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4-05张爱华
宋 磊 张爱华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郑州 450015
护理干预在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宋 磊 张爱华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郑州 450015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0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按照各自病情特征,给予抗结核治疗并及时处置颅内高压等各种并发症。观察组给予综合性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临床疗效,使用GQOLI-74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采用自制问卷比较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各项生活质量指标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 综合性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结核性脑膜炎;颅内高压;优质护理;效果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结核病中的常见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后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软脑膜形成结节,在结核结节破溃后结核杆菌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发的结核性脑膜炎,是最为严重的肺外结核病,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1],也是小儿结核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在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1 a内发生,尤其在初次感染3~6个月内发病最高[2]。该病起病隐匿,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且病情重,易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随着脑膜、脉络丛和室管膜炎性反应的发生,易出现交通性脑积水并伴颅内压增高的特征,如诊治不及时,极易形成脑血管痉挛、蛛网膜粘连、脑水肿、脑积水及椎管梗阻,将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昏迷、严重神经功能受损及呼吸衰竭等脑疝征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早期诊治是最大限度减轻机体损伤、尽早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确保诊治措施到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良性预后的重要环节[3]。本研究对30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患者给予针对性强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05-2015-06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确诊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18例,年龄6~42岁,病程4~38 d。均符合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标准,均经脑脊液生化检查和细胞学检查确诊,并伴颅内高压。所有患者均排除病毒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脑膜炎型脑囊虫病等疾病,排除脑疝、存在心、肝、肺、肾功能严重障碍、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22例,女8例,年龄6~41(29.15±5.88)岁,病程7~37(28.55±7.12)d;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7~42(30.07±7.11)岁,病程4~38(29.10±6.75)d。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确诊后按照各自病情特征,给予抗结核治疗并及时处置颅内高压等各种并发症。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对症护理,重点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定时巡视,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实时变化情况,预防患者出现脑疝,并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发现体温持续升高,及时通知主管医生迅速调整治疗方案,并遵医嘱给予物理、药物降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吸氧治疗,必要时配合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措施[4],具体如下。
1.2.1 加强入院护理:入院时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和住院期间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表达自身的顾虑和需求,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从而减轻患者住院时的孤独感和陌生感。
1.2.2 强化病情管理和巡视:根据护理级别定时定点巡视病房,必要时可增加病房巡视次数,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头痛、呕吐及各项生命体征动态变化,出现头痛加剧、呕吐、昏迷程度加深、肢体抽搐、瞳孔变化等病情进展时,及时报告主管医生,积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防止脑水肿、脑疝的发生,并进一步做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准确的护理诊断,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
1.2.3 落实晨晚间护理:采用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位,必要时更换床单,被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协助其洗漱、喂食、排便等。查看各管道固定及通畅情况。询问夜间睡眠情况及病情变化,检查及治疗完成情况。疼痛患者应关闭电视机,要求家属离院,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查看各种管道,确保夜间安全。
1.2.4 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患者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发生口腔溃疡或感染患者,及时使用4%碳酸氢钠溶液或口灵洗液漱口。口咽分泌物较多、痰液黏稠患者遵医嘱行雾化吸入治疗,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配合叩背或体位引流及时将分泌物排出,必要时给予吸痰。对存在舌后坠者及时使用舌钳拉出,避免出现坠积性肺炎和窒息的发生。加强患者皮肤护理,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按需要给予翻身、拍背,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该部位血液循环,并加强巡视压疮高危患者,有压疮警报时,建立压疮防范表和翻身卡,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过多搬动患者,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发现潮湿,污染及时更换床单及被服。同时,根据医嘱做好饮食指导,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食物,昏迷患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确保患者营养素均衡获得,鼻饲液温度适宜,鼻饲速度适当,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并在患者恢复自主饮食能力时,鼓励患者及时恢复自主饮食。与此同时,根据病情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卧位,指导并协助其进行床上活动和肢体功能锻炼,每周剪指、趾甲1次,协助泡脚,1次/d,对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更换衣物,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提供适宜的病房温、湿度,保持病房安静、光线适宜、操作要尽量集中,晚夜间进出病房要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条件,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对有留置尿管的患者遵医嘱进行会阴护理,必要时进行膀胱冲洗,并协助患者进行膀胱功能锻炼。
