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滑菇布勒杂交新菌株丹滑16号的选育

2017-04-04曹玉谦李长莉

食用菌 2017年1期
关键词:布勒小试亲本

曹玉谦 李长莉

(辽宁省丹东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丹东118011)

布勒杂交现象是由世界著名真菌学家布勒(Buller)先生于1931年研究发现的,布勒杂交是指同种担子菌的双核菌丝与单核菌丝相互接触后,双核菌丝细胞中一个核迁移到单核菌丝细胞中使之双核化,产生新菌株的过程。滑菇(Pholiota nameko)布勒杂交育种,是针对辽宁地区滑菇品种使用时间较长,在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状上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进行的,旨在通过研发滑菇布勒杂交育种技术来培育滑菇优良菌株。笔者历时八年(2007-2015年),育出了丹滑16号滑菇新菌株。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滑菇菌株选择生产上正在应用的滑菇菌株和尚未在生产上应用的单孢杂交菌株,以及野生滑菇菌株野生1号、野生2号等8个杂交亲本。对照菌株为生产上正在使用的滑菇C3-1,具体各亲本主要性状和来源见表1。

表1 滑菇布勒杂交亲本主要性状及来源

1.2 培养基①PDA培养基:用于孢子萌发培养;②杂交培养基:自主研发,用于滑菇杂交;③马铃薯综合培养基:用于杂交菌丝纯化培养;④二、三级种培养基:木屑78%,麸皮20%,石膏1%,蔗糖1%。料含水量62%~63%;⑤栽培培养基:木屑80%,麸皮19%,石膏1%。料含水量62%~64%。

1.3 试验方法

1.3.1 亲本的拮抗检验 将选定的滑菇亲本在PDA试管斜面上逐一做拮抗检验,观察是否产生拮抗现象,凡是产生拮抗现象的,就可以作为杂交亲本。

1.3.2 滑菇布勒杂交菌株的培育 培育方法参照参考文献[2],其中确定为单核亲本的滑菇有野生1号、丹滑15号和C3-1,且进行半熟料栽培。选育出菌株的栽培小试采用高30 cm,直径13 cm袋,培养料湿重2.5 kg,干料重0.95 kg的木屑半熟料袋栽;重复小试则采用菌盘长55 cm,宽35 cm,厚3.0 cm,培养料湿重4.5~4.7 kg,干料重1.7 kg的半熟料盘式栽培。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交亲本的拮抗检验8个亲本的28组拮抗检验结果表明:每一组检验的5次重复均有拮抗现象发生,证明它们是不同的菌株,可作为杂交亲本。

2.2 杂交异核体的培育2009年8月完成了400个布勒杂交配对工作,通过培养观察,剔除了91个不亲和组合,通过显微镜观察淘汰了111个无锁状联合的组合。马铃薯综合培养基及木屑基质出菇检验,检出了67个生长不良或不出菇的个体,保留了131个杂交异核体。

2.3 栽培小试2011年采用半熟料袋栽模式进行小试。当年11月末出菇结束。自此,将小试正常出菇的异核体初步确定为杂交菌株。根据试验结果遴选出综合性状突出的9个杂交菌株,其主要性状见表2。

表2 9个滑菇布勒杂交菌株的主要性状

表2可看出,9个菌株的平均袋单产514~572 g,比对照高出0.8%~12.1%;平均单菇重2.4~4.3 g,比对照高出9.0%~95.4%;出菇方式、菌盖颜色、菌盖粘液等性状与对照相似或相近。

2.4 杂交异核体与亲本的拮抗检验将9个杂交异核体分别与各自的亲本进行拮抗检验,以进一步确定它们是否杂交新菌株,产生拮抗现象者即可确定为新菌株。结果表明:被检的9个异核体,与各自的两个亲本都产生拮抗现象。因此,进一步确定它们是杂交新菌株。

2.5 DNA检测结果与分析经过重复小试选出B52和B17两个新菌株。为准确确定B52和B17是否杂交新菌株,对其进行DNA检测。

将ISSR分子标记与SRAP分子标记结合来看,综合了49条引物扩增出的293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135条。用NTSYSpc 2.10软件对5个供试菌株进行聚类分析,获得各菌株间的聚类图(图1)。

图1 ISSR和SRAP结合对五种相似系数滑子菇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

从图1中,明显看到杂交种B52与亲本野生一号和亲本Ph25相似性很低,可以判断B52与亲本相比产生新的变化。同样,杂交种B17与亲本野生一号相似性在0.75左右,与SRAP结果相同(分析略),与ISSR结果相差0.05的相似性,与亲本Ph08的相似性在0.86左右,与ISSR和SRAP单独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分析略)。由此判断B17与亲本相比有明显变化。

杂交种B52和杂交种B17与各自亲本相比,在遗传上存在的明显的分化,证明了其为杂交新菌株。

2.6 中试结果与分析

2.6.1 丹滑16号产量稳定性分析 为了扩大菌株B52和菌株B17的影响,将其分别命名为丹滑16号和丹滑17号。调查发现,丹滑16号比丹滑17号表现出更强的抗高温能力,因此着重进行丹滑16号菌株的中试试验。为了验证丹滑16号性状的稳定性,连续三年(2013-2015年)在不同地区进行丹滑16号的中试,产量结果见表3。

表3 丹滑16号中试基点产量 kg/盘

从表3的结果可看出:丹滑16号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各基点的平均单产分别为2.17 kg/盘、2.14 kg/盘、2.10 kg/盘,三年总平均值为 2.14 kg/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0.4594,F0.05(3,8)=4.07,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丹滑16号在中试基点三年的平均单产是稳定的,因而具备了高产稳产的优良特性。

2.6.2 丹滑16号中试基点的保盘率 表5的结果表明:丹滑16号在各中试基点的保盘率为97.8%,对照为92%,比对照高出5.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40.97,F0.01(7,16)=4.03,F>F0.01(7,16),丹滑16号与对照的差异极显著。由此可见,丹滑16号抗高温、抗杂菌能力显著高于对照。

表4 丹滑16号中试产量方差分析

表5 丹滑16号中试基点的保盘率%

表6 丹滑16号保盘率方差分析

2.6.3 丹滑16号子实体的性状 丹滑16号(图2)与对照的性状对比见表7。

表7 丹滑16号与对照子实体的性状对比

从表7可看出,丹滑16号的品质高于对照,菌盖橘红色,单个子实体较大,菌柄长短比对照更为适度,菌柄较粗。在正常情况下,菌柄粗者子实体健壮,不易开伞。基于以上特点,该菌株适合多种加工方式要求。

图2 丹滑16号出菇场景

3 小结与讨论

首次研发滑菇布勒杂交育种技术,并且成功育出滑菇新菌株。结果证明,运用布勒杂交技术进行滑菇育种是可行的,育出的滑菇新菌株达到了高产、优质和性状稳定的育种目标。

应用布勒杂交技术培育出丹滑16号新菌株,具有发菌快、抗高温抗杂菌能力强、高产、优质、适应范围广、性状稳定等特点。丹滑16号中试平均单产为2.14 kg/盘,生物转化率为125.8%,在滑菇生产上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布勒小试亲本
净水混凝效果影响因素的正交小试研究
2010—2020年我国育成甘蔗新品种的亲本分析
超现实主义的反叛与创新——论安德烈·布勒东的《娜嘉》
场地铅污染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小试研究
几种苹果砧木实生后代与亲本性状的相关性
拾梦者
小试身手
小试身手
云瑞10系列生产性创新亲本2种方法评价
油用向日葵亲本繁殖及杂交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