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尽得“古意”而形神兼备
——元初题画诗与“高尚士夫画”综论

2017-04-07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古意书画绘画

张 毅

(南开大学 文学院, 天津 300071)

尽得“古意”而形神兼备
——元初题画诗与“高尚士夫画”综论

张 毅

(南开大学 文学院, 天津 300071)

南北文艺的发展在元初一段时间里基本上各守畛域,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征召南人北上为官才被打破。除了征召南方文士北上外,元廷还委派北方官员赴江南地区任职,其中不乏精通书画的著名文臣。他们以传世的唐宋书画名作为效仿对象,在重视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其具专业水准的书画作品是到南方后才创作出来的。江南士人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写的一些题画诗和书画题跋,不仅是对他们艺术创作的欣赏,也使诗学的“宗唐得古”与文人书画在得“古意”问题上实现会通。南北的诗人画家在题画诗和书画创作中努力探寻新的文艺发展途径,追求清雅品格和天真之趣,明确了“高尚士夫画”需形神兼备的文艺思想。

“古意” 形神兼备 题画诗 士夫画

(一)

忽必烈一统天下后注重南北人员的交流,除了征召南方文士北上外,还委派北方官员赴江南地区任职,其中高克恭、李衎、鲜于枢等一批精通书画的著名文士,到南方为官后受江南风物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在临摹经典作品寻求法度的同时,以高雅的品性游戏于笔墨书画之间,形成简远超逸的画风。他们与钱选、邓文原和赵孟等南方士人交往密切,在相互题画吟咏和切磋书画技艺的过程中,主张以表现文人意趣的绘画风格为主,辅以临摹唐宋古画悟到的专业绘画技法,于形神兼备中实现对“古意”的追求。

吴山面沧江,中秋气飒爽。楼居谪仙后,公退谢尘鞅。孤月出海上,高怀一俯仰。佳哉高侯画,得意超象罔。我来秋向晩,月色寒莽苍。山远落木净,风高怒潮响。奔腾万云气,忽驾苍虬上。平湖雨翻江,渺渺波荡桨。回思图画时,岁月倐已往。山川更晦明,阴阳递消长。人生何独劳,局促老穹壤。我将乘倒景,千载纵清赏。松乔遗世人,一笑凌烟像。*邓文原:《素履斋稿》,《元诗选》二集(上),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274页。

《夜山图》画的是由山巅往下鸟瞰的江山夜景,有居高临下的气势。鲜于枢《高尚书夜山图》说:“绝顶看山山更奇,夜景摹出人少知。远山苍苍近山黒,岩树历历汀树微。天高露下暮潮息,月明一片寒江迟。藏深乐渊潜,惊定安林栖。耳绝城市喧,心息声利机。古人无因驻清景,高侯有笔能夺移。容翁复作有声画,冥搜天巧为补遗。”*鲜于枢:《困学斋集》,《元诗选》二集(上),第206页。通过描写绝顶看山下江城夜景的观感,展示高克恭巧夺天工的笔法。赵孟对高克恭的绘画也极为赞赏,他在为《夜山图》所作的题诗里说:

高克恭坦言米氏父子对自己的创作影响很大,他在《仿老米云山图》里说:“青山半晴雨,遥现行云底。佛髻欲争妍,政恐勤梳洗。”*高克恭:《房山集》,《元诗选》二集(上),第300页。米氏云山全用墨韵点画而成,而墨之浓淡、干湿都是用墨的技法。高克恭作画从墨法悟入,讲究皴法和墨法的结合,即在水墨晕染中杂以李成的润墨和董源的“披麻皴”。其传世的《秋山暮霭图》,大面积采用米芾的泼墨画法, 任其自然而为之,图中的远山用墨线勾勒,又以淡墨点染,显现暮霭的变化莫测;而山下的树木以工笔刻画,精细的线条刻画中透出一份散淡之情。泼墨的点染与工笔简画的勾勒配合,将远山之淡泊和近山之简散融为一体,表现古雅高洁的情趣,形成简远淡雅的绘画风格。

