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石

2017-04-06朱正刚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文明

朱正刚

摘 要:义乌市的生态文明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其主要经验在于通过多种方式发展生态经济,奠定了生态文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石。

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城鄉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127.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2-0050-02

义乌市,地处浙江中部,素有“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的美誉,是全国第10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早在2012 年,义乌市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02.9 亿元,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101.46亿元[1]。2006年,义乌市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2012年7月,该市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现场复核。2015年,城市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0天,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一、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城镇生态工业

义乌市积极打造现代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构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生态产业格局,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优先发展生态工业。

(一)及早规划、布局产业结构

2003年,义乌市通过《义乌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对义乌市1 105平方公里市域进行整体性、一次性的规划,整合环境、人口和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2004年又通过《关于义乌生态文明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的决议》。2007年义乌市人民政府制定《义乌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全市区域划分为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化格局。其他各项规划的编制均服从生态分区规划,发展产业时,充分考虑自然资源承载力和发展空间,产业要利于改善生活与生产环境,防止破坏生态环境。

(二)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绿色化、智能化

义乌市以物质流和信息流为主渠道,遵循“资源化、减量化”的原则,依靠政策引导,带动科技创新,实现提供经济效益、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一石多鸟”效应。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行业和优势产品;积极推动甲醇汽油试点推广工作,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继续保持针织、纺织、手工艺品、小商品等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加快电子、医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引进高附加值产业。通过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走新兴生态工业化道路;积极落实绿色信贷政策,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增长;通过优化整合,引导污染项目向园区集聚,方便集中治理,力争早日减量、达标排放。

加强对环保公共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加快其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成熟适用的共性技术,尤其是要加大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让优秀、适用的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

(三)抓好高耗能行业及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首先,集约节约使用各类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为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义乌市积极推行IS014000环境管理标准,实现污染物减量排放。其次,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变废为宝,加快废弃物资源化进程。义乌市着力解决工业“三废”问题,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例如,已经建设起废旧镍电池无害化处理、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等示范工程。严格执行环保前置审批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禁新建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从2003年开始就已停止审批列入污染控制目录的新建项目。最后,依法淘汰。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窑炉、小印染、小电镀、小化工等污染严重的落后产业,坚决淘汰。关停了砖瓦厂、黏土砖生产企业,停用燃煤锅炉等,环境空气质量大为改善。

(四)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推动传统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充分发挥企业在循环经济建设体系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论证,对全市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进行优先扶持,全面实施企业循环型经济发展战略,引导更多的义乌企业走上了新型工业发展道路。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经涌现出金哥针织、华义医药、浪莎袜业、义南纸业、贝克曼集团、新光饰品、华莱氨纶等一大批通过审核的循环经济型龙头企业。循环经济已成为义乌市经济发展的潮流。

(五)推广应用环保科研成果、绿色生产技术和新技术

着力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新技术,大力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和修复能力。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产业、积极开发节约环保型产品,加快淘汰 “三高一低”产业和产品。如今,金哥针织、华义医药、浪莎袜业、华川纸业、义南纸业、贝克曼集团、新光饰品、鑫鸿拉链八家企业清洁生产通过审核,华莱氨纶、义南纸业两家企业已列入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浪莎、顺时针、金哥、贝克曼四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绿色企业。

二、发展现代生态服务业

近年来,义乌市围绕“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会展、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生态服务业的比重。

(一)发展会展业

义乌市独特的市场优势,为会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中国国际五金电器博览会”(每年4月20—22日)、“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每年10月21—25日)、“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每年10月31—11月2日)、“旅博会”(每年5月24—27日),袜机展等吸引了大量的商家和游客。会展蓬勃发展、成绩斐然。单个展的规模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5年,义乌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1 244.51亿元,同比增长15.89%,其中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交易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982.21亿元,同比增长了14.59%。截至2015年底,义乌市场主体共有27.36万户,占全国市场主体总量的0.35%,浙江省的5.78%[2]。

(二)发展文化产业

实施“义乌市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及时保护和挖掘义乌的历史文化遗产,整合开发优秀的文化资源,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组建具有规模优势、符合义乌市情的文化产业集团,提高义乌市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逐步建成以市区为中心、覆盖全市的文化传媒网络。创办于2006年的义乌文博会是中国文体行业唯一外贸主导型的国家级展会,2008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行业品牌展会”,2014年4月,第9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总成交额49.1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30.12亿元[3]。