1.2.5 重视专项护理:加强用药指导,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关键,应遵循早期、联合、适量、全程、规律用药原则。对于抗结核药物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要予以重视,用药期间,及时告知结核药物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明确特殊药物服用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同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胃肠道不适、听力障碍、视力减退及变态反应等情况,应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处理。高渗脱水剂和利尿药是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用的脱水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脱水剂为20%甘露醇注射液,该药要求快速输注才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故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尤为重要,且该药对血管刺激性非常大,作为护理人员,在保证良好疗效的前提下,需保护好患者血管,如发生渗液、漏液,应立即使用50%硫酸镁溶液对患处进行湿敷,以减轻对周围组织及皮肤黏膜的刺激。并遵医嘱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在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中,激素可有效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但激素用量过大、过小、减量不当、剂量不准确均容易造成反弹现象,护理人员须严格遵医嘱给药,并嘱患者勿随意增药、减药、漏药,出现不适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加强腰椎穿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术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腰椎穿刺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协助手术医师做好腰椎穿刺检查。术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以及生命体征变化,防止发生意外。术后指导患者去枕平卧6 h,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感染。使用20%甘露醇注射液等降颅内压药物时,需要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适应人群,避免因药物导致静脉注射出现损伤,避免长时间多次穿刺同一部位血管。体温异常升高患者,应严密监测体温动态变化,必要时给予相应的降温措施,及时报告医生,避免脑水肿的出现和加重。
1.2.6 注重心理疏导干预:注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日常交流,了解患者的顾虑和情绪特征,针对其病情、文化程度、沟通水平等予以疏导,倾听患者内心感受和期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热情、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治疗、转归等基本知识,消除其恐惧和忧虑,增加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促其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最佳的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1.2.7 做好出院指导:出院前进行个性化的病情评估,制定具体的家庭护理方案和措施,指导患者和家属积极恢复功能训练,按时、按量服药,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做好出院登记。强化随访,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 疗效评价标准[5]治愈: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结核性脑膜炎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好转:相应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采用GQOLI-74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采用自制问卷开展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调查,包括护士专业知识、沟通能力、服务态度及护理质量等方面,其中评分≥95分为非常满意,80~94分为满意,<80分为不满意。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706,*P=0.030
2.2 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比较 2组治疗前GQOLI-74生活质量量表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护理后,2组各项指标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GQOLI-74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比较分)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同一时点比较,#P<0.05
2.3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7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χ2=5.455,△P=0.020
3 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肺外结核病型,如不能及时进行早期的规范化治疗,病死率较高,因此掌握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早期的诊断及合理规范的治疗,对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6]。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患者病情较重,且进展迅速,病情变化复杂,而实施抗结核及颅脑降压周期相对较长,易出现脑疝、脑水肿等神经损伤症状,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需给予及时、恰当、细致的护理措施配合临床诊治,促进患者良性预后和及时康复。优质护理是近年来护理服务的新模式,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保持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其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能有效促进治疗和恢复。研究表明[7],优质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满意,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临床首选的护理方案。
本研究在积极给予临床治疗的同时,对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患者从病情管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专项护理等方面全面做好优质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远高于对照组(73.33%)。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单纯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提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配合临床治疗的确发挥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也显示,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患者对优质护理具有非常理想的认可度。
综上,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于尽早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1] 刘岩.利奈唑胺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9(7):88-89.
[2] 曹玲.优质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4,4(8):242.
[3] 鲁欣.浅析结核性脑膜炎的康复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272-273.
[4] 祝增华.优质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6,24(2):159.
[5] 黄蓓,黄亚菊.协同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4(13):1 938-1 940.
[6] 陈羽,王功茴,黄璐,等.优质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1):641-642.
[7] 崔晓华.结核性脑膜炎康复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2):130-131.
(收稿2016-11-05)
R473.74
B
1673-5110(2017)06-01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