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性分析腰椎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2017-04-03智润林
王 堃,智润林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骨科,山西太原030009)
回顾性分析腰椎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early infection of incision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cervical spine
王 堃,智润林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骨科,山西太原030009)
目的:研究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切口早期感染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4年4月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8例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3例行切口病灶扩大清除术,2例给予内固定物取出及创面引流灌洗治疗,3例局部换药处理,均未导致深部腰椎间隙感染发生。8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均愈合,平均随访1年3月,未见感染复发者。结论:糖尿病、术后平卧持续压迫切口、脑脊液漏以及腰椎二次手术瘢痕切口是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感染裂开的高危因素。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行彻底清创辅助局部换药(对糖尿病病人同时行血糖控制)并抗生素治疗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有效性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腰椎管狭窄;脑脊液漏;腰椎内固定术;清创;切口感染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是临床较少见的并发症[1-2]。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发生可能是灾难性的,严重可导致患者的肢体残疾、骨髓炎、脊柱假关节形成等。有报道称腰椎内固定术后的感染发生率在1%~20%之间。近些年来腰椎后路内固定技术发展迅速并且这项手术方式在全国各个医院广泛应用,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率也持续上升。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7月-2014年4月8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0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腰椎疾病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感染患者8例,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55~71岁,平均62.28岁。椎管狭窄患者3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二次手术患者2例,老年性多发腰椎骨折患者1例。8例患者均行脊柱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术。我科采用山东威高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系统,螺钉粗细约为65~70 mm,长度约40~45 mm。其中3例患者术后第2天换药见切口部分发黑坏死,2例患者术后第3天换药见切口部分红肿,3例患者术后发热换药见切口红肿伴局部渗出。其中伴糖尿病患者5例,且术后平卧未及时翻身切口受压患者3例,腰椎二次翻修手术瘢痕切口患者1例,脑脊液漏患者2例。
1.2 伤口感染诊断标准
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明确诊断。全身情况:患者一般有发热症状,体温高达39℃,部分伴有畏寒症状,部分患者因饮食不佳而导致电解质紊乱。局部情况:切口局部红肿或受压发黑坏死,伤口渗出淡黄色液体或脓性分泌物,局部有窦道形成,强迫体位,局部压痛,深部叩击痛。实验室检查主要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升高,并且腰部MRI及ECT有助于明确诊断。切口细菌培养阳性有助于诊断。但部分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阴性亦不能排除感染存在。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立即给予切口局部清创,避免感染向深部扩散,保证创面引流通畅。拆除部分缝线,敞开伤口,彻底去除坏死组织及炎性肉芽组织,双氧水及稀碘伏盐水反复冲洗创口,术中取标本行细菌培养及敏感药敏试验。其中6例感染患者术中见感染较表浅,未见内固定物裸露,内固定物无松动。感染未波及内固定物及椎间融合器及深部组织,故给予保留内固定物及椎间融合器。2例内固定外露行内固定物取出。清创术后均给予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抗厌氧菌抗生素,待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回报后改用敏感抗生素继续治疗,同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彻底清创及放置引流管,并可行局部抗生素灌洗治疗。
1.4 实验室检查
清创术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术后5~20 d发生伤口疼痛,局部发黑坏死或红肿,皮温高,部分伤口裂开流脓或有炎性渗出,5例患者有过发热,其中2例体温高达39℃并伴畏寒(白细胞计数1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血沉44~106 mm/h,C反应蛋白30~150 mg/L)。术后DR示椎弓根螺钉均未松动,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细菌培养3例阴性,2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粪链球菌。
2 结果
二次清创手术后行隔日换药治疗,3例行局部抗生素灌洗治疗,8例患者抗生素治疗10~14 d,平均12 d。停用抗生素标准为体温连续正常3 d,白细胞计数正常,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患者均随访15个月,感染无复发。
3 讨论
腰椎退行性变,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腰椎骨折,患者一般年龄较大,病史较长。通常认为糖尿病患者、老龄患者是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高危人群[3]。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或心血管系统疾病或慢性肺部疾病,全身一般情况差,而内固定手术位置普遍较深,手术时间长,病变椎管需暴露范围广,手术组织损伤大。出血多,且手术参与人员较多,导致术后切口或深部组织感染概率增大。感染与手术操作、器械消毒及患者身体健康状况有关。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术后脑脊液漏、术后血糖控制不佳、术后未及时翻身,切口长时间受压局部缺血坏死亦是切口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
感染一旦确诊,要求严格卧床,腰部制动,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病人严格控制血糖,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换用敏感抗生素[4],并早期行创口清创术,彻底去除坏死及炎性组织,必要时行创面引流局部抗生素灌洗疗法。抗生素在拔除引流管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及血沉和C反应蛋白正常3 d后停用。如多次清创及灌洗治疗无效应去除内固定物。全身和局部使用抗生素为大家所共识,内固定物是否去除、创面是否一期缝合仍有分歧[5]。
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是腰椎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往往承受巨大的心理及生理痛苦,早期诊断,局部彻底清创并应用足量的抗生素是控制感染的必要方法。微创和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首要条件,术后给予患者治疗基础疾病,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术后避免切口长时间受压是预防该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1]赵志杰,唐国军.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治[J].实用骨科杂志,2013(12):89-91.
[2]Bose B.Delayed infection after instrunmented spine surgery: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Spine,2003,3(5):394-397.
[3]明江华,钟俊,王纲,等.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6):366-367.
[4]Walters R,Moore R,Fraser R.Penetration of cephazolin in huma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J].Spine,2006,31(5):567-570.
[5]田耕,陈仲强,周方,等.脊柱术后伤口深部感染的处理[J].脊柱外科杂志,2005,43(2):229-231.
(编辑:张 凡)
R614
A
1671-0258(2017)04-0041-02
王堃,主治医师,E-mail:58337695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