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红四物汤治疗皮肤病体会

2017-04-04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桃红四物汤血瘀

刘 刚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河南 焦作 454002)

桃红四物汤治疗皮肤病体会

刘 刚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河南 焦作 454002)

桃红四物汤又叫加味四物汤,出自《医宗金鉴》,是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入桃仁、红花,为经典的调经之方,具有消炎、镇痛、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及增加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作用[1]。笔者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皮肤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斑 秃

吴某,男,24岁,于2014年3月10日初诊。半年前发现后枕部出现一元硬币大小脱发区,未引起注意,也未进行系统诊断治疗,后斑片状脱发区逐渐增多,当地医院按“斑秃”治疗。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多种维生素片口服,米诺地尔酊外涂,治疗3个月后虽未进一步发展,但脱发区无新发生长。后枕部“品”字形3片脱发区,皮损光滑无明显黑色发根,上覆少许白色绒毛,无萎缩凹陷。舌质暗红,舌苔稍黄腻,脉弦。辨证为痰瘀互阻,渐郁化热。拟桃红四物汤加味。药用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赤芍20g,川芎15g,生地30g,丹皮12g,栀子15g,龙胆草20g,泽泻10g,陈皮10g,甘草6g。水煎,日1剂,分两次服用。服药10剂舌质舌苔有明显改善,脱发区域无明显变化,继续服用,后期又分别随证加入熟地20g,制何首乌20g,生薏苡仁20g。服药45d后脱发区绒毛逐渐开始增多变黑,继续随证用上方加减,现已痊愈。

按:斑秃俗称“鬼剃头”,又称油风,是一种突发性、局限性斑片状的脱发性毛发病。西医认为该病的发生是由T-cell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免疫、精神因素是疾病发作的主要原因[2]。中医认为斑秃发病既有内在原因,又有外界刺激和情绪因素,病机是肝肾皆虚,精血不足;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辨证分型多为血热风燥、肝气郁滞、气血两虚、血瘀阻滞、气阴两虚、肝肾亏损。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头发脱落,名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内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故发脱落”“无病脱发,亦是血瘀”,强调了血瘀阻滞在该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本症为痰热瘀互结发病,桃红四物汤破瘀活血、养血,丹皮、栀子、龙胆草清泄郁热,陈皮化痰理气,熟地、制何首乌濡养精血,薏苡仁健脾益气。诸药合用,气行血活痰消热除,收效甚速。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刘某,男,62岁,体态稍胖,于2015年10月20日初诊。2个月前右下肢出现簇集状水疱,带状分布,疼痛明显,在当地医院按“带状疱疹”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疼等方案治疗,目前皮损已经完全消退,遗留右下肢疼痛、困闷,后又进行腰椎CT检查提示正常。舌质黯苔白腻,脉弦。患者为痰湿体质,目前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拟桃红四物汤加味。药用桃仁15g,红花15g,当归15g,川芎10g,白芍20g,白术9g,砂仁9g,延胡索20g,黄芪20g,蜈蚣1条。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用。配合口服甲钴胺片和维生素B1片。1周后自觉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出现皮肤蚁行感,原方继续服用,适当加减配伍,20剂后痊愈。

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持续1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症状,临床据统计有10%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后遗神经疼[3],年龄大者发病率高,且疼痛剧烈。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认为与外周和中枢神经元敏感性增强,过分放大疼痛信号的传递,局部炎症反应刺激,中枢神经元发生的去传入现象[4]。中医将其列为“缠腰火龙”的一个证型,认为多由毒邪化火,阻遏经络,导致气血不通。或为日久伤阴,经脉失养,气血不荣。《黄帝内经》曰:“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病位在“血分”,临床治疗多从活血养血、行气化瘀、通络止痛入手。桃红四物汤活血养血化瘀,白芍柔肝缓急止痛,延胡索、黄芪行血分之滞而止痛,白术、砂仁健脾除湿,蜈蚣通络散结止痛。

3 过敏性紫癜

顾某,男,12岁,于2015年11月2日初诊。双下肢胫前密集米粒大小紫红色斑丘疹,按压不褪色,发病5日,未治疗,今日开始双膝关节疼痛。入院后急查血尿常规,已有潜血出现,白细胞值偏高。给予抗生素及激素,抗过敏药物联合输液治疗。病情控制迅速,用药5天病情好转,复查血尿常规基本正常,膝关节疼痛及双下肢红斑基本消退,激素缓慢减量直至出院病情痊愈未复发。但出院1周后双下肢复又出现紫红色斑疹。查体双下肢皮损紫红色,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辩证为血热致瘀,拟桃红四物汤加味。药用桃仁5g,红花5g,当归10g,赤芍6g,生地10g,川芎9g,白茅根15g,牛膝6g,栀子10g,三七3g。水煎,日1剂,分两次服用。服4剂后病情明显缓解,嘱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继续服用。后又随证加减连服20剂,痊愈未再复发。

