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草地牧鸡灭蝗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7-04-04黄子杰

兽医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民乐县棚舍蝗虫

黄子杰

(甘肃省民乐县畜牧兽医局,甘肃民乐 734500)

浅谈草地牧鸡灭蝗技术研究与应用

黄子杰

(甘肃省民乐县畜牧兽医局,甘肃民乐 734500)

甘肃省民乐县于2010年开始试验推广草地牧鸡灭蝗技术,多年来,全县10个乡镇,5个村,10个农户,牧鸡4.2万多只,护草2多万hm2。节省灭蝗经费20万元,挽回牧草损失3.54万kg,折合经济效益300万元;牧鸡增收105万元;节省饲料8.2万kg,节约支出10万元;共获得经济效益415万元。

草地牧鸡;灭蝗;损失

1 民乐县试验示范区概况

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张掖市东南部。全县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589~5027m。自南向北依次呈现三大自然景观:即南部为天然森林和草甸草原;中部是农业生产地段;北部为半荒漠、荒漠草原。我县气候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200mm,无霜期120 d,年平均温度6.5℃。总面积36.87万 hm2,天然草地7.688万hm2。

2 草地蝗虫的发生及危害

近年来,草地发生蝗虫15余种,以中小型植栖性散居型种群为主,密度大时迅速向周围扩散,虫口密度15头/m2,高发地段达到65头/m2。优势种为笨蝗、狭翅雏蝗,常见种有大赤翅蝗、宽翅曲背蝗、毛足棒角蝗、短星翅蝗和小翅雏蝗。每年发生面积2万hm2,可损失牧草3.54万 kg,相当于40只绵羊1年的食草量,造成经济损失2万多元。

3 牧鸡灭蝗的试验与推广

2010年7月10日至9月20日在民联乡复兴村开展了草地牧鸡灭蝗试验。试验天然草地面积为1万hm2,主要植物有羊茅、丛生隐子草、针茅、猫尾草、棘豆、花苜蓿等,覆盖率62.5%,平均株高0.23m,试验前蝗虫平均密度25头/m2。

参加试验共10户农民,雏鸡是经过牧鸡灭蝗项目引进的6000只柴鸡,经过70d放牧虫口密度下降到2.3头/m2,防治率达到90.8%。

4 草地牧鸡灭蝗的成效

草地牧鸡灭蝗就是利用鸡与虫之间具有食物链关系的原理,把鸡群运到草地上放牧,控制蝗虫种群数量,保护草地资源的一项环境友好型生物灭蝗新技术。克服了农药防治成本高、污染大、药残多、杀天敌等弊端,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4.1 经济效益

1~2个牧工可牧鸡600只,每天可防治403hm2以上,放牧期内可防治草地蝗虫2.8万hm2。投资总额4680元,育成率按90%计算,可得到育成鸡540只,每只按8元计算,价值4320元。扣除这部分养鸡收入,平均每亩防治成本只有0.15元,比农药防治成本1元/667m2节省0.85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4.2 生态效益

应用化学药物灭蝗,不仅成本高,而且污染环境,对人畜有害不安全,易造成二次污染,杀灭蝗虫天敌,破坏生态平衡,继而形成恶性循环。应用机械辗压、翻耕、耙压等物理方法灭蝗,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高、灭效低。应用牧鸡灭蝗技术,克服了药物灭蝗和物理灭蝗的缺欠,对草地不造成任何污染,对人畜及蝗虫天敌安全,既保护了自然界生物链的正常运转,又保护了草地的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4.3 社会效益

4.3.1 草地增产 应用草地牧鸡灭蝗以后,蝗虫密度下降90%以上,牧草当年减轻了蝗虫危害,挽回牧草损失,第二年后,天然草地可增产牧草20%。

4.3.2 提高蛋鸡产蛋性能 据观察,草地牧鸡灭蝗或捕蝗喂鸡,均无不良反应,而且蝗虫营养丰富,能够促进鸡的生长发育。放牧养鸡由于草地上的青绿饲料多,蛋白饲料丰富,野外空气新鲜,比笼养的鸡产蛋早42d左右,产蛋率平均在68%以上,高出15%以上。

4.3.3 提高蛋鸡的蛋、肉品质 捕食蝗虫后鸡所产的蛋,蛋黄呈深黄色,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市场上销售比喂饲料笼养鸡蛋多卖5元/kg。草地牧鸡灭蝗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社会增加了无公害保健型鸡肉、鸡蛋产品,促进养鸡业发展,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

5 草地牧鸡灭蝗技术要点

5.1 牧前准备

①雏鸡。牧鸡品种要选择身体灵活、觅食性强的柴鸡。一般要在5月上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出雏,雏鸡在喂饲或进笼时,用固定声音调驯,使之形成条件反射,以便放牧时鸡能“召之即来”。②设备及用品。牧场较远需在草地过夜的应准零时饲养场地,根据鸡的饲养量准备鸡笼,水槽等物品。③牧前做好防疫。

5.2 放牧时间

7月上旬左右,待雏鸡70~75日龄,个体重400~500 g,气温达到20℃以上时,开始到草地放牧,至9月末结束,大体放牧70d左右。

5.3 牧场选择

选择放牧的草场平均每平方米要有蝗虫或其他害虫(如甲虫类)10头左右,无噪音,附近应有水源,草场面积应在100 hm2以上,可牧鸡400~500只,以保证采食量。鸡群大小按草场面积和蝗虫数量确定,一般每群鸡600只为宜,需牧工1~2人。

5.4 放牧方法

常用的放牧方法有两种:一是棚舍固定,以棚舍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觅食。二是棚舍不固定,采用游牧的方式,每天随鸡取食过的草地向前移动。两种方法牧鸡的时间基本相同,每天早晨5~6时,给水后放牧,到10时左右用信号召回鸡群饮水后休息,下午3时后再给水放牧,直到天黑前,召回鸡群给水、补料,进圈过夜。也可整天放牧,早晚各给水、补料1次,放牧期间再给水2~3次。发现病弱鸡应及时隔离舍饲;雨天不出牧,正常给水、给料;放牧时应精心看护,做到“人不离鸡”,以免鸡群走散或遭天敌袭击,调训信号及人员要固定,这是牧鸡灭蝗是否成功的关键。此外,还应特别注意防止暴雨袭击。

总之,草地牧鸡灭蝗是一项经济、安全、环保、有效的生物防治蝗虫新技术,在我国北方草原牧区、半农半牧区及山村农区应大力推广。

[1] 于海清,于向东,王雪姿,等.草地牧鸡灭蝗技术研究与应用情况的报告[J].现代畜牧兽医,2006,(8):20-21.

猜你喜欢

民乐县棚舍蝗虫
你真的认识蝗虫吗
新丝路
滦平县合同肉鸡规模养殖模式对养殖效益的影响与发展方向
都2020年了,人类为啥还拿蝗虫没辙?
甘肃省民乐县第八届“思温杯”师生书画大赛优秀作品选登
扶贫结出教育“幸福果”——民乐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旱鸭养殖新模式改良土壤探讨
人多势众的蝗虫
蝗虫
如何修建肉鸭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