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经汤临床应用心得

2017-04-04江晓婧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温经汤来潮吴茱萸

江晓婧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妇产科,湖北 襄阳 441000)

温经汤临床应用心得

江晓婧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妇产科,湖北 襄阳 441000)

《金匮要略》温经汤为历代医家常用之重要经方,具温中寓养、温中寓通、气血双补、肝脾兼调之特点,功擅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为妇科调经之要方。医家盛赞温经汤为过期不来者能通之、月来过多者能止之,小腹寒而不受孕者并能治之。笔者临床应用温经汤治疗妇科疾病取得很好疗效,介绍如下。

1 原发性痛经

谭某,女,19岁,2012年10月1日初诊。13岁月经初潮,月经来潮3年后因受凉经来腹痛3年,每次经前腰酸乏力,经期延后、量少、质稀、色淡红,经期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舒,纳呆食少。平时手足发凉,白带质多稀,面色黄,舌苔薄白,脉弦紧。曾因经期腹痛晕厥数次。初诊时月经即将来潮,现感腰部冷痛不适。治宜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药用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2g,桂枝9g,党参10g,吴茱萸15g,麦冬20g,牡丹皮12g,阿胶15g,姜半夏12g,炙甘草6g,生姜10g。5剂,水煎早晚温服。二诊,服药后经前腰部不适减轻,效不更方,继服7剂。三诊,月经来潮,血量不多,腹痛减轻,手足已不凉,食欲增加。继续经前服用上方12剂,共3个月,随访1年无痛经。

按:痛经是妇女的常见病[1],现代医学根据临床情况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见于未婚女子,若因其素体阴血未盛,复加喜食生冷、衣着单薄或感受寒凉,寒邪乘机客于女子胞中,血虚寒客,血行不畅,阻滞不通,则易变生寒凝血虚痛经证。

2 不孕症

袁某,30岁,女,2013年1月8日初诊。婚后4年未孕(丈夫精液正常),月经时有延后,经期腰酸腹痛,得温则减,月经量多少不一,时有夹血块,性欲淡漠,小腹、手足冰凉,带下清稀,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治宜温经散寒,活血祛瘀调经。药用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2g,桂枝9g,党参10g,吴茱萸15g,麦冬20g,牡丹皮12g,阿胶15g,姜半夏12g,炙甘草6g,生姜10g。5剂,水煎早晚温服。二诊,服药后经前腰部不适减轻,效不更方,继服7剂。三诊,月经来潮,血量不多,腹痛减轻。手足已不凉,继续经前服用上方中药共2个月,较前性交和谐,手足冰凉明显好转,继续服用前方中药半月后来院,月经未至查尿妊娠试验阳性,遂更方寿胎丸加减服用1个月停药,于同年12月10日足月顺产1女,体重3300g。

按:凡属冲任虚寒并血气瘀滞,并见症有少腹寒冷等现象者,用温经汤多见效。“小腹寒而不受孕者,并能治之。”温经汤治疗不孕症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方可用之。

3 围绝经期综合征

朱某,女,43岁,2012年1月18初诊。形体偏瘦,面色痿黄,易疲劳,时有乏力,且身体感觉不舒适,平素怕冷,冬天手足冰凉,皮肤干燥,手如树干般干枯,唇干燥,经常口腔溃疡(以经期明显),易脱发,小腿皮肤干燥。舌暗淡苔薄,脉细沉。治宜滋阴养血温经散寒。予以温经汤方。药用当归12g,白芍20g,川芎12g,桂枝9g,党参10g,吴茱萸15g,麦冬20g,牡丹皮10g,阿胶15g,姜半夏12g,炙甘草6g,生姜10g。共7剂。二诊,月经来潮,口腔溃疡未发,怕冷好转。效不更方,继服7剂。三诊,疲劳乏力好转,手脚转温,上方制成膏剂服用2个月。后电话随访自觉皮肤较前明显滋润,精神焕发。

按:温经汤证见“或一月再行,暮即发热,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属于冲任虚损,感受寒凉,致使寒凝血瘀,肌肤夹错。绝经前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常伴有精神、神经症状和血管舒缩症状,身体也趋于衰老,头发干枯易脱,口唇干枯,面如尘色或雀斑渐多,手掌干裂起皮,服用温经汤后有助于恢复年轻时的滋润。

4 讨 论

汉代仲景《金匮要略》[2]中温经汤是历代医家常用的重要经方。其方“吴茱萸三两,当归、川芎、白芍各二两,人参、桂枝、阿胶、牡丹(去心)、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去心)一升。右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最早记载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妇人杂病脉并治》中“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女子经血易行,一毫不可壅滞”、“寒者热之、结者散之”治以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以温经汤加减治疗。根据《金匮要略》温经汤原方所列主治为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可见其功能是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症见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暮即发热,手掌烦热,唇口干燥,或小腹冷痛,久不受孕。温经汤所治诸证,病机多属冲任虚寒瘀滞、月事失调所致,故其治则以温经散寒、养血行瘀为法。血得温则行,血行则瘀自散。内经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留,温则消而去之。”这一理论也是温经汤命名的根据和由来。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暖宫,通利血脉,当归、川芎、白芍、阿胶养血活血调经,丹皮祛瘀,麦冬、半夏、生姜润燥降逆和胃,人参、甘草补气和中[3]。全方寒热虚实并用,而以温经散寒、养血调经为主。配伍特点一是温清补消并用,但以温经补血为主;二是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配伍,能使全方温而不燥,刚柔相济,以成温养化瘀之良方。

金匮温经汤用药十二味,是温养气血,兼以消瘀,标本兼顾,配伍精确的好方子[4]。原方后亦没有什么加减增损的注说,可见用本方一定要重视原方[5]。若必须加减,亦不可任意取舍,否则容易影响治疗效果。温经汤初看庞杂,但杂而不乱,杂中有法。临症凡属下元亏虚,冲任虚寒,兼有血瘀的妇科杂病如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产后病等,辨证应用均有很好疗效。

[1] 雷丽.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57-58.

[2] 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52-253.

[3]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新世纪[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75.

[4] 郭建芳.金匮温经汤治疗冲任虚寒型围绝经期功血80例[J].光明中医,2014,29(5):986-987.

[5] 何任.温经汤论[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6):801-802.

R249.7

B

1004-2814(2017)01-0091-02

2016-08-16

猜你喜欢

温经汤来潮吴茱萸
温经汤加味对EM肾虚血瘀证大鼠局部微环境MMP-9、TNF-α、Collagen Ⅰ、Collagen Ⅲ的影响及其意义
长相思·江水东
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温经汤在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温经汤应用3例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
吴茱萸脐敷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60例
来潮前为何鼻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