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篇衔接的《给英格兰人的歌》解构

2017-04-03周慧霞王明新谢睿堃

关键词:雪莱英格兰语篇

周慧霞,王明新,谢睿堃

(1.山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淄博255000;2.中国石油大学 文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基于语篇衔接的《给英格兰人的歌》解构

周慧霞1,王明新1,谢睿堃2

(1.山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淄博255000;2.中国石油大学 文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以雪莱的《给英格兰人的歌》作为语料,运用语篇衔接理论,从语篇外与语篇内两方面研究作品的语篇衔接,发现作品的各种衔接,对读者研读作品语篇内部结构、领会作品主题意义与美学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雪莱;《给英格兰人的歌》;语篇衔接理论

众所周知,《给英格兰人的歌》(A Song: Men of England)创作于1819年8月的意大利,是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具有战斗性的政治抒情代表作,是雪莱创作的许多抒情诗中的重要作品之一。作品抨击了英国血腥黑暗的社会制度,鞭挞了统治阶级的暴政,呼吁劳苦大众团结一致,积极反抗剥削与压迫。雪莱的《给英格兰人的歌》写于“皮特卢屠杀”事件之后,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期待,具有强烈的政治号召性,成为英国工人运动的一首赞歌。

一、关于语篇衔接理论的内涵

语篇衔接(Textual Cohesion)最早的研究者是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1960年雅各布森在研究文学语篇时,对句法结构与重复形成的排比现象进行了分析[1]21。1964年,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 Halliday)将“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2]303。1976年,韩礼德与哈桑(R. Hason)共同出版了《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指出“衔接”是一种语篇语义关系,系非结构性成分表现句子之间连贯的意义联系,而且列出了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五种衔接[3]36,使衔接理论受到学术界高度重视。1985年,韩礼德与哈桑在他们合著的《语言、语境和语篇》(Language,Context and Text) 中,拓宽了“衔接”的研究视域,把“衔接”分为两种:结构性衔接与非结构性衔接。结构性衔接涵盖平行结构、主位和述位结构以及新信息结构;非结构性衔接又划分为成分关系衔接与有机关系衔接。而成分关系衔接有四种,分别是指称、替代、省略及词汇衔接,其能构成同指、同类及同延关系;有机关系涵盖连接、延续关系及相邻对等[4]43。胡壮麟最早将“语篇衔接理论”传入中国,标志性成果是其1994年出版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胡壮麟探究了“多层次衔接”模式,提出该模式涵盖社多个层次,像符号层、语义层、结构层、词汇层等。同时,他还把“及物性结构”也视作一种“衔接”,将语音也纳入“衔接”范围[5]65。

张德禄和刘汝山将“衔接关系”研究拓展到语篇外部,将其划分成语篇内部衔接以及语篇和语境之间的衔接[6]54。通过对中西方语篇衔接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从语篇外衔接和语篇内衔接进行具体的诗歌衔接分析。其中,语篇外衔接主要为意识形态和语境;而语篇内部衔接涉及六个方面:涵盖整体、语音、词汇、语法、语义以及结构衔接。

二、《给英格兰人的歌》的语篇衔接特征分析

(一)语篇外衔接

语篇外衔接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和语境方面。“衔接不仅是组织语篇内部由语言形式体现的意义之谋篇意义,而且还是把语篇与语境联系起来的谋篇意义”[7]23,也就是说,衔接具有谋篇意义,作者会在谋篇时把语篇与个人的意识形态、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情景语境联系起来,因此,语篇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学作品创作和理解的基础,其奠定整部作品的基调,同时也是解读作品意图、结构和潜在逻辑关系的基础。

雪莱的《给英格兰人的歌》创作于皮特卢屠杀(Peterloo Massacre)之后。创作背景是:1819年8月16日,英格兰曼彻斯特圣皮特广场发生了一场震惊海内外的血腥惨案。因为镇压群众集会的军人,部分曾经参加过滑铁卢战役,该惨案被群众讥讽为皮特卢屠杀。而惨案的背景是:英国在结束了1815年对法国战争之后,国内经济萧条,政府变得越来越反动,引致民众强烈反对。激进派要求进行民主改革,8月16日,约8万人相约聚集在圣皮特广场,强烈要求对选举制度进行改革,废除一系列相关增加民众义务、限制民众权利的法律。曼彻斯特市长下令镇压。军警和骑兵肆意杀害和踩踏无辜民众,造成11人身亡,受伤者达400余人。这一血腥事件发生后,当时受邀前来广场演讲的激进政治家亨特等被当局以谋叛罪名判处两年监禁。当年11月,英政府进一步限制民众权利,通过了禁止集会等六项法案,这激起了更强烈反抗。1820年4月,6万多人在格拉斯哥进行政治大罢工。诗人听闻“皮特卢屠杀”事件后十分激愤,一改过去的“非暴力革命”主张,提倡暴力革命,并在诗中把自己想象成站在高台上的演讲家,向台下聚集的民众发表革命性演说,号召英格兰人民拿起武器与那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进行斗争,以期唤醒民众觉悟,奋起反抗。

