中较有名的有白珽、仇远、叶李、张仲寿、邓文原、吾衍、杨载、李晔等。其中叶李、白珽、仇远等都是宋末元初人,叶李官至平章政事。张仲寿曾官至翰林学士承旨,邓文原曾任翰林侍讲学学士,吾衍是金石学家。杨载为“元诗四大家”之一。李晔有《草阁集》传世。排在第二位的是江西婺源,共计25位。婺源在元时属安徽,现属江西省,是理学家朱熹的故里,故此地多儒者。较有名的有胡次焱、汪复、江靁、胡一桂、胡炳文、程直方、汪炎昶、 程文、俞师鲁等。胡次焱、汪复、江靁为宋时进士,胡一桂精《易》学,著有《周易本义附录纂疏》、《十七史纂古今通要》、《易学启蒙通释》等。胡炳文与程直方并号“东南大儒”,程文曾预修《经世大典》,俞师鲁以荐为史馆编修。汪炎昶和许飞 各有诗文集传世。“新安士习,惟婺源为盛”*郑玉:《送汪德辅赴会试序》,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46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第315页。,“婺源文物,甲于晥南”*李鸿章:《婺源县志序》,吴鹗修,汪正元纂:《[光绪]婺源县志》卷首,清光绪九年刻本。,故婺源排在第二名,也是可以很好理解的。排在第三位的是江西庐陵,共计24位,较有名的有刘辰翁、邓剡、赵文、刘将孙、彭士奇、张昱、王礼等。刘辰翁为宋时进士,著作有《须溪集》、《须溪记钞》、《须溪四景诗集》、《班马异同评》等。邓剡为宋时进士,累官礼部侍郎,与文天祥倡和,著有《东海集》。赵文,曾与文天祥抗元,宋亡,居乡讲学,有《全日山集》传世。刘将孙,辰翁子,有《养吾斋集》行世。彭士奇,著有《理学意录》、《闻见录》、《杜注参同》等。张昱,著有《庐陵集》,《张光弼诗集》等。刘希孟,曾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兼经筵检讨。王礼,中江西乡试第一,有《麟原集》行世。庐陵为欧阳修、文天祥、周必大等人的故里。“庐陵为名胜之区,匪第其幅员之辽阔,山川之清丽,甲于他邑,盖自唐宋以来,伟人杰士辉映后先;文章节义,彪炳史册,其人传,其地益传,其耳熟而艳指之者,殆非无故也。”*平观澜:《庐陵县志序》,平观澜修,黄有恒、钱时雍正纂:《[乾隆]庐陵县志》卷首,清乾隆四十六年刻本。在元朝,自恢复科举考试后,江西科举之盛,以庐陵为最盛。“江南内附三十有八年而科兴,科兴又十有七年矣而江西为盛,江西莫盛庐陵,庐陵莫盛吉水。”*刘岳申:《送叶审言归浙东序》,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21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第440 页。故庐陵屈婺源而位居第三。

东平之《全元文》作者较有名的有徐琰、王构、王士熙、赵天麟、蔡文渊、王士点等。徐琰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著有《爱兰轩诗集》。王构官至翰林学士承旨,预修《成宗实录》。

王士熙,王构长子,官至南台中丞,著有《王陌庵诗集》。赵天麟,以布衣上书言事,累数万言,著有《太平金镜策》。蔡文渊,累迁中书省参知政事。王士点,王构子,著有《禁扁》、《秘书监志》。“东平古济东国,近邹鲁文教邦,为今巨府。民秀而多儒士焉而已。”*潘迪:《东平路总管刘天爵善政颂碑铭有序》,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51册,第22页。这应是东平作为北方区域作者之冠的主要原因吧!河内较有名的作者有许衡,元代著名的理学家,官至国子祭酒,与郭守敬等修成《授时历》,卒后,从祀孔子庙,著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等。高凝,仕至翰林侍读学士。张琬,仕至礼部郎中。许从宣,官至升陕西行省左丞。真定作者较有名的有高鸣、冯崧、白恪、王约、郭士文、李元澧、苏天爵、杨俊民等。高鸣,仕至吏部尚书,著有《河东文集》。冯崧,官至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副使。白恪,官至翰林待制。王约,官至枢密副使。郭士文,官至翰林应奉。李元澧,官至国子司业。苏天爵,曾预修《武宗实录》,官至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著有《国朝名臣事略》、《滋溪文稿》,编有《国朝文类》(《元文类》)行世。杨俊民,官国子祭酒。

