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静止期周围性面瘫30例

2017-04-05周丹凤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额纹鼓腮鼻唇

周丹凤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针灸科,广东 广州 510630)

中西医结合治疗静止期周围性面瘫30例

周丹凤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针灸科,广东 广州 510630)

周围性面瘫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额纹消失或变浅、眼睑闭合不全、眼裂扩大、眼睑外翻、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不能完成蹙眉、皱额、鼓腮、露齿、噘嘴和吹口哨等动作。

2016年6月至11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静止期周围性面瘫疗效颇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30例,均为神经内科转至我科门诊的患者。右侧面瘫11例,左侧面瘫19例;女9例,男21例;年龄7~82岁,平均35.7岁;病程1~2周。均有不同程度的表情肌瘫痪症状,5例伴有耳后疼痛。

2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发病初期即用药物治疗。强的松30mg,日1次;甲钴胺500μg,日3次;地巴唑5mg,日3次。强的松连服7天后逐渐减量,其余药物不间断,连服至痊愈。

中医治疗:①电针:选穴为患侧攒竹、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太阳、太阳、颧髎、四白、迎香、地仓和颊车,健侧合谷。得气后加疏密波,以自觉电针处肌肉微微有跳动而无不适为度,留针30min。如额纹完全消失,蹙眉不能者,取阳白穴行傍针刺或齐刺,即阳白旁开1寸处加1针或左右各加1针;如鼓腮漏气严重,呲牙不能者,予患侧嘴唇上下各加1针,透向地仓;耳后疼痛者加翳风穴。②面部走罐:电针结束后于面部涂润滑油(液体石蜡),用闪火法在患侧额头及面颊区走罐,其中面部走罐从下向上,至面部潮红为度。③调护:嘱避风寒,注意休息,减少用眼。患侧局部可以热敷,并进行适当的面肌运动的康复训练如反复做皱眉、皱鼻、闭眼睛、鼓腮、撅嘴、咀嚼等动作。电针配合面部走罐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如提前痊愈则停止治疗。

3 疗效标准

痊愈:眼睑闭合完全,面部肌肉无板滞及麻木、疼痛,额纹、鼻唇沟对称,皱眉、蹙额、露齿动作灵活流畅,口角无歪斜。有效:面部肌肉偶有麻木不适,口角无歪斜,额纹、鼻唇沟稍浅,眼睑基本闭合,皱眉、蹙额、露齿、鼓腮动作尚可。无效:口角歪斜或较前减轻,眼睑闭合不全,面部肌肉麻木,偶有疼痛,患侧鼓腮漏气,饮水漏水,额纹、眼裂、鼻唇沟浅,皱眉、蹙额、露齿动作欠灵活。

4 治疗效果

1个疗程内痊愈21例,有效8例,无效1例;2个疗程内痊愈29例,有效1例。最少治疗3次而愈,最多20次,平均7.41次。

5 典型病例

史某,男,21岁。2016年6月连续数日熬夜后于6月13日晨起刷牙时发现左侧嘴角漏水,遂至神经内科就诊,予强的松、甲钴胺及地巴唑等药物治疗1周后转至针灸科门诊。左侧眼睑闭合不全,眼裂2mm,左侧鼻唇沟变浅,嘴角向右侧歪斜,饮水漏水,进食藏饭,鼓腮漏气。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经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次而愈。

6 讨 论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0~7天)使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能减轻神经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研究表明,激素可阻止组织变性,防治面肌痉挛,减少联动的发生,从而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甲钴胺可促进机体细胞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尤其促进磷脂的合成进而修复损伤的神经;地巴唑可减轻神经水肿,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神经组织的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急性期后加上电针治疗能够改善局部循环,促进局部水肿、炎症的消退,防止神经进一步受损并促进神经修复。常规针刺的同时针对病情较严重者联合傍针刺、齐刺、透刺等针法加强针感,可提高治疗效果。治疗中发现,眼睑闭合不全者予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太阳,往往针下即见眼睑闭合较前改善,个别症状严重者加阳白傍针刺或齐刺后症状亦有明显改善。电针结束后予面部走罐可疏风通络,缓解面部麻木僵硬感,改善循环,使局部表情肌、神经功能的恢复。数法合用,能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

现代医学认为,面瘫急性期常因炎性水肿渗出,不提倡早期行针灸治疗,尤其是电针治疗,避免刺激太过,加重水肿渗出。刘立平[1]认为针剌治疗的最佳时机是静止期,即发病后7~20天,因为发展期即急性期机体与病邪正处在抗争阶段该时期脉络空虚,正不胜邪,局部取穴易伤正气,会导致虚则更虚、邪盛更盛。也有研究提出,发展期即急性期是周围性面瘫的最佳针刺时机,认为任何疾病发生发展都是正邪斗争的结果,在发展期进行针刺治疗,给予患侧面部适当刺激,能舒经活络、激发经气,可加速局部淋巴和血液的循环,加强新陈代谢,调整生理机能,改善面神经营养,促使神经再生,促进面神经修复[2-4]。虽然面瘫针灸治疗的介入时机尚未统一,但对急性期面瘫不宜重刺激、强刺激是认识的共性。故即使急性期行针灸治疗,患侧面部亦以少刺、浅刺为原则且不宜电针。

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在发病7天后的收效颇好。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能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1] 刘立平.针刺为主分期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J].中国康复,2007,(2):122.

[2] 张颖新,许广里.发展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7,09:28.

[3] 金炳旭,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5,18(5):28-30.

[4] 何宇峰,郭瑞兰,何逸均.针刺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搏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01:116-117.

R745.12

B

1004-2814(2017)06-0699-01

2017-02-09

猜你喜欢

额纹鼓腮鼻唇
聚左旋乳酸治疗轻中度额纹、眉间纹的临床效果
深夜的病房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老人常鼓腮有助消化
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额纹除皱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额部皮肤油脂分泌的影响
闭唇鼓腮防脸塌陷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容量提升理论指导下的鼻唇沟填充技术
常鼓腮 助消化
时常鼓腮帮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