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本深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2017-04-06杨皎
杨皎
摘要: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以背景知识、形式图式和核心知识为依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整体性和发散性,是培养学生文本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文本深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文本 深度阅读 学科素养 培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是提升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必然需求。文本的深度阅读是指在深思熟虑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综合性地分析和评价,并从与主题关系的维度上仔细琢磨文本细节的深层意义。
当前,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语言的交际性和工具性,语言的传播信息功能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难以触及语言的思维层面。也就是说,在英语教学时,教师过分强调了语言的实用性,忽视了培养学生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文本深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呢?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研读文本背景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
思维是智慧的花朵,如何在本文深度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是课堂教学的主题。学生思维灵活,善于从分析到综合、从已知到未知、从综合到分析和概括,都会大大增强学生对文本內容的消化和吸收。因此,教师要从文本的背景知识出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将思维牵引到课堂的核心位置,让思维为课堂的深度发展提供主动力。
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七第三单元的课文讲述了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要理解这个文本,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讲解字、词、句、段等表层结构,而要把网络的背景知识引入课堂,在充溢着背景知识的教学情境下激活学生的头脑风暴,真正触发学生思维对网络知识的敏感性。
如“Welcome to the unit”是这个单元的导语,它提供了四张图片,分别为Picture 1: search for information on a variety of topics;Picture 2:shop for the top brands at the best prices all over the world;Picture 3:keep in touch with family members wherever you are in the world;Picture 4:what next? The future has no limits? 这四幅图片从背景知识、学生兴趣和目标词标三个角度,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能产生联想,活跃思维。
思维的敏感度是课堂向纵深发展的助推器,它以思维为驱动,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理解与网络的相关词汇,进而为深度理解文本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因此,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感度为驱动,笔者认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步骤是:从网络主题词激活到主题导入,再到网络文本的分析,进而领悟网络的利弊,最终形成学生对网络的个性化理解。毫无疑问,只有在思维的参与下深度阅读文本,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细读文本形式图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布鲁纳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的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的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整体性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其实,系统中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对于较复杂的英语文本,教师如果只从遣词造句的维度上去分析,难免会出现挂一漏万的情况。文本的核心往往是其形式图式,这些图式就像骨骼一样,将文本中散落的认识融为一体,从而使这些认识更具完整性和全局性,更富有张力和穿透力,也能更加让读者信服。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四《Unit 2 Reading》单元主题是“Sporting events(奥运会)”,这篇文章的形式图式很明显,它是依据时间为线索,将奥运会发展的经纬以时间为轴勾勒出来,同时在每一个时间的节点里呈现奥运会的微妙变化。教师若以时间为纲,以奥运会的变化发展为目的,让学生细读文本,定能厘清文本的形式图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整体性。虽然奥运会的发展历史看似零星、散乱,但通过形式图式,它们会形成一个整体序列,通过细读文本的形式图式,能培养学生的整体观、系统观和全局意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增强记忆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深读文本的核心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核心知识是文本的内脏,也是文本主题的体现,如果能将核心知识转化为主题,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线索,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大有裨益。
对文本主题的解读,首先要聚焦文本,即从文本的角度和作者的维度去思考语言文本的内涵,然后跳出文本看文本,从不同维度进行深度阅读,挖掘文本的深层价值。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才有用武之地,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才会有落脚点,才能让学生的文化品格最终成型。
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二《Unit 1 Tales of the unexplained(男孩失踪,警方迷惑)》的体裁是科幻故事,解读此类文本的核心要点,就是揭秘和探讨男孩子失踪的原因。无论是对失踪前的怪异描写,还是失踪过程的奇怪现象,都是作者在给读者设置难题——男孩子究竟去哪儿了。教师可以此问题为牵引回顾全文,学生就会对文本产生多种猜测,而学生猜测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契机。因此,解读科幻文本的模式一般为读写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先了解故事情节,再猜测男孩失踪的原因。这样一来,学生成为文本的建构者,对文本的结局进行再创造,并发挥想象进行续写,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语言技能在写作中得到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J].英语教师,2015,(16).
[2]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
[3]陈艳君,刘德军.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建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3).
[4]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5]冀小婷.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3).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