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心动图对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2017-04-04王爱珍朱洪煊岳瑾琢

陕西医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非典型川崎管壁

王爱珍,刘 慧,张 展,朱洪煊,方 玲,岳瑾琢

西安市儿童医院超声科(西安 710002)



超声心动图对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王爱珍,刘 慧,张 展,朱洪煊,方 玲,岳瑾琢

西安市儿童医院超声科(西安 71000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提高临床对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120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并分析冠状动脉损害情况。结果:120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儿中,冠状动脉内径正常42例,占35%,管壁光滑;冠状动脉受累78例,占65%。其中29例冠状动脉未见明显扩张,占24%,内膜轻度增厚,回声模糊,不均匀;38例冠状动脉扩张,占31%;11例冠状动脉瘤,占9%。结论:超声心动图能为临床早期诊断非典型川崎病提供依据,使患儿得到及时治疗,早期治疗可减轻冠状动脉进一步损害。超声心动图能动态观察冠状动脉病变,对疾病的长期随访及预后判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主要发生于婴幼儿,以全身中小动脉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非典型川崎病是指未达到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这部分病例症状轻,体征少,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约占到川崎病的20%~30%,易误诊[1]。本研究对120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以探讨超声心动图对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近年收治的非典型川崎病患儿120例,其中男84例,女36例,男、女之比约2.3∶1,年龄3月至10岁,平均6.5岁。所有患儿均具备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1984年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6项中只具备其中的4项或3项主要表现。

2 检查方法 使用Philips 7500型及Philips-IE33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患儿平卧位或左侧卧位进行检查。对哭闹不配合,检查前给予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每次0.5~0.6ml/kg,睡眠后检查。常规各切面观察心内结构及各瓣膜活动情况、血流、心包腔有无积液、冠状动脉。根据冠状动脉走行,采用胸骨左缘主动脉短轴切面、左室长轴切面、右室流出道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剑下四腔切面,侧动探头显示左、右冠状动脉各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各段),观察冠状动脉走形、内径,管壁回声强度,管腔内部回声情况,并计算冠状动脉与主动脉根部(AO)内径比值CA/AO。患儿急性期每周复查1次,重症者动脉瘤3~5d复查1次,血栓溶栓每天复查1次,至病情稳定,恢复期每两周1次,以后每月1次,每半年1次,3年后每年1次随访。

3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超声诊断标准

3.1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分级。Kato参照冠脉造影及二维超声图像将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分为4级[2]:①正常:冠状动脉管壁光滑,不存在任何部位扩张,冠状动脉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0.16;体表面积<0.5m2,冠状动脉内径<2.5mm;体表面积0.5~1.0m2,冠状动脉内径<3.0mm;②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轻度损害,内径增宽,但<4mm,CA/AO>0.16,但<0.30;③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相应部位出现球状、囊状、梭形或呈串珠样改变,冠状动脉内径4.0~8.0mm,CA/AO≥0.30;④巨大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径≥8.0mm,病变多为广泛性,属于冠状动脉重度损害,CA/AO≥0.60。

3.2 对于非扩张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判断:正常冠状动脉内膜面光滑清晰,在超声图像上显示为两条平行的线状回声,而超声表现为冠状动脉内膜增厚,回声增强,壁回声不均,亦是冠状动脉损害[3]。

结 果

本组120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儿中,42例(35%)冠状动脉内径正常,管壁光滑,CA/AO<0.16;78例(65%)超声显示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其中29例(24%)冠状动脉内膜增厚,不均匀,模糊,回声增强,冠状动脉无扩张;38例(31%)冠状动脉扩张,单纯左冠状动脉扩张24例(主干扩张10例,主干及分支扩张14例),右冠状动脉扩张 5例,左右冠状动脉均扩张9例;11例(9%)冠状动脉瘤,左冠状动脉瘤6例,右冠状动脉瘤2例 (其中1例右冠状动脉远段动脉瘤),左、右冠状动脉均为动脉瘤3例;2例患儿管腔内可见血栓,10例患儿有心包积液。经本研究观察,扩张的冠状动脉经临床治疗第3周后,管径开始恢复、回缩,仍有2例冠状动脉瘤无变化,仍定期随访。

讨 论

川崎病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为感染或其他因素触发的异常免疫反应。临床表现复杂,病变主要累及全身中、小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的损害,很难与其他疾病鉴别,尤其是非典型川崎病。非典型川崎病疾病的发展过程符合川崎病的特点,近年来发病逐渐上升,冠状动脉的损害程度与典型病例是相似的,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是相近的。非典型川崎病患儿,仅具有川崎病诊断标准中的2~3条主要症状,诊断缺乏特异性方法,故早期诊断较困难。本研究观察的病例,患儿冠状动脉的损害多见于病程的早期。从冠状动脉损害的病理过程分析:病理改变是异常免疫反应性血管炎,分为4期,急性期(1~2周);亚急性期(2~4周);恢复早期(4~7周);恢复晚期(7周以后)[4],呈动态变化过程。本研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早期冠状动脉内径正常,变化不大,而管壁厚度及回声变化较大,显示冠状动脉管壁增厚、回声增强及模糊,内膜不均匀呈波浪状、虫蚀样改变,此为血管壁水肿所致的病理改变,冠状动脉损害较轻有关。如果血管炎严重,引起血管壁内膜弹性板破坏,断裂,脆性增加,不能承受动脉压力则形成动脉瘤。疾病早期特征性的表现多数不可能同时出现,尤其是小婴儿,以致疾病不能早期诊断,早治疗。非典型川崎病治疗同典型病例,即高热的早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可降低冠状动脉瘤发生。本组患儿中冠状动脉瘤发生比例较高,约占9%,这些患儿就诊时间较晚,缺乏特异指标,确诊时间延迟,以致误诊,导致患儿未经正规治疗,未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致使血管炎性反应持续存在,逐渐加重,导致冠状动脉瘤发生率较高,病变程度严重。川崎病患儿中,冠状动脉损害较轻的病例,病变恢复多在1个月左右,扩张的冠状动脉内径回缩,病变逐渐恢复正常。通过对患儿的定期随访,可以动态观察冠状动脉损害治疗前后的病情演变过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受损情况,超声检查不仅局限于检测出冠状动脉有无扩张,重要的是在冠状动脉受损的急性期,观察冠状动脉内腔面是否光整清晰,平行的线状回声是否均匀,早期检出有无异常,使临床做出早期诊断,对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有研究发现,病变严重者,部分冠状动脉瘤患者,不仅存在病理组织学改变,还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故恢复时间长,因此成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非典型川崎病临床容易误诊及漏诊,尤其对冠状动脉远段病变的观察,故冠状动脉病变就成为诊断非典型川崎病的重要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较高分辨率探头,检测更准确、精确,再加上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快速、安全、经济、重复性好等优点,已成为临床诊断及监测川崎病心血管损害的重要方法。

[1] 蔡江涛,韦曙东,白 梅,等.超声心动图在非典型川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7):509.

[2] 黄福光,黄品同.胎儿与小儿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6-387.

[3] 王玉君.白虎汤治疗川崎病32例[J].陕西中医,2011,32(11):1458-1459.

[4] 周永昌,郭万学.儿科超声[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44-245.

(收稿:2015-12-20)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冠状动脉疾病/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彩色

R725.5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01.008

猜你喜欢

非典型川崎管壁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非绝缘管壁电磁流量计的权重函数仿真分析
水辅助共注塑弯管壁厚的实验分析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探讨
管壁厚度对微挤出成型的影响分析
非典型纤维黄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