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皖北古镇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保护与利用※

2017-04-05唐建兵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皖北古镇旅游

唐建兵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论皖北古镇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保护与利用※

唐建兵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悠久的历史记忆、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皖北风光、悠悠的乡村气息,还有古镇老房子中的居民遵循习俗惯制、岁时节令的生存状态、生活节奏等,构成了皖北古镇别样的旅游价值,其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史学、文化、审美和观赏等方面。推动皖北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必须立足地域实际并结合旅游资源特点,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古镇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其旅游价值和旅游功能得到最充分体现,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皖北古镇;旅游资源;旅游价值;开发利用

名山大川是旅游资源,遗址遗存是旅游资源,作为“东方聚居文化瑰宝”的古镇村落同样是旅游资源。皖北古镇作为皖北地区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浓缩了安徽黄淮地区数千年的文明史,蕴涵着街巷规划、建筑美学和人文生态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皖北古镇旅游资源研究既是保护“古色”旅游资源的迫切要求,亦是“十三五”期间安徽推进皖北旅游突破性发展的现实需要。

1 皖北古镇旅游资源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1科学评估皖北古镇资源价值

淮河流域位于黄河与长江之间的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区位和人文环境使齐鲁文化、楚荆文化、吴越文化等在淮河沿线碰撞交流、融合升华,培育出南北过渡、兼容并蓄的淮河文化。皖北古镇作为逝去时光凝固的特定空间,是淮河文化重要的现实载体,是一笔值得珍惜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皖北古镇与其他历史文化遗址遗存一样,具有唯一性、不可逆性、不可再生性、不可复制性和脆弱性等特点,对皖北古镇的保护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形态各异的皖北古镇,无论是历史文化名镇还是历史文化街区,都曾经是皖北先人们生活和群居的一个特定聚落样态和形式,真实地记录着皖北地区传统的场镇风貌、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雕刻技艺、奇异的风俗人情和原始的空间形态。也就是说,皖北古镇在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蕴藏了厚重的历史记忆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人们了解和认识皖北历史的重要资源,无疑都是有一定价值的。尚需提及的是,皖北古镇文化资源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涉及历史考古、审美艺术、景观设计、文化教育等多个层面,对其价值的认识和评估过程即是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片面而全面的历史性过程。因此,进行皖北古镇资源研究的首要任务是科学评估和准确把握古镇的文化资源价值,进而找准定位、做好规划,做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

1.2推动皖北古镇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1],其种类、数量和规模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发展的总体水平。在此意义上说,推动旅游开发应在科学认识旅游资源基础上准确把握旅游资源内涵。资源调查与研究是进行旅游开发的基础环节,“只有加强古镇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才能挖掘深藏在古镇中的特色,为旅游开发做准备”。[2]皖北地域面积约占安徽省三分之一,包括宿州、淮北、亳州、阜阳、蚌埠、淮南等六市及沿淮的凤阳县,素称皖北“6+1”。在这片土地上散落着大量历史悠久的村落和集镇,有的古镇专名已逾千年,世代传承、沿用至今,传统聚落形态和典型建筑保存较好,地域特色鲜明,镇名实体文化内涵颇为丰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些古镇历史厚重、文化深邃、遗址遗存较多、故事传说动人,是皖北地区原汁原味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譬如有3 600余年历史的城父镇,有庄堌遗址、铁营遗址、二女孤堆古墓群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余处;人杰地灵的曹市镇,老子故里、红栗城遗址、石佛寺、侯氏孤堆等古迹久负盛名。通过调查研究弄清皖北古镇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规模,并经科学规划、合理开发,“闲置”的古镇资源就能够转化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此观光旅游,这既提高了皖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又促进了地方发展和居民增收。

