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师队伍专业建设研究
2017-04-06孙姗
孙姗
摘 要:实现职业指导师队伍专业建设,是提高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指导师队伍现状,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师专业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师;专业建设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职业指导工作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其中之一就是职业指导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这是提高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师队伍专业建设的现状
1.职业指导师队伍的稳定性较差
在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师多为兼职,其中大部分是学生辅导员和管理人员。他们在学校中有固定的工作岗位及工作内容,对于他们的兼职工作,学校除了给予课时报酬外,并没有其他的激励措施或者政策倾斜。此外,职业指导工作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较高,使得一般教师很难胜任,这样就造成兼职指导教师压力过大,流动性增强,从而影响了职业指导师队伍的稳定性。
2.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的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还没有健全的关于职业指导师的评价机制。高职院校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实践性,只有理论讲授而没有实践经验的职业指导是坐而论道。对于职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应该及时评估,职业指导人员要定期调查和研究学生对于指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3.职业指导师整体知识结构不完善
一是专业技术职称不高。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师队伍趋于年轻化,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比例较低,初级、中级技术职称所占比例较高。
二是专业构成单一。由于从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大多都是兼职,有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相对较少。
三是学历层次不高。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师的专业素质虽不由学历层次来决定,但学历是构成职业指导师综合素质的基础要素之一。
二、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师专业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一直缺少规范化管理,这一方面与高职院校没有完善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制度章程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高职院校对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有关。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并规定其为必修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政策的压力。实际情况是,学校本身对职业指导不重视,职业指导机构虚设,日常管理松懈,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低下。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要实现规范管理。
首先,必须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现有的认知水平,使他们意识到职业指导工作是学校自身发展顺应时代的必然之举,对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毕业生的质量、提升就业率等方面有所助益。
其次,建立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排除人为因素,保障学校机构的有效、有序运行。高职院校应依据政策要求,制订职业指导师培训、晋升、奖励及处罚等措施,以明确规范的制度来确保职业指导师获得相应的薪酬待遇。
2.对职业指导人员实行专业考核
为了保障职业指导师专业素养保持在较高水平,高职院校必须设立严格的职业指导师准入制度,对其展开严格的审核考察。对专业背景、学历等方面的要求,都要用规章制度的形式予以展现,避免人为过多干扰的情况出现。
3.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活动
职业指导师专业素养的养成,部分是源于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总结,而更重要的则是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有效培训活动来完成的。高职院校可组织学校内部职业指导师的专业学习小组,同行之间展开教学经验的交流。通过听评课、案例分析研究、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形成学习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4.注重对职业指导师的心理辅导
职业指导师要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树立积极的工作态度,这是维持实践工作不断拓展创新的核心动力。高职院校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对职业指导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疏导教师的不良情绪,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心理疏导可采用团体结合个人的方式实施。从教师个人出发,找到其不良情绪的根源,帮助解决问题。此外,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体现管理者的人文关怀,这也是调动教师主动积极工作的有效途径。
5.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高職院校必须对职业指导工作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因为职称晋升、奖惩的公平和公正性影响着职业指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高职院校在建立职业指导师的考核评价机制时,要注意现有评价方式的缺陷,引进发展性评价方式,将二者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使得评价机制更加的客观全面。此外,评价主体注重多元性,使评价尽量保持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