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汉语抒情诗英译浅析

2017-04-05康楚楚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翻译图形

康楚楚

摘要: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在语言研究的很多领域都被应用。而抒情诗在汉语诗歌中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许多翻译家和学者们都致力于如何将汉语诗歌中的美感传达给其他国家的读者的研究。该理论通过分析抒情诗中的意象,更加精准地把握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有着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汉语抒情诗;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165-03

一、引言

图形-背景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被提出以后在语言研究的很多领域都被认知语言学家应用。汉语的诗歌文化有着超过了三千年的历史,诗歌很好地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特点,但是在诗词方面的翻译一直是一个难题,从句法格式到韵律韵脚,从每个字词到整体的意境。

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中国汉语抒情诗歌中意义的表达和意境的再现进行分析,并从这个角度出发比较了不同的译本中各自的长处。通过图形-背景理论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更加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境。

二、图形-背景理论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1915年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提出后,在格式塔心理学中被采用以研究知觉和空间组织的方式。图形-背景理论以凸显原则为理论基础,即语言结构中信息的选择和安排是由信息的凸显程度决定的。心理学家们认为知觉场总是被分成图形和背景两部分,二者同时存在,却不会被同时感知。人们看某一客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总会不自觉地用一个物体或概念作为认知参照点去说明或解释另一个物体或概念,这就是突显原则,这里所指的“背景”就是“图形”的认知参照点。

上图的这种背景错觉证明了其中的确存在“知觉凸显”。如果将白色部分作为背景,那么看到的就是黑色的、向上的七只穿着皮鞋的脚,但是如果将黑色部分作为背景,那么看到的则是白色的、向下的六只穿着高跟鞋的脚。同时识别两种颜色的脚是不可能的,一定会有先后秩序,先把黑色作为图形,或者先将白色作为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多数视觉情景是图形-背景相分离的,不过在具体的情况下图形和背景是不允许相互转换的。

当看到一本书在地上时,人们习惯于将书当作图形、把地面当作参照物即背景,在英语中我们也常用这样的表达式The book is on the floor,而很少或几乎不说The floor is under the book。上例中的book和floor表现出的这种具体的方位关系,我们可以将方位介绍的意义理解为图形-背景的关系。

三、汉语抒情诗

中国素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歌在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一向占有显著的地位。抒情诗属于诗歌的一种,以表现主观感情、抒怀咏志为主,不具体刻画人物,不展开故事情节。抒情诗一直是诗歌的主流,从中国古代史的开端——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大部分的诗歌都是抒情诗,一直到盛唐的李白、杜甫,都是以抒情诗著称。后宋代开始出现说理诗,但是其影响都不如抒情诗,情感表达更加打动人心:男女之间的浪漫爱情、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祖国的热爱或者对大好山河的喜爱等等;在表达方面,有的诗人大胆直接地表达情感,有的诗人委婉含蓄,但是读者都可以从中体会到那种深厚的感情。

语言表达的产生和理解都是认知的结果,不同的心智能力和认知世界表达语言的方式都是不同的。人们很难用不同的语言来交流沟通,所以不同人之间存在着很多认知和真实意图上的障碍,不过跨语言交流也是可以实现的;虽然人们操持不同的语言,但是有些东西是共同的,翻译就理所当然地存在了。传统上的翻译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直译和意译。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这种直译的方式有的时候不能完全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甚至有的时候会造成什么对原文的误解,出现错译的现象。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只保留原文内容、但不保持原文形式地翻译文字。二者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同时,又互相协调、互相渗透,不可分割。

诗歌的翻译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来源于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元素,如果字斟句酌过分推敲每个意象,就有可能将整体的意境破坏掉,如果自由翻译完全追求意境,那么可能无法顾及到每个字词的翻译。一篇优秀的诗歌翻译要兼顾这两方面的问题,把握每个意象都是整体的思想感情。