1.3加强皖北古镇旅游资源保护

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环境质量被视为旅游发展的生命线,生态环境和地理景观是否遭到破坏,文物遗存和文化遗址等旅游资源是否保存完好,直接关系到旅游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皖北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是辩证统一、相得益彰的,只有严格保护才能永续利用,这就需要借助实地调查摸清皖北古镇的现有资源并加强古镇旅游资源研究。近年来,古镇开发保护问题颇受社会关注和重视,皖北古镇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也被纳入到安徽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当中。然而,在推进皖北古镇开发利用的实践中,由于古镇信息资源的不对称,古镇修缮改造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自然侵蚀损毁、墙体脱落坍塌较为严重,或是基于利益驱动,重复投入、多次改造使古镇遭到建设性破坏,有的甚至是涸泽而渔,过度地开发利用古镇资源,使得有些古镇建筑被拆得满目疮痍,废墟之地杂草丛生。开发利用中偏离初衷的种种现象表明,加强皖北古镇旅游资源保护已是刻不容缓。当然,皖北古镇保护又是高度繁杂的社会工程,不能因包袱重而等待、风险多而不为,把它养在深闺或束之高阁,而是以摸清皖北古镇资源、科学认识旅游资源为前提的更新改造、合理利用。因此必须把握皖北古镇实际,完善古镇资料档案,推行规范化管理,制定古镇保护条例和修缮改造等详细规划,划定重要保护范围和核心保护区域,修缮维护严格要求,使古镇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

2 皖北古镇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

2.1史学价值

皖北古镇择高地临水而居,大多数已有上千年历史,远离繁华都市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闭塞的地理位置和守旧的思想观念使当地居民依然保持着较为古朴的生活方式。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如建筑样态、劳作方式、饮食起居、方言土语、习俗信仰、庙会节庆等等,为撰志修史、著书立说提供了客观真实的资料。在此意义上说,古镇无疑是皖北历史研究的鲜活标本,对于认识研究皖北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一些皖北古镇风采依旧,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历史遗存和文化遗址,它们肌理分明、底蕴深厚,记载着皖北发展历史,无声地述说着皖北故事。在皖北古镇众多的遗迹遗物中,谯城区城父镇有回龙寺、灵王台、庄堌遗址、望花台遗址、铁营遗址、四女孤堆遗址、青风岭遗址等;涡阳县曹市镇有石佛寺、老子故里、北淝河运粮河道、北平城遗址、红栗城遗址、侯氏孤堆遗迹等;蒙城县小涧镇有刘金定饮马泉、九鼎灵山寺、高琼墓、汉墓群遗址;涡阳县义门镇有七十二庙宇、伯俞泣杖祠和清真寺等;濉溪县临涣镇有明清老街、山西会馆、袁氏宅院、文昌宫、香山庙、城隍庙、古城墙遗址、黄土岗遗址等;萧县白土镇有刘裕故里、天门寺、朱陈村、苏轼发现煤炭处、倒流河遗址、花甲寺遗址、萧窑遗址。诸如此类的遗迹遗物,大泽乡、符离、泗城、瓦埠、正阳关、临淮关等古镇也有较大的存量。数量众多的历史遗存和文化遗址,是皖北古镇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不仅为皖北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内涵,也为游客提供了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的实物依据。

2.2文化价值

就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而言,古镇即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形态的表现形式,既包括古式建筑、文物遗存、古民居居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等物质形态,也包括承载深厚精神文化的诗歌、戏曲、音乐、舞蹈、绘画、雕刻、说唱、谣谚等非物质形态,它们蕴涵着先人们的建筑理念、审美意趣、价值伦理、习俗信仰等多种文化含义,并反映着特定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层次和水平。皖北古镇之所以具有较大的存在价值,是其在沧桑岁月中积淀着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及自然生态等文化资源,蕴含着中华古代文明和皖北优秀文化。就皖北古镇的整体建筑格局看,布局选址、建筑形态、外观造型、房屋结构、装饰色彩等方面都巧妙应用阴阳和八卦等风水理论,体现了儒家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调和理念。就皖北古镇内部街道、集镇围合、宫观寺庙、会馆民居来看,古镇中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可追溯的静谧岁月,乡土文化积淀最为厚实,饱含着丰富的数不尽的人文情怀。如临涣古镇不产茶叶却素有茶镇之称,茶馆中老虎灶头、大铜壶、八仙桌、粗砂碗、六安茶棒等承载着独特的茶文化,浓缩着皖北人生活俭朴、谐和亲善的精神品质,凸显着独立人群的价值理念。此外,皖北地域文化还体现在古镇多样的民俗活动和丰富的曲艺载体中,皖北“剪鸭尾”“留满头”等习俗显示出长辈对孩子们的娇惯和宠爱;丝弦曲艺表演动作夸张幅度大,刻画人物细腻,热烈火炽、粗犷豪放,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较大的古镇规模和体量丰富了皖北文化内涵,提高了皖北旅游的文化品位,扩大了游客的知识视野。

