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诗画”理解灵动阅读教学
2017-04-04祁华忠
祁华忠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标的落实,对语文课程的本质、本体和本色的思考与探索也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当下的语文课堂突出了语言文字的实践与教学,拥有语文味儿的课堂开始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但是我们也发现很多教学并没有基于语言的本质与诗意进行,而在进行纯技巧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有的课则直接上成了所谓的语文知识课。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我们从来不缺少所谓的“语用知识”,我们真正所缺的,恰恰是以何种方式、何种策略、何种类化的模式传授语用知识。这就涉及到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技巧问题。笔者进行基于“诗画”理解的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还语文教学以诗情画意、情趣盎然,让语文教学灵动而丰盈起来。
一、基于“诗画”理解的阅读教学方向
诗画:本课题首先理解为“诗”加“画”。语言的发生源自于精神的追求。维特根斯坦说,语言是诗歌的语言。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也就是,人的精神如诗。从这方面讲,语言教学首先是一种诗的教学。另外,根据语言起源的研究,语言的发生首先是对大自然的模仿。人类通过对大自然的模仿而传递信息,逐渐产生了语言符号。语言是流动的美学建筑,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其次,语言文字的起源也同图画有关。因此,语言的教学其实也是语言的美术教学。
阅读:根据课程标准的阐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个途径的载体自然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本,而这些文本自然是由一层层精神、一个个画面构成的,是由一个个如诗如画的文字排列而成的。
阅读教学:根据课标的阐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的载体自然也是文本和语言。
综上所述,基于“诗画”理解的小学阅读教学研究,指的是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的“诗画”本质,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深邃以及对世界的诗意描摹,从而在美学层面上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基于“诗画”理解的阅读教学追求
“诗画”语文为学生开启了进入文学世界的窗户。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叫人变得更好。”“诗画”语文阅读教学是一扇基于语言的“歌音”特质的窗户,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对于人类生命的文饰性功能。
“诗画”语文的教学为学生打下了诗意的底子。语言从狭义上理解,就是诗意性的声音,从广义上说就是语言文字,这是张志公先生对于语文的理解。因此,我们提出“诗画”语文的目的,是通过概念的呈现,表达我们对语文本质的理解,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打下诗意的底子,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海德格尔所说的“语言乃是通向诗之途”。
“诗画”语文旨在追求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圆融。追求诗与思、工具与人文的有机统一。“诗画”并非只是语文教学的诗情画意,并非只是语文教学的浪漫情怀。“诗画”实际上是对语文本质的一种比喻,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教学方法的设计的一种指引,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真正感受语言的魅力,乃至于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形成真正的语言素养。
三、基于“诗画”理解的阅读教学探索
在关注儿童文化的视野之下,开发基于“诗画”理解的阅读课程,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与精神成长,丰富小语课程教学风格和教学体系的建设,是笔者一直以来的追求和探索。下面笔者以《水》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1.师:让我们走近“勺水冲凉”的场景。哪些句子写出了他们冲凉时的快乐?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感受和体验吗?仅仅是一缕水的气息,就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独有的清凉。
(学生朗读体会)
2.师:让“我们”舒服得“啊啊”大叫起来,“我们”兄弟四人会叫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啊啊”大叫起来?
师:如果老师请同学们当一回摄影记者,拍下孩子们勺水冲凉的感觉,我似乎听到这画面有声音向我们传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这种舒服的感觉表达了出来)
引读: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起来。让我们都痛快得“啊啊”大叫起来。让我们都幸福得“啊啊”大叫起来。
师:这清凉的水,轻柔的风,正像母亲的爱一样滋润着“我们”,让“我们”感到如此幸福!
3.师:一勺水倾注而下,从头到脚,也许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可作者却用了130个字把这种独特的感受表现了出来。作者是如何把冲凉时那种美妙的感觉表达出来的,请你们抓细节来体会,感受细节带来的魅力。
(学生交流细节)
4.师:你觉得哪个细节最有魅力,写出了冲凉时的美妙。
(学生充分交流,聚焦“滑”,圈出“滑”字。师板书:滑。)
师:(播放小溪的声音)听——假如有一条小溪流滑遍你的全身,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
师:“滑”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生:感觉到水的轻柔舒服滋润。
生:有一种抚摸的感觉。
生:舒服、惬意、幸福、轻柔、滋润……
师:为什么不用“流”呢?
生:感觉到水流得很慢,因为兄弟四人皮肤十分干燥。
5.教师配乐朗读。
师:也许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这种“滑”字带给我们的美妙感觉,让我们闭上眼睛体验一下。
(配乐引读,将片段中的文字作诗化处理。)
6.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种诗一般美妙的感觉,让我们来感受这种诗一般美妙的语言。
女生配乐朗读: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 /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 /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 /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师:这神奇的水啊,只需一勺,就让“我们”四兄弟获得了整条小溪流的畅快与清凉。这珍贵的水啊,它能使每一个毛孔都张开贪婪的嘴巴,使“我们”全身血管里的血的流动在加快。
7.师:你能学习这种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吗?(生练笔后,师选择生的片段进行点评。)
从上述片段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沉浸在诗情画意的语言环境里。为了帮助学生感受雨水带来的幸福感受,笔者变换了文字的排列方式,使之变成了一首小诗,体现出丰厚的人文底蕴和广阔的阅读视野。教师善于找到解开文本的钥匙,学生自然会控制不住表达的欲望,他们或者朗读,或者言说,或者写作,语言运用不再是一种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诗意的流淌,是一种生命的绽放,他们会形成自我的表达逻辑。当学生徜徉在优美的文字中,笔者能看出他们成长的收获,或别具一格,或深刻感人,我深深地知道那是一种柳暗花明的狂喜,是一种生命成长所发出的拔节的声音。就这样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之间走了一个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