不见湖州三百年,高公尚书生古燕。西湖醉归写古木,吴兴为补幽篁妍。国朝名笔谁第一?尚书醉后妙无敌。老蛟欲起风雨来,星堕天河化为石。赵公自是真天人,独与尚书情最亲。高怀古谊两相得,惨淡酬酢皆天真。*虞集著,王颋点校:《虞集全集》上册,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44页。

(二)

李衎专工竹画,他“善画竹石枯槎,始学王淡游,后学文湖州,著色者师李颇,驰誉当世。”*夏文彦:《图绘宝鉴》,《中国书画全书》第2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第885页。方回《题罗观光所藏李仲宾墨竹》说:“以笔写竹如写字,何独钟王擅能事。同是蒙恬一管笔,老手变化自然异。胸中渭川有千亩,咄嗟办此箨龙易。竹叶竹枝竹本根,方寸中藏竹天地。幼年癖好此亦颇,万卷书右竹图左。妄希眉山苏谪仙,拟学湖州文与可。”*方回:《桐江續集》卷二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李衎画竹重视物我神会,讲究师法自然,努力做到将造化融化为胸中意趣,将文人的雅趣和志趣、学养与气质融入绘画中。他在《竹谱详录》中说:

对于“古意”的感悟是李衍探究画竹之法的最终追求。在《图谱详录》里,他从描墨、设色、承染及竹之叶、干、节、枝等技艺层面论述了画竹的方法,兼取李颇与文同两家成法;同时又分竹品谱,以“全德品”为竹君的最高品级。他说:“竹之为物,非草非木,不乱不杂,虽出处不同,盖皆一致。……密而不繁,疏而不露,冲虚简静,妙粹灵通,其可比于全德君子矣。画为图轴,如瞻古贤哲仪像,自令人起敬起慕,是以古之作者于此亦尽心焉。”②李衎:《竹谱详录》,《中国书画全书》第2册,第733、736、733页。李衎对竹之品德气质的论述是对画竹在精神层面上的要求,他进一步发展了文人画的绘画理论,在探寻画法的同时领悟物我兴会的艺术感觉。这种由目中有物而进入心中无法之境的绘画思想,主张技艺层面与精神层面相融合而得“古意”,无疑有利于文人画创作的发展。李衍一生致力于画竹,自言:“深入竹乡,究观诡异之产,于焉辨析疑似。区别品汇,不敢尽信纸上语。焦心苦思,参订比拟,嗒忘予之与竹,自谓略见古人用意妙处。求一艺之精,信不易矣”。③李衎:《竹谱详录》,《中国书画全书》第2册,第733、736、733页。李衎绘画作品中所呈现的萧散风格,或许就是他于古人画中所参悟到的“古意”。但同是“萧散”风格,李衎与文同的墨竹图表现也有区别。他创作于大德七年的《墨竹图》,竹枝学文同用浓墨淡墨渲染竹子的层次,再用细的工笔刻画了竹叶的疏朗与散淡,表现了风轻云淡下墨竹静逸的秀雅姿态。李衎的墨竹画建立在扎实的绘画写真技艺上,并参悟古人之意,形成了物我合一、浑然无际的萧散风格。萧散不仅是他画中所呈现的意趣,更是其内在情感气质的表现。

如何在对古人的临摹和效仿中融入自己的性情和参悟,从而形成具有古意而又不同于古人的风格,是高克恭和李衎等人共同面临的问题。追求形神兼备而尽得“古意”,不仅是对古人画法和境界的回归,更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秉性气质为基础的创造,是“师古”与“师心”思想的汇通。高克恭以米氏云山为师法对象,得泼墨之三味,又以工笔线条刻画衬托水墨渲染的气韵,使云烟苍茫的山水远景与工笔勾勒的鲜明物象相互映衬,古淡之意悠然而生。李衍墨竹更是立足于“师古”与“师心”的结合,将文同竹之潇洒化为萧散之气,其“萧散”之风格的形成源于对“古意”的临摹效仿,通过自己的临摹与参悟,学习古人的技法和精神境界,以达到物我合一、浑然无际的绘画境界。

(三)

