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脑病临床特点分析
2017-04-05孟庆防
孟庆防
河南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驻马店 463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脑病临床特点分析
孟庆防
河南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驻马店 463000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狼疮脑病症状分为并发组(n=15)和未并发组(n=65),对并发狼疮脑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征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狼疮脑病的高风险因素是尿红细胞升高、肌酐升高、A/G降低、AST升高(P<0.05);有一项临床表现患者的预后最好,伴偏头痛、颅内高压和癫痫的患者效显著。结论 尿红细胞升高、肌酐升高、A/G降低、AST升高,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脑病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越少表示患者的预后效果越好。
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脑病;神经异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机体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中青年女性是此病高发人群[1]。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累及时,易并发狼疮脑病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脑病的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05-2015-05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2例,女68例;年龄12~79(46.5±2.3)岁。所有患者中伴狼疮脑病15例(并发组),未伴狼疮脑病65例(未发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脑病的临床特点予以分析。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标准[2],患者面部存在盘状红斑、蝶形红斑或口腔溃疡;血液系统异常包括血小板降低、白细胞下降或贫血等。按照(NPSLE)神经精神狼疮的诊断标准[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19项临床表现中一项以上均可确诊为狼疮脑病,其中包括无菌性脑膜炎、性格改变或认知障碍等,且伴脑电图异常、头部CT或MRI异常及脑脊液异常等。排除其他病因造成颅内病变和精神神经异常及动脉硬化等病史。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尿样与采血样,并对其血清中血小板计数和抗核抗体表达、白细胞计数和抗dsDNA抗体表达、补体C4与补体C3的表达水平和红细胞计数、A/G(血清白球比)与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AST(内氨酸氨基转移酶)、尿蛋白水平与肌酐、尿素和尿红细胞水平等指标予以检测;对患者CT影像学MRI特征予以分析;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询问,包括年龄和病程等。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脑病患者,可实施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或甲氨喋吟)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1.3 评价标准 治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症完全消失,各项指标已处于正常水平,且脏器功能也有所恢复;好转: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症有所缓解,部分指标处于正常水平状态,脏器功能也有得到缓解;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症未改善,甚至加重或导致死亡。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各因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脑病患者,以及无狼疮脑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实施Logistic回归分析法。
2 结果
2.1 各因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脑病的影响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G减少和尿红细胞升高、AST升高和肌酐升高是引发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脑病的高风险因素(P<0.01或<0.05)。见表1。
表1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脑病的Logistic分析
2.2 并发狼疮脑病患者的预后分析 并发组存在并发狼疮脑病19项诊断标准中,出现一项临床表现的患者9例,其中治愈好转7例;出现两项临床表现患者5例,其中治愈好转2例;出现3项临床表现的患者1例,但无好转现象。在19项临床表现中,并发狼疮脑病患者发生的诊断表现越少,则表示患者所获得的预后效果越好;出现偏头痛、颅内高压和癫痫的患者,其临床治疗疗效越高(>50%)。其中发生偏头痛5例,治疗有效3例;认知障碍4例,治疗有效1例;精神异常2例,治疗有效1例;颅内高压5例,治疗有效3例;脑血管疾病1例,治疗有效1例;癫痫9例,治疗有效7例;抑郁1例,治疗有效1例;横贯性脊髓炎1例,治疗有效1例。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人群多以女性为主,可累及机体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病,但无明确的发病机制[4]。就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而言,并发狼疮脑病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脑实质发生不同程度损害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中精神障碍类和神经损害类是并发狼疮脑病的两大类型,局灶型与脑实质弥漫型是影像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主要表现[5]。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有高致死率、预后差和起病急等特点,所以,对并发狼疮脑病患者并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判,予以早期有效临床治疗,不但能使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且还能使患者的预后质量得到改善。有资料显示[6],与无狼疮脑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相比,并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是病程≤1 a,血清A/G水平与补体C4水平显著降低,血清血肌酐和ALT、AST和血尿素氮显著上升,且尿红细胞计数升高趋势明显。临床研究表明,在补体参与下,机体内抗核抗体和其抗原产生免疫复合物,能够在血管壁中沉淀,导致脑血管炎症。此外,抗核抗体能够与其抗原反应,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引发脑水肿和血栓等。尿红细胞计数和AST、A/G及血尿素氮、ALT、血肌酐能够提示患者肝肾功能损坏,临床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肝脏受损,能使患者血脂水平增加,造成血液黏稠,加快血栓的产生;增加血液黏稠度以使机体脏器组织出血缺氧现象,从而使脑实质损伤进一步加重;A/G降低表示机白蛋白水平低下,易造成大脑水肿,还会使并发狼疮脑病的风险增加。Logistic分析发现[7-8],尿红细胞计数升高、血清肌酐水平升高、A/G降低、AST升高等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狼疮脑病的高风险因素。经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预后发现,精神损害患者的预后好转率显著提高,如偏头痛、颅内高压和癫痫等;患者并发狼疮脑病的临床表征越多,示预后效果越差。卢红平[9]研究报道,2例患者病情较为稳定,一直采用5 mg/d甲氨蝶呤与10 mg/d泼尼松治疗。后期发病时,神经异常、发热,血清学检查表现为阴性,狼疮血清学活动指标均处于正常状态;头颅CT检查未发现异常现象。在诊断初始阶段较为困难,后给予40 mg/d甲基泼尼龙及大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病情得以有效控制。狼疮脑病的发生,并不一定合并血清学或其他脏器损伤的改变,因此,医护人员进行诊断时,检查是否并发狼疮脑病较困难。如发生免疫抑制应用困难,可给予40 mg/d甲基泼尼龙联合20 mg/d丙种球蛋白治疗。
通过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狼疮脑病的临床特点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尿红细胞计数升高、血清肌酐水平升高、A/G降低、AST升高,其并发狼疮脑病风险的升高程度越显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病症越少,表示预后越好。
[1] 罗寰,郑学军,杨金良,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狼疮脑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5, 28(3):329-331.
[2] 张家盆.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狼疮性脑病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4(34):7 132-7 134.
[3] 刘彦琴,马丛丛,白颖,等.免疫抑制剂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疗效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4,42(9):987-988.
[4] 崔钰杰,杨敏.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46(9):575-578.
[5] 张国利,刘卓琼,邢梦楠,等.以舞蹈症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15, 33(11):962-965.
[6] 刘筱蓓,高睿,蒋建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横贯性脊髓炎1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250-251.
[7] 荣霞,刘毅,黄向阳.系统性红斑狼疮肠道病变36例临床回顾性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5,19(4):238-241.
[8] 龚天兰,马星卫.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重度子痫前期一例[J].罕少疾病杂志,2015,22(1):53-54.
[9] 卢红平.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性脑病19例临床分析[J].内科,2013,8(4):382-382.
(收稿2016-10-17)
R758.62
B
1673-5110(2017)06-00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