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尾巨桉木屑栽培白背毛木耳试验

2017-04-04柯丽娜方捷生张志鸿赖碧梅

食用菌 2017年2期
关键词:淋水原种木屑

袁 滨 柯丽娜 方捷生 张志鸿 赖碧梅

(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漳州363005)

福建栽培白背毛木耳的原料85%是阔叶树杂木屑,当地菇农一般都是提前购进木屑,在室外堆积3 个月以上,反复淋水使有害物质如多元酚和树脂成分溶出去除,之后方可用作培养料。由于福建食用菌栽培规模大,木屑需求量非常大,当地木屑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只好从江西等地购进木屑,由于运费等因素,导致木屑的价格高,生产成本上升[1,2]。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和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菌林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缓解菌林矛盾,是当前农林科技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紧迫课题。桉树是桃金娘科桉树属的总称,是世界性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树种[3-4]。我国南方地区大面积引进和种植了澳大利亚的尾巨桉等桉树品种,成为全球造纸原料的最大产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福建漳州市现有尾巨桉等桉树速丰林17.3 万hm2,占林地面积的20%,是福建省最大的桉树速生丰产林基地[5-7]。桉树因其材质富含芳香油等不利于食用菌生长的物质,其木屑作为白背毛木耳栽培原料时,需在室外堆积,长时间反复淋水,直至木屑堆流出的水由酱油色变淡后才可使用[8]。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水资源,还会产生大量废水污染环境。鉴于此,有必要改进尾巨桉树木屑处理方式。近两年来,笔者通过反复试验,总结出一种桉树木屑简易处理办法,2015年利用该法指导生产的2 万瓶菌种及栽培的45 万袋毛木耳,均取得很好效果,2016年该技术得到迅速推广。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①白背毛木耳漳耳43-28。②尾巨桉木屑、常规生产上应用的阔叶树杂木屑(对照)。

1.2 供试配方原种配方:①尾巨桉木屑配方为尾巨桉木屑82%,麸皮15%,轻质碳酸钙2.5%,石灰0.5%。②常规配方(对照)为杂木屑82%,麸皮15%,轻质碳酸钙2.5%,石灰0.5%。

栽培料配方:a 尾巨桉木屑配方为尾巨桉木屑85%,麸皮12%,轻质碳酸钙3%。b常规配方(对照)为杂木屑85%,麸皮12%,轻质碳酸钙3%。

1.3 试验方法

1.3.1 尾巨桉木屑的预处理 提前2个月左右购进尾巨桉木屑,放置于大棚内,堆高3~5 m,淋水,待堆边缘有水将流出时即停止淋水;一周后用铲车翻动木屑(效率高,翻堆成本低),在翻堆的同时要淋水,尽量使木屑吸水充分均匀,仍建3~5 m 高的木屑堆;半个月后再次翻动木屑,若木屑堆水分还不够,可继续在翻堆的同时适当淋水,之后再间隔半个月左右翻堆1~2 次,共翻堆3~4 次,之后的尾巨桉木屑即可用于白背毛木耳栽培。

1.3.2 杂木屑的预处理 按照常规方法对木屑进行预处理,即提前3个月以上购进杂木屑,一次性淋透水后在室外堆放日晒雨淋,期间还要不定期的补水。

1.3.3 原种制作 按配方将培养料拌匀,装入750 mL玻璃瓶内,每个处理200 瓶,3 次重复。培养料置于0.14 MPa 高压锅内灭菌2 h;冷却后接等量种,置于25℃菌种房内培养。记录菌种萌发情况、菌丝生长长势、菌丝生长速度。

1.3.4 栽培料袋制作 参照常规方法,按配方将培养料混匀建堆发酵。发酵结束后装袋,袋规格17 cm×38 cm,每袋装干料500 g,每个处理8000 袋,3 次重复。常压灭菌10 h,冷却后接等量菌种。随机区组排列,菌丝培养、出耳管理等同常规。