鲜于枢十四岁时随忽必烈大军南下,*鲜于枢(1246~130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原籍渔阳(今天津蓟县),后徙汴梁(今河南开封)。宋灭后便一直在南方做官,做过从七品的宣慰司都事,乃曹吏一类的僚属。因仕途较为坎坷,始终未能实现他入大都为官的心愿,故自号“困学山民”。所谓“困学”,是鲜于枢用儒家行舍藏用的说法聊以自慰,真正能让他内心平静的是书画创作。 鲜于枢学书由唐人书法入手,再上溯“二王”,工篆隶真书,尤长于行草。仕途受阻后,他将自己的理想志趣转移到书画上,把书画作为能体现“道用”的技艺。他在《题赵模拓本兰亭后》里说:

论书当论气韵神,谁与痴儿较形质。想当填郭断手初,帝与欧虞皆太息。昭陵玉匣秘重泉,自此中天无二日。元章老去不及见,却见苏家评甲乙。北山居士得何许,购取宁论万金直。几年僦屋客江海,宝气奎光夜相射。南来北人多健者,名色连艘金满室。应嗟我辈太痴绝,常抱蠹书论得失。*鲜于枢:《困学斋集》,《元诗选》(二集)第4册,第204、203页。

李唐王孙重毫素,爱写寒江千万树。上有蓬莱五色云,下有仙家几庭戸。清霜点作秋满林,咫尺瑶窗起烟雾。西风吹动晩山苍,归舟掩映犹堪数。迢迢锦水泛双鳬,漠漠青天飞雪鹭。人间画手非不多,谁似李侯得真趣。李侯宿世列仙俦,更有何人同出处。徽庙题来字字真,把玩殷勤乃奇遇。斯图斯景世莫传,古汴荒凉风景暮。眼中人事已非前,画里山川尚如故。老我披图一怆然,落日长歌漫为赋。*邓文原:《素履斋稿》,《元诗选》(二集)第4册,第287、289、291、287、290页。

色彩是构成景物形象的重要方面,李思训的着色山水画在元初受到较多关注,这与重视形似的绘画思想有关。邓文原《李思训妙笔》序说:“思训作画,虽由于天性。然亦多宗阎立本,惜世罕有知者,因见此卷,为表而出之。”诗云:“李侯丹青胜结绿,贝阙珠宫看不足。偶硏丹碧写青山,万壑千峰仅盈幅。应知深处有神仙,花落花开度岁年。扁舟自是寻真侣,为觅桃源一洞天。”④邓文原:《素履斋稿》,《元诗选》(二集)第4册,第287、289、291、287、290页。当时流传的王维山水画里也有着色之作。邓文原《王维秋林晩岫图》说:“千峰凝翠宛神州,中有仙翁寤寐游。林麓渐看红叶暮,风烟俄入野塘秋。摇摇小艇寻溪转,寂寂双扉向晩投。我欲探幽未能去,画中真境许谁俦。”⑤邓文原:《素履斋稿》,《元诗选》(二集)第4册,第287、289、291、287、290页。秋林红叶尽染,野塘风烟轻笼,明秀之极,该诗题咏之画当为王维着色山水的佳作。

传世的王维山水画多冲澹简远、意在笔外之作,其骨法用笔体现出具有“古意”的绘画风格,这对元人绘画影响更为深远。邓文原《王摩诘春溪捕鱼图》说:“辋川之景天下奇,我惜曾闻不曾识。若人笔端斡玄气,万顷烟涛归咫尺。渔翁生事浩无穷,醉挹青蓝洗胸臆。或披蓑笠卧寒蟾,或倚孤篷蘸空碧。静观此理良可娱,应须仰慕王摩诘。”⑥邓文原:《素履斋稿》,《元诗选》(二集)第4册,第287、289、291、287、290页。在学习唐人的过程中,为了借山水情表达淡泊之意,元人更多采用王维的水墨山水画法,远景以淡墨皴染的山峦为主,冲淡而简雅。如邓文原的《赵松雪重江叠嶂图》言:

东风江上柳初团,海燕飞飞杏雨寒。帆影乱催人去远,烟光遥映嶂为攒。莺啼几处村方市,犬吠千家客正餐。满目溟濛无著处,一林钟磬落潮湍。⑦邓文原:《素履斋稿》,《元诗选》(二集)第4册,第287、289、291、287、290页。