从所列的南北各前三位府县作者的生平行实来看,南方虽也有仕履的作者,但更多的是学者文人,生平以著述为主,而北方多官员,且职位都较高,生平以政事著称。

四、 《全元文》浙江籍作者地理分布分析

考察了《全元文》作者的全国的地理分布情况后,我们再来对总数排名第一位的浙江作者作一分析。我们按今天浙江的行政区域对所隶的作家作一排名。由于现在的行政区域与元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天的杭州,除了杭州本身外,还包括过去的余杭、萧山、建德等县,故元时的作者籍贯,即按现在的行政区域作一归纳合并,结果如“《全元文》浙江籍作者分布表”所示(见表3)。

表3 《全元文》浙江籍作者分布表

市县数量金华市12奉化市12淳安县11临海市9丽水市9义乌市8宁海县7龙泉市7慈溪市7衢州市6余姚市5桐乡市5

市县数量上虞市5东阳市5桐庐县4象山县3仙居县3嵊州市3瑞安市3兰溪市3开化县3海宁市3长兴县2松阳县2

市县数量青田县2缙云县2海盐县2舟山市2德清县2常山县2新昌县1温州市1遂昌县1临安市1乐清市1

从表3可以看出,从高到低,数量排在前六位的依次为杭州市、宁波市、湖州市、浦江县、永康市和平阳县,即浙西杭州和湖州两个市县,余为浙东4个市县。杭州的情况,前面已介绍,这里不再赘言。下面介绍一下宁波、湖州、浦江这三个市县《全元文》作者的情况。

五、 结 论

通过对《全元文》作者地理分布的调查,可知元代的作家主要分布在元中书省所辖的腹里地区和故宋首都临安(杭州)的周边省县,前者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山西这几个省份,后者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安徽和江苏这几个省份。总体上,南方的作家数量超过了北方的作家数量。从《全元文》浙江籍作者的地理分布来看,《全元文》作者主要分布在杭州、宁波、湖州、浦江、永康、平阳等几个市县,浙东作家总量超过了浙西作家。通过对《全元文》作者地理分布的数据分析,我们对《全元文》作者地理分布的认识由此更加清晰和精确。

[责任编辑 陈文彬]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Results of Data Analyses of the Authors inTheCompleteYuanProse

XU Yong-ming HUANG Peng-cheng

(CollegeofArtsandHumanities,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8,China)

There are approximately 3,200 writers represented inTheCompleteYuanProse. Among them, 1,794 are identified by their native place. This paper presents a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writers. The results of data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majority of authors ofTheCompleteYuanProsewere either from key hinterland area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Secretariat (Zhongshu sheng) or were natives of provinces around Lin’an (modern Hangzhou), the capital of the Southern Song. The former group are mainly from on Shandong, Hebei, Shanxi, and Henan provinces; members of the latter group are concentrated in Zhejiang, Jiangxi, Anhui, and Jiangsu. Zhejiang ranks first with 347 auth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Zhejiang author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ranked highest to lowest, the first six counties are Hangzhou, Ningbo, Huzhou, Pujiang, Yongkang, and Pingyang.

TheCompleteYuanProse; author; visualization; Beijing; Hangzhou

徐永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鹏程,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行政区域籍贯著录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研究
摄影作品
村居
袁崇焕的籍贯
跨行政区域税务法院:完善税收司法的制度路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释义(之十三)
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