2.3审美价值

皖北古镇空间意境含蓄蕴藉、淡泊恬静,建筑格局质朴古雅、别有韵味,生活节奏悠然自得、恬淡静谧,民风习俗淳朴敦厚,传说故事美丽神秘,形成了皖北乡村古朴而幽雅清静的环境氛围,呈现出古雅风趣、宁静祥和之美。皖北处在黄淮平原中部,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大多数古镇择高台地依河流而建,四面开阔、风景秀丽,镇中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消解了邻里之间的情感距离,给人以清新自然、乡情浓浓、悠闲幸福的美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代都市却因为喧嚣的环境、忙碌的生活节奏使人情关系趋向淡漠,邻里“老死不相往来”并非什么新鲜古怪之事。古镇生活状态与城市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勾起了都市人对乡土社会的友谊亲情关系、静寂安闲生活的怀念,激起了他们崇尚自然、回归乡村,渴望更换生活环境的心理欲望。古镇乡村传统生活方式轻松愉悦、自然从容的简朴祥和美感是城市生活所不能创造的审美深受。通过游览乡村古镇欣赏民居景观、遗址遗存,从中感悟古人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获取愉悦、轻松的审美感受;通过融入乡村社会生活,品味古镇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体验慢步恬静的生活节奏,能从中获得返璞归真、闲适轻松的审美情趣。而皖北古镇之美与优美这一审美范畴的审美特征是相符合的,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4观赏价值

古镇作为乡土建筑的聚落地,并非天然是旅游资源。但是,伴之岁月流逝,历史文化不断沉淀,古镇古朴的建筑风格、精湛的民间曲艺、淳朴的民风民俗,与现代化建筑景观、生活方式及其负载的文化内涵等有了强烈差异,渐而成为一种旅游吸引物,具备了旅游开发的物质形态基础和条件。皖北古镇中的古街巷道、民居院落、移民会馆、戏台阁楼和庙宇宗祠等各类建筑布局严谨、相连成片,题材用料因时而异、就地取材。在漫长岁月中,构成古镇传统的建筑格局已经与乡村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古镇的整体建筑美感。从古镇古代建筑群体的外观上看,显然不同于现代砖瓦或框架结构的民居建筑,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小巷、长条青砖砌成的古城墙、前后三进的幽深庭院等等,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和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就建筑装饰而言,古镇古式建筑中包含了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多层面艺术,彼此浑然融合,雕花门、方格窗等建筑装饰设计巧妙,做工精巧、造型美观,具有鲜明的皖北风格和民俗情趣。倘若游客置身其间,让人感到精神舒适畅快,产生赏心悦目的观赏效果。

3 皖北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

3.1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同时并举,协调发展、稳步推进

与皖南旅游资源相比,皖北旅游资源较为稀缺,古镇村落、遗址遗存、墓群碑刻等“古色”资源是相当重要的旅游资源,而这些旅游资源又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毁灭性破坏就难以恢复。在此意义上说,古镇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犹如一对孪生体,是彼此依存、相互促进的。把握皖北古镇资源状况,科学评估古镇资源价值并施以科学保护措施,古镇资源就不会遭到重大的损毁和破坏,才具备发展旅游的资源基础;如果开发时恣意妄为,将皖北古镇弄得遍体鳞伤或是面目全非,那么负载于古镇之上的文化价值也就会逐渐消逝。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和灵魂,旅游活动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活动”[3],丧失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又怎么能谈得上利用价值呢?反之,遵循规律的旅游资源开发,皖北古镇资源不仅不会招致人为损毁,而且开发性的社会经济活动还能为古镇资源保护提供了财力支撑。