四、图形-背景理论在汉语抒情诗中的应用

不同的读者对于同一首诗歌的理解多少都会有差别,译者也是一样,虽然译者一直尽可能地还原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但是由于对原诗歌有不同的看法,而译文针对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读者感受到的意境更是不同,这也是诗歌翻译的一大难点。而图形-背景理论为诗歌翻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通过图形和背景的凸显关系,分析诗歌中意象的再现。本文以下面的几首诗歌为例来加以分析阐述。

例1: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送友人》,其原诗如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经典的送别抒情诗,作者通过对于环境的描述和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了那种对友人不舍的情谊。以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为例,这一句的译文有下面几种:

译文一:Blue mountains to the north of thewalls,white river winding about them.(Ezra Pound译)

译文二:Where blue hills cross the northern sky,beyond the moat which girds the town.(A.Giles译)

译文三:Green mountains bar the northern sky,white water girds the eastern town.(许渊冲译)

译文四:A green mountain lies across the north.em outer city,a clear fiver flows around the easterninner city.(张炳星译)

这两句诗中并没有提到“送别”的字眼,笔端却分明饱含着惜别之情。“横”和“绕”二字都表示了动作的主动一方,诗句中的景色更突出了“青山”和“白水”,所以从图形-背景理论的角度出发来看,青山和白水是图形,北郭和东城则是背景。以上的4个译本中“blue mountains”“blue hills”“green moun-tains”是图形,“walls”“sky”和“city”是背景,而其中后3个译本中的谓语动词“cross”“bar”“lie”更好地讓我们区分开了图形和背景。

但是在Ezra Pound译的“Blue mountains to thenorth of the walls,white river winding about them”,根据字面来翻译过来就是“城墙北面有山,还环绕着的水”,给读者呈现的景象并没有明显的图形和背景上的区别。而原诗表达的意象是青山横在城北,河水绕城东流过,其中包含了有一种动态的美,在读者脑海中的画面大不相同,甚至“北郭”和“东城”都没有区分开来。所以从图形-背景理论的角度来看,Ezra Pound译的这两句不太符合原诗歌中的意象,稍有欠缺。

例2: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全诗语言细腻入微,感人至极。其中首联的翻译如下:

译文一:A bright moon rises on the sea.At thistime we look at the same moon.though we are faraway and each other Cant see.(张炳星译)

译文二:Over the sea,the moon full and bright,pouring on this world its silvery light.(卢炳群译)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读者呈现出的景象是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从图形-背景理论的角度出发,这句诗很明显可以看出“明月”的意象更凸显出来,是图形,而“大海”则是背景,相对凸显程度较弱;明月于海面之上,缓缓地升起。同样,在上面两个版本的译文中,“moon”是图形,“sea”是背景。张炳星的译本用的是简单句,表现了明月从海面升起的动态景象,而卢炳群的译文中用“over”表现了月亮和海面的位置关系,但是图形和背景的关系被弱化,读者感受不到月亮升起的这种时间变化,欠缺了一点原文中的动态的意境美。并且张炳星的译本采用了自有翻译的方式,虽然整体上把握了诗人的中心思想,但是后半句的“天涯共此时”作为传唱至今的佳句并没有被译出,译文的读者也就体会不到这一层含义了。

五、结论

语言是思维和认知的结果,诗歌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样体现诗人的思想。翻译中常讲“译无定本”也是因为译者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不同,也体现了诗歌翻译的难度。中国的诗歌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写作时不直接抒情,而是描写景色来代替感情抒发,所以翻译过程中还原诗中的景象非常的重要。

图形-背景理论可以帮助译者来更好地、全方位地理解原诗歌,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翻译出的作品才能更接近诗人最真的意图和感受。但是这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译者尽可能地完善诗人的意象还原时,很难可以兼顾到诗歌在音律、意义和结构方面中的美感。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也会给意象、意境的翻译增加难度,无法非常完美地再现诗歌里的景象。因此在诗歌的翻译方面要求译者兼顾多种翻译策略和技巧,将中国汉语抒情诗译出更多优秀的版本,弘扬中国的文化,展现中国的古典传统之美。

[责任编辑:马妍春]

猜你喜欢

翻译图形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数图形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图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