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在提高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的入径率中的应用

2017-04-06郭红玲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3期
关键词:奖惩信息系统医师

顾 华 郭红玲 陆 清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太仓 215400)

PDCA在提高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的入径率中的应用

顾 华 郭红玲 陆 清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太仓 215400)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路径入径率的因素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入径率。方法:分析影响临床路径入径率低的根本原因,针对原因依据PDCA循环持续改进,提高入径率。结果:人员培训不到位、临床路径病种少、奖惩不明确,是临床路径入径率低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后,我院临床路径入径率由2016年9月11.78%上升至2017年4月32.21%。结论:正确认识临床路径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路径入径率。

临床路径;入径率;鱼骨图;PDCA循环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标准化管理的质量控制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卫医政发[2012]65号)2015年底入径率 (临床路径管理病例占本院出院病人例数)达到50%[2]。我院自2009年开展临床路径”[3],2016年9月入径率为11.78%,距50%[3]仍有距离。总结我院临床路径入径率低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按照PDCA循环制定改进计划,对结果进行检查,提高入径率。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以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我院临床路径管理患者为研究对象,调取出院患者和进入临床路径患者例数。收集临床路径的制定、执行与管理等相关人员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现代医疗质量管理工具中的鱼骨图与柏拉图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计划阶段 (P)

1.调查现状并确定问题

我院2016年9月临床路径入径率为11.78%,未达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在2015年底入径率达到50%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临床路径的入径率是我院临床路径管理的重点问题。

2.确定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运用鱼骨图,从人、机、料、法、环5大因素分析影响临床路径入径率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

人:涉及路径的制定者 (路径管理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成员)、执行者 (临床医师)和管理者 (路径管理员、科主任、医疗质控人员、路径管理委员会成员)。部分科室路径的不符合最新的诊疗指南,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路径的执行者临床医师,不能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对临床路径的积极性不高,不愿实行临床路径。路径管理员不能对临床路径实施进行全程有效管理。科主任对临床路径制作及实施缺乏监管。医疗质控人员对路径的培训及监管不够。

机:信息系统操作不便捷。

料:我院临床路径信息系统不够完善,不能便捷的进行质量的监控与分析。

法:科室医师对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认识不全面,临床科室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积极性不高。

环:临床路径虽然是新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全面开展临床路径的做法还不能被医务人员正确理解,和周边医院缺乏信息共享与互通。

根据鱼骨图原因分析结果,相关人员培训不到位、病种少、奖惩不明确,是临床路径入径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3.制定计划 (P):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主要原因,制定提高临床路径入径率的改进计划。

(1)加强培训:对各级医师进行临床路径培训。 (2)完善系统:改进信息系统操作界面,便于操作。(3)路径更新:督促各科开展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会议,对本科的临床路径依据诊疗规范进行更新。(4)明确奖惩措施,提高积极性。

(二)执行阶段 (D)

(1)医务处对各级医师进行一对一信息系统培训。(2)对各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的会议加强督查,督促各科依据诊疗规范制定本科多发病、常见病路径。(3)完善系统:改进信息系统操作界面。(4)明确奖惩措施:制定我院《医疗质量管理重点环节综合奖惩规定》,明确奖惩,提高积极性。

(三)检查阶段 (C)

通过检查确定各科室已按要求进行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操作。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入径率至32.21%。加强医师培训、实施个体纠正,督促各科进行路径更新,完善信息系统和明确奖惩对临床路径入径率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四)处理阶段 (A)

由检查结果可以看出,加强医师培训、实施个体纠正,督促各科开展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会议进行路径文本更新,完善信息系统和明确奖惩加强考核对临床路径入径率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临床路径入径率还需提高,将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进行解决。

三、讨论

(一)正确认识临床路径及认真实施临床路径是推进临床路径实施的前提

引导医务人员正确认识临床路径是推进临床路径实施的前提。临床路径通过规范医师诊疗行为起到保障医疗安全、节约医疗资源的作用。实施临床路径是实现对医疗活动的动态管理,平衡个体化治疗和临床路径标准化诊疗之间的矛盾,从而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二)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的建立要兼顾便利性与医疗质量的安全性

缺乏信息平台的支撑已成为推行临床路径最大的瓶颈,信息系统不便捷已是制约临床路径推广和科学化管理的主要问题。完善信息系统,改善操作界面,提高临床路径实施的便利性,才能真正促进医护质量的改进。

(三)科学的质控方法是促进临床路径推进的基础保障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质量管理工具被引入到医疗质量管理中,关注医疗全过程管理。我们质控人员应加强事前与事中质量控制,并将问题的过程和问题的个体及时反馈给科室,及时进行讨论分析与改进,真正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四)正确实施临床路径的操作,是路径完成的基础

我们应从医护角度入手,加强培训,熟练操作流程。

(五)明确奖罚机制,理顺诊疗流程,是路径实施和完成的推动力

加强医院管理,完善相应的奖励机制,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要理顺就诊、检查流程,加强临床科室与医技辅助科室的协作,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让各个环节畅通,提高临床路径的入径率。

[1]王冬,董军,朱士俊.临床路径——临床医疗的标准化管理模式[J].医院管理论坛,2003(1):38-42.

[2]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卫医政发 [2012]65号) [Z].2012.

[3]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试行)(卫医管发 [2009]99号) [Z].2009.

顾华 (1979.02-),女,汉族,江苏太仓,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猜你喜欢

奖惩信息系统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基于模糊马尔可夫链的奖惩系统*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