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白益母汤治疗痤疮180例

2017-04-04杨德全付正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白鲜皮白花蛇舌草

杨德全,付正丰,杨 勤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三白益母汤治疗痤疮180例

杨德全,付正丰,杨 勤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痤疮是发生于颜面、胸、背等处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病。笔者自拟三白益母汤治疗痤疮18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80例,均为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康复分院的门诊患者。男86例,女94例;年龄15~35岁,平均(19.40±2.66)岁;病程1个月~6个月,平均3个月。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初起在毛囊口呈现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亦可演变为脓疱;后形成硬结样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严重者可形成硬结性囊肿;好发于青春期的颜面部及胸背部,常伴皮脂溢出;妇女多伴有月经不调。

2 治疗方法

用三白益母汤加减。药用白芷30g,白花蛇舌草20g,白鲜皮20g,益母草30g,黄芩15g,苦参10g,丹皮15g,丹参30g,赤芍15g,连翘15g,夏枯草15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紫草20g,甘草6g。兼脾虚加焦白术20g,茯苓20g,炮姜10g,神曲15g;油性皮肤加藿香10g(后下),佩兰10g(后下),石菖蒲15g;痛经加延胡索30g。每日1剂,水煎饭前温服,日3次,30天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皮肤损害消退,症状消失。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及以上。未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皮损消退不足30%。

4 治疗结果

治疗1个月痊愈129例(71.67%),2个月痊愈44例(24.44%),无效7例(3. 89%),总有效率96.11%。

5 病案举例

陈某,女,15岁,于2013年11月2日诊。6个月前颜面、胸背反复出现丘疹,有白色脓头,可挤出白色米粒大粉汁,病情加重1周。刻诊颜面、胸背满布丘疹、周围色红,掉发多,头面皮肤油腻,性情急躁,每月经期1~2天,痛经,经色紫暗有血块,口干,便秘,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痤疮。辨证为肺热肝火,湿热夹瘀。方用三白益母汤加减。药用白芷30g,白花蛇舌草20g,白鲜皮20g,益母草30g,黄芩15g,苦参10g,丹皮15g,丹参30g,赤芍15g,连翘15g,夏枯草15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紫草20g,延胡索30g,藿香10g(后下),佩兰10g(后下),石菖蒲15g,甘草6g。5剂,水煎饭前温服,每日3次,每次200mL。1周后复诊,病情明显好转,丘疹减少,无新疹,效不更方,再服15剂,症状消失。

6 讨 论

痤疮的发病机理主要是青春发育期体内的雄激素水平增高和毛囊内微生物导致的炎性反应有关。中医认为主要病因是肺热、肝热、血热、湿热夹瘀等。病机是素体肺肝热盛,复因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或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湿热内生,循经上熏,壅于胸背面部。涂中华[2]以重剂白芷配伍其它药物治疗座疮疗效甚佳。李可老中医善用制何首乌、刺蒺藜配合,以养血祛风,抗过敏,名“定风丹”[3]。秦竹等善用益母草治疗,认为益母草有治疗脂溢性皮炎,皮肤瘙痒等作用[4]。

笔者根据本病的发病机理,经多年的临床筛选总结,自拟三白益母汤用于临床,效果显著。方中白芷、连翘、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黄芩、丹参、丹皮、赤芍、紫草清肺凉血、活血化瘀,夏枯草清肝软坚散结,白鲜皮、苦参清热除湿止痒,制何首乌、刺蒺藜、益母草祛风止痒、抗过敏,甘草调药和中。全方清热凉血,除湿化瘀,祛风止痒,抗过敏。《神农本草经》指出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本草原始》载“白鲜皮,入肺经,故能去风,入小肠经,故能去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日华子本草》谓“丹参养血定志,通理关节……治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研究证明,白芷可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还能消除色素在组织中过度堆积,能治疗黄褐斑、痤疮等多种皮肤病。苦参所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连翘的甲醇提取物有抗过敏活性作用[5]。动物实验研究证实,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有抗炎及抗菌作用[6]。聂巧峰[7]研究证实,白鲜皮提取物对叉菜胶或蛋清致的大鼠足肿胀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白鲜皮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8]。田硕等[8]研究认为大剂量的益母草有一定抑制皮肤真菌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麻疹、皮肤痒疹、疮痈肿毒及女性皮肤癌痒症治疗,内服外用均可。

痤疮当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祛风除湿之法,结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抗菌消炎的中药如白芷、白鲜皮、白花蛇舌草、苦参、丹参、益母草等,效果较为满意。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64.

[2] 涂中华.重用白芷愈痤疮[J].中医杂志,2000,41 (3):137.

[3] 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29.

[4] 秦竹,朱成兰.益母草治疗脂溢性皮炎[J].中医杂志,2003,44(12):892-893.

[5] 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05,108.

[6] 王宇翎,张艳,方明,等.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抗炎及抗菌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 (3):348-350.

[7] 聂巧峰.白鲜皮提取物对动物急性炎症的抗炎作用与机理探讨[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

[8] 田硕,苗明三.益母草现代研究分析[J].中医学报,2014,29(1):66.

R268.873.3

B

1004-2814(2017)02-0141-02

2016-10-10

杨德全

猜你喜欢

白鲜皮白花蛇舌草
“二白膏”防皲裂
白鲜皮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讨
白鲜皮及其活性成分抗炎止痒机制研究进展
白花蛇舌草茶饮料的研究与展望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花蛇舌草主要成分的抗癌机制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张喜奎教授临证运用白鲜皮经验举隅
白花蛇舌草及其混淆品中5种抗肿瘤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