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选山药1号种植表现及其关键栽培技术

2017-04-04陈菁瑛黄颖桢刘保财赵云青颜舜杨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鲜薯薯块块茎

陈菁瑛,黄颖桢,刘保财,赵云青,颜舜杨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 350003; 2.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农技站)

闽选山药1号种植表现及其关键栽培技术

陈菁瑛1,黄颖桢1,刘保财1,赵云青1,颜舜杨2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 350003; 2.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农技站)

闽选山药1号属晚熟品种,表现肉质雪白、产量高、抗性好。介绍闽选山药1号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从种薯制备、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其关键栽培技术。

山药;闽选1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Abstract: Chinese yam cv. ‘Minxuan No.1’ is a late-maturing variety, showing white cross section of tuber, high yield and high adverse-resist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performance and summarized its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seed yam preparation, sowing in suitable time, reasonable close planting and field management.

Keywords: Chinese yam; ‘Minxuan No.1’; planting performanc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山药为薯蓣科薯蓣属缠绕草质藤本植物的根茎[1],民间俗称淮山,药食兼用,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发展前景广阔。闽选山药1号是从麻沙习种的“江西薯”材料中筛选育成的晚熟参薯类山药品种,为福建山药的基源之一[2],经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2年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闽选山药1号肉质细嫩、滋味鲜美、产量高,起垄栽培每667 m2产量可达2500 kg左右。闽选山药1号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多糖和尿囊素。目前福建南平、三明等地均已引种种植。

1 产量表现

2007-2009年在福建省建阳市麻沙镇和吕口镇进行闽选山药1号多年多点试验与示范,均采用传统的起高垄栽培方法。麻沙镇种植闽选山药1号和习种的“江西薯”各330 m2,前作均为水稻,相同栽培管理措施,闽选山药1号鲜薯平均每667 m2(下同)产量2805 kg,比“江西薯”增产14.23%;吕口镇示范种植1.2 hm2,平均鲜薯产量2650 kg,比“江西薯”增产11.17%。2011年,在福建省云霄县马铺乡种植闽选山药1号及其对照“江西薯”各420 m2,闽选山药1号鲜薯产量2625 kg,较对照增产12.20%;2015年和2016年在福建建阳麻沙镇江坝村示范种植11 hm2,鲜薯产量2586 kg。

2 特征特性

闽选山药1号为晚熟品种,生育期270 d左右。茎四棱形、无翅无刺、右旋,嫩茎紫红色,成熟茎绿色带有淡紫红色;叶片长椭圆状卵形,成叶长8~14 cm、宽4~9 cm,叶全缘、平滑,叶基部戟形,先端渐尖,叶色深绿,具光泽,蜡质层明显;下部单叶互生,中部以上多为对生;叶柄两端均带紫红色;总状花序,花黄绿色;叶腋间着生零余子,个大、量多、不规则、棕褐色;根茎长圆柱形,长70~120 cm、粗4.0~6.0 cm,单根鲜重750 g左右,表皮棕黄色,须根少,断面肉色白、质稍松、黏液多,折干率24.1%。经福建省药物检验所检测,每100 g干样含尿囊素0.41 g、粗多糖3.2 g;经福建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检测,每100 g干样含淀粉78.8 g、蛋白质7.44 g、氨基酸5.01 g、粗纤维1.4 g。经建阳市植保植检站田间病害调查,发现有炭疽病、褐斑病、斑枯病等病害发生,程度轻。

3 关键栽培技术

3.1田块选择

以土层深厚、疏松、湿润、含腐殖质较多、排灌方便的砂壤或轻壤土为好。前作为水稻或灌水过冬的田块,田块应进行深翻、晒白,开好排水沟,起垄做畦,畦宽50 cm左右,畦高30~50 cm。

3.2种薯处理

选择健康薯块段子为种薯,一般选择薯块健壮新鲜,表面光滑,质地坚实,无病斑、虫眼、分叉、畸形及未受冻的山药块茎,去除龙头,选择中间部分作为种薯。切块30~40 g,切口蘸石灰或草木灰,或用50%多菌灵300倍液浸泡10 min左右,于通风处晾至断面皱缩,收集堆放。

3.3适期种植

福建中北部4、5月播种,南部地区一般为3、4月播种,应选择晴天种植。

3.4合理密植

一般采用单行、起垄种植,行距110~140 cm、株距12~20 cm,平原地区密度3000~4000株,丘陵地密度1600~3000株;种植前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000~2200 kg、复合肥50~60 kg。

3.5田间管理

出苗后搭架引蔓并及时除草、培土和追肥,施复合肥7~10 kg,块茎膨大盛期每隔10~15 d兑水喷施复合肥1次,共2、3次,以促进块茎膨大。生长期间注意防治黑斑病、炭疽病、斜纹夜蛾和叶蜂等病虫害。

3.6适时收获

当植株地上部发黄枯萎、霜冻来临前即可陆续采收地下块茎。采挖过程注意防止损伤块茎,并按薯块长度、重量、有无病斑等进行分级,并分别堆放贮藏。

[1]傅立国,陈潭清,郎楷永,等.中国高等植物 第十三卷[M].青岛:青岛科学出版社,2002.

[2]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福建省中药炮制规范(2012年版)[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刘新永)

PlantingperformanceandkeycultivationtechniquesofChineseyamcv. ‘MinxuanNo.1’

CHEN Jing-ying1, HUANG Ying-zhen1, LIU Bao-cai1, ZHAO Yun-qing1, YAN Shun-yang2

(1.InstituteofAgro-biologicalResources,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MedicinalPlantResearchCenter,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FujianProvince350003; 2.MashaTownAgricultureTechniqueExtensionStationofJianyangDistrict)

2017-04-05

陈菁瑛,女,1966年生,研究员(E-mail:cjy6601@163.com)。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7R1017-1);福建省资源平台建设项目(2008Y2003)。

10.13651/j.cnki.fjnykj.2017.06.018

猜你喜欢

鲜薯薯块块茎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巫溪洋芋”鲜薯质量控制技术现状及对策探讨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鲜薯储藏技术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
贵州:马铃薯大省地位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