(三)发展生态旅游业

开展义乌市城乡旅游资源整合,挖掘义乌市城乡生态旅游资源。对城市街区、屋顶立面进行整治,提升“异国风情街”品位。整合城乡旅游资源,提升发展 “十里桃花坞”等乡村旅游。何斯路村已经开发了“山地自行车赛道”、“古村落旅游”、“薰衣草庄园”等项目。到2013年,各个项目已经成型,串成何斯路乡村旅游一条线。义乌市计划打造出更多类型的“何斯路村生态旅游开发中心”。2015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 581.37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77.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8.75亿元[4]。在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义乌市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以农业、江河溪流等生态环境资源为载体,把生态观念和生态文化融入旅游的各个环节,使生态旅游成为义乌市的重要品牌。

(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

义乌市已经建成了国内外一流的市场体系,成为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市场。市场商品涉及到16个大类、4 200多个种类,3万个细类,170万种单品,其商品已经流入219个国家和地区。义乌市场客流量达到日均20万人次,全市已有3 000多家境外商务机构,1.3万多名常驻外商采购商。义乌市根据市场的特点,应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义乌市拥有国内物流经营单位1 126家,其中公路货运1 113家,铁路货运13家;拥有集报关、订舱、船务、报检、集装箱运输、仓储于一体的国际货运代理1 000余家;驻义乌经营的航空货代100多家;快递物流企业134家,全球国际快递四大巨头领衔的知名快递公司均在义乌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

三、发展生态农业

义乌市根据地少人多的实际,积极深化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农产品,着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鼓励绿色食品和环保产品的生產、加工,尽快形成绿色、有机食品的流通渠道和交易市场。

(一)因地制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义乌市利用特有的生态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关键技术,形成“结构合理、管理规范、布局优化、标准完善”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体系和生产基地。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开发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减少面源污染,减少农药、化肥、地膜使用量,形成科学的使用模式。因为一直以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义乌市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绿色认证体系

首先,要建设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生态农业。其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建设。重点推广精准育种和播种、科学施药、施肥和滴灌等技术。再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重点解决病虫害、畜禽药物残留、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产品的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最后,拓宽销售渠道。利用义乌的市场便利,积极扩大绿色农产品的出口。积极实施完全达标期重点工程,包括绿色及有机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工程,构筑高效绿色农产品体系。

(三)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为有效减少畜禽粪便的污染,义乌市农业部门本着“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在畜禽生态养殖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大力推进生态畜牧场建设。新建畜牧场要求实行“干湿分离、固液分离、雨污分离”工艺,减少畜禽粪随污水、雨水流失而造成的污染。对畜牧场开展生态化改造工作,积极倡导“种养结合”模式,要求与标准农田改造相结合,利用农田来消纳畜禽粪便,使畜禽粪便“变废为宝”,成为农作物的最好肥料,实现了种养业“双赢”。目前已有15家企业开展了生态畜牧场建设。第二,大力开展采用“能源生态型”综合利用等治理模式。按照生态化的要求对猪场栏舍及污水管道等相关设施进行改造,实行雨污分流。并按照每个猪场粪便产生量,建设相应容积的储粪池,粪便经过发酵后还田,实现资源化利用。在周边有消纳粪便的农田、田藕基地、果园等的养殖场,采取了“能源生态型”处理模式,即“厌氧+综合利用(人工湿地、氧化塘)”,实现粪污的“零排放”。反之,采取“能源环保型”处理模式,即“厌氧+好氧+人工湿地(氧化塘)”,部分沼液用于种植,用不完的沼液通过好氧、人工湿地和水生植物净化处理排放。市政府给予政策倾斜,出台了《义乌市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设立生态能源治理专项资金。第三,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主要是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通过采取降低饲料中的重金属含量、优化饲料配方来减少畜禽粪便的污染。目前已建成义乌市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58家,浙江省级无公害基地39家。推广应用自动饮水器代替水槽,采用漏缝地板高床养殖,大大减少了畜禽饮水浪费和冲洗用水。在饲料中添加灭蝇药等措施减少畜禽粪便带来的苍蝇污染;利用畜禽粪便堆肥发酵技术降低有害物质含量等等。

总之,义乌市立足本地生态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基础,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以生态系统管理与技术为手段,发挥义乌的区位优势和全国著名小商品贸易中心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绿色义乌;从发展生态经济入手,奠定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为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义乌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优质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参考文献:

[1] 2012年义乌财政收入首超百亿[N].义乌商报,2013-01-04.

[2] 2015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近千亿元[BL/OL].新华网,2016-01-15.

[3] 第9届中国义乌文博会闭幕 成交额同比略增[BL/OL].新华网,2015-05-01.

[4] 数字义乌——2015年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BL/OL].义乌市人民政府网,2016-02-04.

[责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生态经济生态文明
安徽省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南昌市新建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经济建设探讨
文化自觉与海南绿色崛起的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