古镇的价值在哪里?在于古镇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淳朴的民风民俗和宁静悠闲的生活方式。意欲永续利用皖北古镇旅游资源,必须立足长远,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同步推进,在古镇人文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不遭破坏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当然,旅游开发亦不能人云亦云、邯郸学步,而应该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既把握既有优势又充分挖掘其潜在资源,在开发更多旅游产品同时要突破经济思维局限,控制文化遗产地过度商业化,做好历史街区、经典民居、戏台楼阁、客栈当铺等古式建筑的风貌还原修缮工作,以恢复古镇原有的生活格调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适度延伸,合理开发利用古镇及其周边的其他旅游资源,使古镇旅游成为皖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高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助于安徽区域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3.2有效整合皖北旅游资源,推动特色旅游发展

“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区域整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特色化、规模化的旅游品牌。”[4]皖北地区赋存的旅游资源数量较多、种类较全、品质较高、特色鲜明,历史遗存牵动人心、经典故事璀璨如云、名人轶事熠熠生辉、沿淮风情引人入胜,可谓“绿、红、古”旅游资源彼此互融、相映成趣。但也应当看到,皖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总体上较为分散,整体丰度不高。而一定意义上说,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取决于旅游资源的丰欠程度、种类特色、组合状况和分布特点。皖北旅游资源相对分散、丰度不高的特点决定了皖北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散兵游勇式的“单兵作战”模式显然是不行的。可以认为,整合皖北旅游资源,立足优势、找准特色、挖掘亮点是开发利用皖北古镇的最有效途径。立足皖北古镇资源优势,以“共生双赢”理念加强合作力度,推动皖北旅游资源整合,将零散力量集合起来实现系统开发、联动运作,植入文化基因、凝练旅游特色,形成“沿淮风情、皖北传奇”的旅游鲜明主题,既能有效避免同行间的恶性竞争,又有助于保持皖北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协调性,塑造良好的区域品牌形象。

3.3开发沿淮文化体验旅游,提升皖北古镇文化品位

伴之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巨大变化,体验式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一种时尚。旅游体验是异于游客本身生活的体验,风景观赏中而获得愉悦心境、与人交往中而品味多彩人生、角色模仿中而展现自我。游客探访典雅幽静古镇是为了获得与喧嚣的都市生活完全不同的体验,在欣赏美景、享受美食中感受传统文化,在参与民俗表演中体味乡土风情,感知和体验古镇原住民恬淡悠然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乐趣,以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皖北古镇保存完好的数量不多,但是残缺的或被历史尘土封存的古镇,蕴藏的文化内涵却相当丰富,譬如淮北的柳孜古镇。皖北拥有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如大禹治水过家不入、“管鲍之交”美德传扬、道教鼻祖传经问学;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泗州戏、花鼓灯、二夹弦等曲艺和刻铜、泥塑、剪纸等民间工艺。结合皖北古镇资源现状和传统文化特点,旅游开发做好创意规划,可以在弘扬传统美德、挖掘民俗风情方面狠下功夫,设计个性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郁的旅游项目,举办互动性强、参与性高的节日庆典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而体验快乐。如临涣镇的泥塑文化内涵深厚,泥塑现场制作既可以使游客在驻足观看中感受民间技艺,又能让他们在玩泥塑像的操作中感受生活乐趣。剪纸活动、曲艺表演又何尝不能如此呢?互动性、参与性的旅游开发丰富了皖北旅游产品,提升了皖北古镇的文化品位,而游客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了更多知识、减缓了精神压力,增强他们在皖北古镇旅游的意愿和热情。

