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富华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经验
2017-04-04王晓萌朱富华指导
王晓萌,成 秋,朱富华(指导)
(1.陕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46;
2.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朱富华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经验
王晓萌1,成 秋1,朱富华(指导)2
(1.陕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46;
2.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朱富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儿童哮喘、心肌炎、厌食及其他小儿疑难病的中医诊疗,现将其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由于自身抵抗力低下,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炎症迁延侵袭,引起腹腔肠系膜淋巴结发炎肿大,刺激腹膜及胃肠道引起的以腹部疼痛,泛恶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为主的一类疾病,属中医“小儿腹痛”范畴。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常并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于频繁外感,同时脾胃素虚,又易伤于饮食,出现脾胃肠腑郁滞,六腑不通则发为腹痛。近年来,该病发病率较高,同时病情迁延日久,常致反复发作性腹痛,伴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较大影响。
1 病因病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由内外因综合作用所致。内因为小儿脏腑娇嫩,卫表未固,机体各项调节及抵御能力较弱,抗病能力不强,容易被外邪所伤,如《素问·举痛论篇》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小儿脾胃功能尚不健全,又易因喂养不当,饮食失节,出现受纳、腐熟、精微化生传输等异常,导致脾胃之疾。外因为六淫外邪侵袭。发病诱因为过食油腻厚味、生冷,误食变质不洁之物等,导致聚湿生痰、阻滞气机。病机为外邪侵袭中焦,或内伤寒邪、饮食无节,脾胃功能失司,中焦运化失调,气滞血瘀,痰与湿食相互交阻,结滞于腹部,形成痰核(淋巴结肿大),不通则痛,不荣则痛[1]。
2 临床表现
《诸病源候论·论腹痛病诸疾》曰:“因腑藏虚,寒冷之气客于肠胃膜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根据临床表现可分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多以发热、腹痛、泛恶呕吐等症状为主。缓解期发热者较少或已无,但腹痛仍反复发作,尤遇辛辣生冷饮食刺激时为甚,迁延时间较长[2]。
3 治法方药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发热期以透表退热,清热解毒散结为主;缓解期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化湿止痛,解毒散结为主[3]。朱富华教授在急性发热期用抗生素配合银翘散加减治疗。银翘散中连翘配金银花既能增强清热解毒之功,又可消肿散结,使发炎肿大之淋巴结渐消,热退,腹痛渐消;薄荷辛凉,配温而不燥之荆芥、豆豉透表祛邪退热;牛蒡子配桔梗解毒祛痰,竹叶配芦根透热生津,甘草调和诸药。配合抗生素使用能快速缓解炎症侵袭肠道引起的发热,腹痛等症状。在缓解期用脐痛合剂加减治疗。脐痛合剂由浙贝母、夏枯草、煅牡蛎、连翘、黄连、醋延胡索、木香、砂仁、炒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方中浙贝母、夏枯草、煅牡蛎软坚散结消肿,以消淋巴结肿大,减轻其对腹膜及胃肠道黏膜的刺激而缓解疼痛为主药;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黄连善泻中焦之火,同时具有清热燥湿作用,既清中焦脾胃之湿热,又具解毒之功,对中焦停滞之湿热火毒效佳;炒白芍配甘草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之效,同时又可防黄连苦寒伤胃;醋延胡索、木香配砂仁行气止痛,同时砂仁又有化湿作用,对中焦运化失常停滞之痰湿有温中化湿的作用;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之效,可健护脾胃;生姜具有止呕,和胃,温经止痛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作用。诸药合用,共奏化湿行气止痛、解毒散结之效。临证应用时当随证加减,如嗳腐吞酸、纳食欠佳加焦三仙健脾和胃消食,咽喉肿痛加板蓝根、射干、马勃解毒利咽,腹胀明显加枳壳理气消胀,头晕乏力、倦怠气短、气血两虚加黄芪、当归补益气血。
4 病案举例
例1:杜某,男,2岁4个月,2015年8月10日首诊。食纳欠佳,挑食明显,喜食生冷零食,6h前贪食冰淇淋后出现肚脐周围疼痛伴发热,最高体温38.6℃,予布洛芬干混悬液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控制不佳,2~3h反复,体温波动在37.3℃~38.6℃,现体温37.8℃,哭闹不安,腹部胀满,脐周压痛,咽稍红,小便短赤,大便1日未行。腹部彩色多普勒示脐周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大的约15mm×10mm×7mm。西医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治以银翘散加减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中药药用金银花6g,连翘6g,荆芥2g,豆豉3g,薄荷1g(后下),牛蒡子6g,桔梗6g,芦根3g,竹叶1g,板蓝根6g,甘草1g。3剂,水煎,日1剂,早晚分服。服第2剂时热退,腹痛减轻,坚持服完3剂,未再发热,脐周疼痛减轻。原方出入再服7剂,3月后因咳嗽就诊,诉近3个月未再脐周疼痛。
按:患儿因饮食不节致寒邪内侵中焦而伤阳气,寒性凝滞,收引,致经脉拘急,运行受阻,腹部作痛。毒邪内侵,正邪交争则发热。方用银翘散加减透表退热,清热解毒散结。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能快速缓解肿大淋巴结之炎症侵袭肠道引起的发热、腹痛等症状。
例2:张某,女,6岁,2015年8月8日首诊。素体偏胖,喜事薯片、汉堡及烧烤等肥甘厚腻之物,近3个月来时觉脐周腹痛,拒按,进食生冷及油腻时加重,排便后缓解,咽红,烦渴引饮,小便短赤,大便偏干、质粗糙,2~3日一行,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腹部彩色多普勒示脐周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大的约13mm×12mm×9mm。西医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治以清热化湿,行气止痛,解毒散结。方用脐痛合剂加减。药用浙贝母6g,砂仁3g,醋延胡索10g,夏枯草6g,连翘10g,黄连3g,煅牡蛎15g,木香6g,炒白芍10g,玄参6g,生地6g,麦冬6g,炙甘草3g。并嘱均衡饮食,不可过食肥甘厚味。服药7剂后脐周疼痛减轻。原方出入再服14剂,未再见脐周疼痛。
按:患儿因素喜肥甘厚腻之物,日久酿湿生痰,积久化热,湿热蕴结于脾胃,阻滞中焦,致使脾胃运化失调,气机阻滞,湿热交集,腑气不通则发为腹痛。根据临床表现及腹部彩超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缓解期(湿热蕴结型)。方中浙贝母、煅牡蛎、夏枯草软坚散结消肿,连翘、黄连清热解毒,木香、醋延胡索行气止痛,砂仁行气止痛,温中化湿,炒白芍配甘草缓急止痛并防止黄连、连翘苦寒伤胃,玄参、生地、麦冬滋阴增液。
5 体 会
由于小儿抗病能力,自我保护及自控能力欠佳,易反复外感,饮食无节或误食不洁之物,造成痰湿毒邪侵入脾胃肠腑,气机不畅,导致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同时因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西医治疗虽能短期内缓解腹痛,但整体症状恢复相对较慢,且不良反应多,机体抵抗力受到破坏,二次感染几率增加,易反复发作[4]。朱富华教授临证分两期用中药治疗,并根据伴随症状随症加减,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诊疗思路,治病求本,使病邪得除,脾胃得健。
[1] 张巧风,林广裕,陈思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08,4(3):32.
[2] 董继业,董幼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治疗[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1):816.
[3] 艾国军,万小莘.崔文成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验案3则[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2):9.
[4] 梁燕,梁国新,温爱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170.
R249.7
B
1004-2814(2017)02-0179-02
201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