按:过敏性紫癜是由于某些过敏原因导致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属中医“血证”范畴,与中医典籍记载的“肌衄”、“葡萄疫”、“斑毒”相似。外感风热、血热妄行仍为传统公认的病因,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在外感发斑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内伤发斑的理论,认为发斑有“伤寒发斑、温毒发斑、内伤发斑、阴证发斑”,为后世医家认知和治疗提供了广阔的思路。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风热、血瘀为早期的主要病因病机,瘀血是病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影响其发生、发展,瘀血阻络是病理基础[5]。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白茅根、栀子、牛膝清热凉血,三七活血止血。药理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抗凝,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6]。辨证贵在提纲挈领方能药证合拍,见效神速。

4 黄褐斑

邢某,女,32岁,于2015年12月20日初诊。双颧部可见片状黄褐色斑,面色整体萎黄。生育后面部开始出现黄褐色斑,开始如绿豆黄豆大小,未治疗。面积逐渐扩大后开始治疗,曾外用氢醌霜,口服维生素C片和逍遥丸,只有短暂效果,停药继续复发。查体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偏暗,舌质淡白有紫色瘀斑苔白,脉细弱。辨证为气虚血瘀,拟桃红四物汤加四君子汤。药用桃仁10g,红花10g,熟地20g,白芍10g,当归15g,川芎10g,白术10g,党参15g,炙甘草9g,柴胡12g,益母草15g。水煎,日1剂,分两次服用。10天后饮食睡眠较前明显改善,面色渐露光泽,前方加丹参20g继续服用。随病情加减用药3个月后基本痊愈,至今未见复发。

按: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增多性皮肤病,临床常见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对称分布,好发于额面部,大小不一,形态不定,无自觉症状,日晒会加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认为多与遗传易感性、紫外线照射、激素、甲状腺疾病、妊娠和药物影响有关。黄褐斑属中医“黧黑斑”范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窍。”脏腑精气、气血的盛衰及运行都可以通过经络反应于面部,且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肝郁气滞、气血瘀滞,气血运行受阻,入于经络循行部位,运行涩滞而不能荣于面部,肌肤失养而面生黧黑,因而瘀血内阻是主要病因之一,另“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滋阴补血。川芎又为血中气药,行气活血,善行头面引药上行。联合四君子汤,补气生血、引气行血,使气血条畅,瘀血自除。加一味柴胡又有逍遥散之效,疏肝理气,调和肝脾。

5 体 会

自由基是在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处于较低水平,其产生和清除处于平衡状态,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这种平衡被打破,将导致机体损伤。杨辉等[7]对桃红四物汤中6味中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桃红四物汤乙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具有很好的清除作用,并且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桃红四物汤方中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润肠,其所含当归多糖及阿魏酸钠有很好的抗衰老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桃仁破血行瘀,润肠通便,能舒张血管,具有抗血栓作用;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不仅能增加降低血黏度、增加纤溶活性,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有扩血管、降脂降压、镇痛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白芍疏肝缓急止疼,其有效成分白芍总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熟地滋阴补血、益精填髓,有促进机体造血功能、调节免疫和抗衰老作用。

[1] 丁艳杰,张前德.桃红四物汤新解[J].黑龙江中医药,2010,1(2):51-52.

[2] FRIEDLI A,HARMS M .Alopecia areata[M].Ther Umsch,2002,59(5):233.

[3] 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92-303.

[4] 于元生,万有,万琪,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3):161-167.

[5] 陈汉华,黄清明,杨京华,等.中医活血凉血化瘀法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防治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91.

[6] 张辉,王虹.桃红四物汤功效机理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1,18(3):51-52.

[7] 杨辉,胡燕峰,郭春燕.桃红四物汤乙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中总酚酸含量测定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6):1439-1440.

R249.7

B

1004-2814(2017)02-0185-02

2016-10-08

猜你喜欢

桃红四物汤血瘀
Large eddy simulation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n argon thermal plasma jet
基于基因表达谱相似性的四物汤重定位及抗乳腺癌有效成分群辨识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桃红又是一年春(同题散文两篇)
等一树桃红
松桃红石林
血瘀体质知多少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