3.4围绕古镇文化元素,设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古镇有着隐僻典雅的历史韵味、古朴敦厚的民居建筑、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原始淳朴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与现代繁华都市生活环境形成了强烈对比,渐而成为城市人心中远离喧嚣浮华的“世外桃花源”,是闲暇之余的理想栖息之地。皖北古镇因先人们的频繁活动而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众多的遗址即是最好的见证,它既不同于江浙一带的水乡古镇,“小桥、流水、人家”别有韵味,也不同于群山环抱中的南方古镇,古建筑群栉次林立、气势恢宏,还不同于民族杂居区的民族风情古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与众不同。在此意义上说,皖北古镇旅游开发不能盲目借鉴、简单模仿,而要始终保持古镇的“传统、朴实、醇厚、清新”的魅力。传统建筑是“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集中反映了地方文化的形态与特色,对游客有着极强的吸引力”[5],因此要对传统建筑进行必要修缮的基础上着力于古镇文化这一核心元素进行深层次挖掘,从遗址遗存、道教信仰、神秘传说、民间技艺、戏剧曲艺和民风民俗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打造出富有特色、耐人咀嚼的旅游产品,最大程度地体现皖北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让游客在领略皖北风光的同时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才能有回味无穷的旅游体验。

3.5不断优化营销策略,宣传推介皖北古镇旅游品牌

营销观念、营销策略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路。由于传统思想观念和地理环境因素影响,皖北旅游营销观念和方式颇为落后,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市场形象比较模糊、宣传方式古板、促销手段较为单一,造成古镇中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仍然“深在闺中”而鲜为人知。即便游客有所了解,也缺乏广泛认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因此,推动皖北旅游快速发展,更好地彰显古镇旅游价值,需要不断优化营销策略。一方面更新营销观念,重塑皖北古镇旅游品牌。满足目标顾客的欲望需求是现代营销的核心。开拓皖北旅游市场,改变皖北古镇旅游的形象,必须更新观念、主动作为,将“一切为了顾客、为了一切顾客”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营销过程中,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层次,逐渐改变皖北旅游在游客心中的刻板印象,重新塑造皖北古镇旅游品牌。另一方面借助皖北旅游营销联盟深化皖北合作,进行整合营销,开展皖北整体旅游形象宣传和营销。皖北古镇资源众多而分散,旅游品牌形象基本上呈现出“小、散、乱”等特点,影响力较弱。实现皖北古镇旅游产品“走出去”,要借助主流媒体、市场媒体和微博、微信等网络资源进行广泛宣传,并以古镇旅游门户网站为重要载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做好皖北古镇的推介,使古镇的特色魅力广为人知。同时,推动皖北古镇旅游开发,还需进一步强化皖北抱团合作意识,推动皖北古镇旅游一体化,共同开发具有皖北特色的古镇旅游产品,打造皖北古镇精品旅游线路,使之成为吸引游客眼球的新亮点。

[1]李丽雅, 黄芳. 论江南水乡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周庄和同里为例[J]. 旅游论坛, 2003, 14(2):18-21.

[2]田喜洲. 论西部古镇旅游资源及开发[J]. 旅游论坛, 2009, 2(3):348-350.

[3]林梅英, 娄世娣, 朱青晓. 中原六大古镇旅游开发可持续利用研究[J]. 中州学刊, 2011(3):81-84.

[4]贺清正. 着力整合资源 壮大旅游产业[J]. 理论导报, 2004(9):25.

[5]何萍. 浅析江南古镇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J]. 改革与开放, 2012(24):78-79.

OntheTourismValue,Development,ProtectionandUtilizationofAncientTownsinNorthernAnhui

TANGJianbing

(College of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s,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Anhui, China)

The long historical memory, profound culture, beautiful scenery, leisurely rural features, and residents following traditions and customs constitute the peculiar tourism values of the ancient towns in Northern Anhui, which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historical, cultural, aesthetic and appreciation terms. Their development, protection and use must be based on regional features and guided by the Fiv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to realize sustainable growth and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tourists.

ancient towns of North Anhui;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valu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F590.3

A

2095-7211(2017)06-0043-05

本文为安徽省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招标项目“皖北地区古镇古村落古遗址保护开发调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HWH2016205。

唐建兵(1975—),安徽怀远人,法学博士,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乡村社会治理研究。

猜你喜欢

皖北古镇旅游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旅游
千年古镇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