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教什么

2017-04-05王爱娣

广西教育·D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汉字语言语文

王爱娣

高中语文课堂教什么?怎么教?在这两个问题中,“教什么”是首要的,因为这关乎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和思维能力发展,其次才是“怎么教”,是关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率的问题。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必修2为例,初步探讨在高中语文课堂里教师应该教什么。两册教科书共有8个单元,文体涉及现代诗歌、现代散文(写人记事与写景状物)、新闻通讯、古代诗歌(先秦与魏晋时代的诗歌)、古代散文(史传与山水游记)、演讲辞等。开始教学之前,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文体特点及背景知识,梳理教学内容,将课堂讲练与课外读写结合起来,教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重视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技巧

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为现代诗歌,篇目有《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奔涌激烈的情怀。从语文教学实践看,学生学习诗歌是一个好的开头,因为诗歌学习需从朗读开始,在诵读的基础上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在此基础上探讨诵读诗歌应当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如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等。

语气有轻重之分,语调有高低之别。例如,《沁园春·长沙》开头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朗读时要用舒缓、平静的叙述语气,为下文的“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蓄势;朗读下片开头“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时同样要用平静、舒缓的语气朗读,把读者带进一种回忆的氛围中,为下文理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做铺垫。朗读时使用平静、舒缓的语气,语速稍慢,诗句读起来让人感觉语调平而低。再如《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句中加点的词语,都应读得重一些、慢一些,这样语意表达的重点才更清晰。

除了语气、语调和语速,朗读时还要注意节奏的快慢和停顿时间的长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词朗诵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又能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当然,朗读内容并不局限于诗歌这一种体裁,优美的古今散文或演讲辞,甚至新闻作品,都可以作为朗读训练的素材,引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二、夯实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基础知识与听说读写思等基本技能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核。高一年级上学期涉及的语文基础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语言文字知识

一般来说,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任务。事实上,识字教学并非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识字(词)和词汇学习将伴随着语文他们的全过程。因此,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教师仍然需要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和技能,教给他们掌握汉字的规律性知识,比如,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和规律,可以掌握字族识字法;根据汉字部首或声旁,可以推断出一系列形旁相同或声旁相同的汉字的意义和读音。再如,在《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梳理汉字知识,让学生体认汉字的形体特征,掌握汉字形体的构成(如“六书”)以及汉字字形的演变规律;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特征,掌握汉字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以及古人的思想意识及观念,如找出《说文解字》中27个从“囗”的字,分析后发现,这些字都带有“界域”的意思,从而知道这些字反映了人们防卫以求自安的意识;通过梳理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以引领学生学习并掌握汉字蕴涵的文化意义。这些文化知识已列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教师在教学时更要引起重视。

题例: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2014年高考四川卷)

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40字。(4分)

这道题目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既考查写解说词的能力,又考查探究分析能力,还考查对材料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通过分析可知,这道题表达的核心是汉字字形演变特点。对照表格内容,从横向看,从甲骨文到楷书,字形由繁到简;再看每一个字会发现,小篆及之前的字跟图画有关,象形特征明顯,隶书和楷书笔画减少,字的象形程度逐步减弱。总结出这些特征后,考生还要进一步总结、概括,作答时举例说明,可例举“鱼”“马”等字的演变过程。可见,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主动积累成语或词组,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

教学文言文时,教师要重视汉字词汇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具有单音词为主这一特点,多关注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基础知识,在做古今对译时尽量做到字字落实,以免遗漏重要信息。此外,结合课文拓展阅读,进行语言与句式的训练,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文体及篇章结构特征

高中阶段,学生的视野逐渐扩大,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教给学生关于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文章体载及其结构特征,掌握文章的谋篇布局,明确写作时应当如何准确而富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每一种文体的篇章结构与行文思路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文章的结构与写作思路并掌握其特征,最后将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写作中。例如,教材中的文学类作品有写景状物类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有写人记事类散文《记念刘和珍君》《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有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报告文学《包身工》和演讲辞《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古代史传类文章《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

下面以课文《包身工》为例,分析报告文学的结构特征。首先,作品以时间顺序组织全文,作者抓住包身工生活的场所、环境条件、饮食待遇及工作瞬间,分为3个时间段:上午四点过一刻、四点半以后、五点钟,分别集中叙述和描写了包身工的生活起居与工作情况。其次,作者将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交织起来展开叙述,既抓住典型细节和典型人物进行重点描写,又对众多包身工的生活及其工作状况进行描写,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同时穿插背景材料,对包身工的处境和遭遇进行理性思考,层层剖析,揭示他们悲惨遭遇的社会根源,表达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丰富的叙述内容,加上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共同组成了一种网络式(或镜头组接式)结构(如图1)。