图1 试验场景(左)及原种菌丝(右)对比

图2 栽培袋发菌对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原料预处理时堆料温度变化的比较试验方法处理的尾巨桉木屑料堆温度普遍要高于对照组,温度监测结果显示:尾巨桉木屑每次翻堆第2 天后堆内温度逐步上升,一般在第9 天达到最高50~52℃,该温度会保持若干天,之后缓慢下降。因此一般需要间隔7~15 d 翻堆一次,确保料堆温度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在45℃以上,从而保证预发酵的温度需求。尾巨桉木屑翻堆时会产生较明显的芳香烃类物质气味,经过3~4次的翻堆发酵预处理后,木屑色泽变深,质地软化明显。而常规方法处理的木屑,淋透水后堆置一段时间,料堆温度会缓慢上升,但一般最高温度不超过42℃,且由于需要经常淋水以去除有害物质,因此大多数时间料堆内温度与外界相差无几,不存在发酵现象。这表明,间隔一段时间翻动木屑堆有助于提高料堆温度,促进木屑预发酵,加速分解木屑所含的芳香烃类有害物质。

2.2 原种菌丝生长情况的比较从表1、图1 可以看出,毛木耳可以正常利用本方法处理的尾巨桉木屑。试验配方的菌丝萌发时间、菌丝密度等均与常规原种配方相当,污染率也没有增加,而菌丝生长速度则比对照要稍快些,但两者无显著差异。

表1 在不同原种培养基上毛木耳菌丝生长状态比较

2.3 不同栽培料栽培白背毛木耳结果比较试验表明,尾巨桉木屑菌丝满袋时间为48 d,比对照早2 d,菌丝外观洁白、浓密,粗壮无异常(图2),这可能是由于尾巨桉木屑材质较松软,经发酵处理后的基质有利于白背毛木耳菌丝的生长。尾巨桉木屑料栽培白背木耳的污染率只有0.8%,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总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稍高于对照,但没有显著差异。

表2 不同栽培料栽培白背毛木耳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尾巨桉木屑经过发酵预处理后可以替代常规的阔叶树杂木屑栽培白背毛木耳,毛木耳菌丝长势和产量不会受到不利影响。原因可能是尾巨桉木屑发酵预处理后,其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单宁、树脂等在45℃以上堆温时被分解转化,之后又加入麸皮等辅料再经过约1 个月的发酵(期间翻堆3~4 次,温度高达63~75℃,且培养料还会经过约10 h的常压灭菌,有害物质已基本挥发、分解掉了,对白背毛木耳菌丝不会造成影响。尾巨桉木屑是完全可以替代阔叶树杂木屑栽培白背毛木耳的。

直接利用发酵预处理的尾巨桉树木屑经高压灭菌制作原种时,菌丝长速、长势及污染率与对照基本相当;而栽培料又再经过了约一个月的高温发酵,并常压灭菌10 h,其菌丝长速、长势、产量均要优于对照,污染率显著降低。这表明无论是低温发酵(45~52℃),还是高温发酵(63~75℃),均有利于尾巨桉木屑芳香烃类物质的分解转化。

该方法处理尾巨桉木屑时,不会产生废水,有利于环境保护。相比较于传统的木屑处理方法,尽管用于喷淋尾巨桉木屑的水很少,但由于定期翻动尾巨桉木屑,可以使木屑堆上下内外的木屑充分混合,且水分不足时人工补水。因此可以保证尾巨桉木屑湿度较均匀,不会出现干湿不均或结块现象;同时由于定期翻动堆料,可以促进尾巨桉木屑堆内微生物充分发挥活力,达到软化尾巨桉木屑的目的,避免了传统处理方法时由于木屑长期堆积而处于厌氧发酵状态。由于尾巨桉木屑前发酵充分,用于栽培白背毛木耳时栽培袋污染率低,产量也有一定提高。

猜你喜欢

淋水原种木屑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木屑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工程淋水检验技术初探
顶板透水再增一重“保险”
顶板淋水主斜井预应力注浆锚索堵水支护加固试验
油页岩与木屑混合热解特性研究
橡胶木屑基活性炭—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