钱、赵二人均认为“士夫画”为“戾家画”,也就是外行之画。强调“形神兼得”的绘画思想之出现,是宋元易代之际的画家反思文人“墨戏”为代表的“士夫画”的结果。作为元初具专业水准的文人画家,钱选善画人物、山水、花鸟,其绘画作品流传下来的也较多,如《八花图》、《山居图》、《西湖吟趣图》、《秋江待渡图》、《浮玉山居图》等。就绘事之工整而言,他的基本功丝毫不逊色于院体画家。程钜夫《舜举梅竹折枝》说:“吴兴画手早相知,粉墨凄凉岁月移。惟有寒梅并翠竹,京华相对独题诗。”*程钜夫:《雪楼集》,卷二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这是程钜夫为钱选工笔花鸟画写的题画诗,他在《姜清叟画格》里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固也。然画而不似,何以画为?盖能以意求之者鲜,而以形索之者多。然则形意兼尽,杰出横生,画者以意而形其形,观者以形而意其意,善之善者也。”*程钜夫:《姜清叟画格》,《全元文》第16册,第551页。钱选的绘画讲究设色清丽,刻画精巧入微,对于物象的描写达到细致入神的地步,真可谓“形意兼尽”者。

目穷千里笔不到,自是余生坐太凡。一日兴来何可遏,开窗写出碧岩岩。

江南北苑出奇才,千里溪山笔底回。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

烟云出没有无间,半在空虚半在山。我亦闲中消日月,幽林深处听潺湲。

钱选是一位“逸士高人”, 他在自题《山居图卷》诗跋里说:“此余年少时诗。近留湖滨写《山居图》,追忆旧吟,书于卷末。子云悔少作,隐居乃余素志,何悔之有?”*钱选:《霅溪翁山居图卷》,见郁逢庆《书画题跋记》续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隐居生活里的悠闲情趣,是一种散淡的自得之乐,贴近自然天籁。在山水题材的创作中,钱选绘画体现出与元初隐逸精神相符合的审美趣味,开启了元代山水画表现清新高雅境界的先河。他的《山居图》等作品,呈现出类似李成、范宽的萧散气格。李成、范宽的山水画在北宋享有很高的声誉,被推为神品,他们属于胸有丘壑、以翰墨自娱的高人韵士,常以洒脱的笔墨传情达意。钱选内心对自然山水的敏感,使其诗画创作观带有神与物游的兴发感动意味。他在《雪霁望弁山图》的自题诗里说:“弁山之阳冠吴兴,峮嶙嶻嶭望不平。焕然仙宫隐其下,众山所仰青复青。雪花夜积山如换,乘兴行舟须放缓。平生不识五老峰,且写吾乡一奇观。”*钱选:《霅溪翁雪霁望弁山图》,见郁逢庆《书画题跋记》续卷十。以淡泊心境欣赏着自然的奇观,在闲适自得中表现得意忘形的萧散之美。无论钱选诗画创作在艺术层面是否饶有古意的因素,这种高雅的胸襟足以影响元代崇尚平淡天真的画风。

[责任编辑 罗剑波]

Traditional Works Well-matched in Form and Spirit: Poetic Inscription on Painting and Literati Painting in the Early Yuan Dynasty

ZHANG Yi

(SchoolofLiterature,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

The literature and art i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generally kept their won fields at the beginning of Yuan Dynasty. This situation was not broken up until Kublai Khan called up the southern people to take official positions in the north. Meanwhile, the northern officials, including a number of well-known scholars who were proficient in painting, were dispatched to the Yangzi River Delta area. They created their professional works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the south, imitating classical works in pursuit of spirit likeness in uniform with appearance resemblance. The poetic inscriptions on painting, forewords and postscripts written by the southern scholars in the contact with the northern people, not only show their appreciation to the latter, but also communicate the classical-oriented poetics and the literati art in the aspect of getting traditional spirit. They strived to explore new routes of art, in pursuit of elegance and natural taste, and thus defined an artistic trend that advocated well-matched painting in form and spirit.

traditional spirit; well-matched in form and spirit; poetic inscription on painting; literati painting

张 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明清诗学与书画艺术会通研究”(项目批准号:16AZW01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古意书画绘画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寻找古意的配色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小小书画廓
化古意而为今声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