新闻作品通常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来写作,把重要信息放在前面,次要信息放在后面,这样便于读者尽快了解新闻主体和新闻事实。学生能够找出作品中的新闻要素,分析新闻语言特征,这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文章的首尾关系、前后照应、铺垫、伏笔以及衔接过渡等谋篇布局的技巧,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在梳理文章内容与文章结构的实践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这种把握文章结构特征的训练,也成为了语文核心素养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至于语言文字与特定句式的训练,教师可以将它们穿插在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程中。这样的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重视文法修辞知识

文法是指语言的结构规律,即字、词、句的组合规范和法则。学生掌握了语言结构规律,懂得了遣词造句的规则,能够更好地理解母语,规范地运用母语进行表达交流。至于修辞,除了常用修辞格以外,还包括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恰当的修辞能够使文章表达更加优美,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高中阶段,教师可以在初中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根据所教课文内容适当地传授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如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设问、反问、引用、顶真、通感等修辞格,以及象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前后照应等表达技巧。从语言习得角度和母语教学内容的确定性来看,语文基础知识是高中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切实抓好思维能力训练

(一)从语言现象入手,分析语言文字的精微妙意

在语言句式教学中,教师利用所学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最后记录下来,将思想凝固成文字,这样才算完成了一次学习的过程。

下面以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第一单元现代散文出现的修辞手法为例,分析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探讨,才能让他们领会修辞的精妙。

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与通常的比喻有什么不同?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分析。

比喻通常是用熟悉的事物比喻陌生的事物,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此处却说“如鬼一般”。鬼是什么样子?谁见过鬼呢?事实上,人们虽然没有见过鬼,但是一说到鬼,就会毛骨悚然。作者此处采用“如鬼一般”这个比喻,把自己夜晚独自走在寂静的小煤屑路上,看到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的那种恐惧心理表达出来了。

在高中阶段,学生对语言句式的理解与感悟,对语言现象的分析与思考,往往不能只停留在“知其然”、说出概念术语名称的层次上,而是要结合语言句式的特点进行细致分析,真正体会语言运用的精妙。

(二)结合不同观点,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

面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学时教师可以借机训练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课文《荷塘月色》之后,教师可以结合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以“笔会”的形式,将思考的内容写出来。

题目:对于文章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认为表现了苦闷的心情;有人认为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有人认为表现了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情;有人认为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你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的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本文写于1927年7月,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正由旧时代跨向新时代。在这个未知的新时代面前,每个人都顯得惶惶然,朱自清也陷于艰难的抉择之中。他怀着对未来的不安以及如何选择的纠结,在一个美好的夜晚独自漫步。本文有淡淡的忧愁,也有淡淡的喜悦,并且都可以从文章中找到体现作者心情的句子。他喜忧参半,内心平静的世界与纷乱的真实世界产生冲突,可见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有的学生这样写道:荷塘月色中的一切景物无不笼罩在朱自清淡淡的哀愁与难得的片刻喜悦之中。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赞美中,既有他获得片刻逍遥的喜悦,又有难以排遣的淡淡忧愁,这种复杂的情感借助优美的景物得以恰当地表现出来。

从学生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发散了,学会了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发生了碰撞,这能够训练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在掌握多种信息的前提下,学会取舍,结合文本及自己的体会分析问题,从而得出客观理性且令人信服的结论。

(三)把握文段的内在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关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指导意见有:“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但是,对于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课标”却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指导,而高考考试大纲却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明确的要求,并且设题考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这些内容。

高中语文必修3中的《师说》一文可以作为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范文。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一开篇,作者就坚定地提出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接着从正面阐述教师的职能与作用,再从反面阐述不“从师”的危害,最后提出择师的唯一标准“道之有无”。这样就把身份之贵贱、年龄之长幼排除在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各句之间,在语意和思维上连贯一致,逻辑严密。对于语句之间的这种逻辑关系,学生需要细致体悟方能把握。

下面再看全国高考试题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2015年课标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均设题考查(题号为原卷序号)。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2015年课标全国Ⅰ卷)

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 ① 。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 ② ,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的,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 ③ ,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参考答案:①从而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②除了大量节省宝贵时间 ③上网浏览商品信息】

16.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2015年课标全国Ⅱ卷)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③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参考答案: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以上两道試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这便是语言与思维紧密结合的最好例证。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文本内容与结构形式展开训练,丰富教学内容,将语言与思维训练分散到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思维图的方式进行。

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2014年课标全国Ⅰ卷)

[参考答案]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内容完整,给1分;归属得当,给1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这是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例子。如果教师平时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并把这类处理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考试要求渗透到教学中,那么教学与考试就会结合得更好。

学生缺乏理性思维能力,作文思路混乱,这也正反映了当下语文教学内容的缺失。可见,结合教材,将思维能力训练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已成当务之急。只有面对全体学生,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得到切实的训练,其思维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汉字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