(二)语篇内衔接

语篇内衔接包括整体衔接、语音衔接、词汇衔接、语法衔接、语义衔接、结构衔接六个方面。

1.整体衔接

《给英格兰人的歌》全诗共有8节,每节4行。前4节雪莱接连反问了6个问题,通过反问问题的方法唤醒民众正视严酷、血腥的现实,看透剥削阶级寄生吃人的本质;第五节诗人生动、深刻地描述了两大对抗阶级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明确指出了现实社会的不公——劳者不获,获者不劳,极大启发了劳苦大众对不公平社会的充分认识,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愤慨情绪;作品的高潮在第六节,雪莱呼吁英格兰民众勇敢地拿起武器,积极主动地反抗剥削和压迫;最后两节,诗人一转前六节激愤的语气,运用反语手法提出:若不奋起抗争、一味隐忍,甘受盘剥与压迫,那么劳苦民众的下场只能有一个——贫穷死亡,而英格兰这个美丽的国度也会因其广大民众备受剥削与压迫,而绝对没有美好的未来。

在作品中,雪莱把英国划分成两大对抗阶级——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并将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对比描述——解决这个矛盾应采取的办法以及麻木不仁的后果,这种贯穿全篇的“矛盾、办法及后果”式的逻辑关系,使诗人激愤的情感在文字间层层递进。当然,这也可以被认为是受压迫的英格兰人民对社会矛盾的认识过程。这些矛盾的描写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统治阶级残酷、贪婪的本性,肯定了广大劳动人民是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表达了诗人“暴力革命”的政治主张,也衬托出雪莱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期待。

2.语音衔接

语音衔接是借助反复使用完全相同或者相近音素来实现的。因为诗歌类语篇和其它类型语篇的主要区别在于讲究节奏格律和音韵,语音层面的衔接在诗歌作品语篇中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构成诗歌语篇连贯的关键。“广义的语音模式既包括头韵(alliteration)、半谐韵(assonance)、辅韵(consonance)、正韵(rhyme)等,也包括韵律和抑扬格等”[5]168。

《给英格兰人的歌》基本格律为四步抑扬格,铿锵有力的节奏让读者精神振奋。从每行的末尾词上看,整首诗共有15个尾韵,构成作品在语音层面上的前后呼应衔接。AABB式的韵脚使作品读起来短促、雄健、有力,增强了阅读的节奏感,切合作品的内容:雪莱把自己想象成站在高台上的演讲家,向台下聚集的民众发表革命性演说,号召英格兰人民拿起武器和那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作斗争。同时,这也让作品读起来铿锵有力,吟诵几遍,即可上口,实现了口语与书面上的衔接。

要注意的是,虽然整个作品的韵律结构为AABB式,但作品最后两行却分别以美丽的(fair)和葬身窟(sepulchre)结尾,因而是所谓的不押韵。“sepulchre”让全诗的整体格律结构被打破,使受众在收听、诵读或默读时不由自主地予以重视,因而可以突显sepulchre所表达的“葬身窟”这一语义,深化了不反抗就等于自掘坟墓的讽刺意味。

此外,作品采用了较多的头韵、和声以及半谐音。头韵包括:lords,lay,low;drain,drink;weave,wears;deck,dwells;trace,tomb。和声包括:robes,tyrants;weapon,chain。半谐音包括:cradle,grave;shake,chain;plough,hoe;weave,winding-sheet。这不仅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读起来顺口流畅,也能够凸显词义和作品主题。

同时,通读全诗可以看出爆破音b、p、t、d、k、g使用较多,这些强有力的爆破音与雪莱想要表达的主题契合一致:使用铿锵的爆破音,让人在诵读作品时产生急迫、有力的感觉,呼应其呼吁英国民众当机立断,果敢地与剥削级级进行抗争这一主题。

3.词汇衔接

词汇的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互补、整体与部分等关系,是实现词汇层面衔接的主要方式。

重复使用一个单词,或者使用其同义词、近义词,可以使语篇具备有形衔接元素。作品中许多词汇重复出现,比如:ye(12次)、your(12次)、another(5次)、wherefore(4次)、weave(4次)、forge(3次)、toil(2次)、grave(2次)。其中,作品前三节共有四小句使用了wherefore,其作为每个小句的词首使前三节紧密粘连,不可分割,起到上下文衔接作用;连续的反问表现出诗人愤慨的情绪逐渐增强,表达了诗人无比愤慨并号召人民起来反抗社会的极度不公。而ye、your、another作为代词的重复运用,不仅贯穿全文,也明确表明:在这个存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社会,诗人与劳动群众站在同一政治立场,与资本家对立,并且ye和your出现的次数明显多于another,也表明作为劳动群众的“你/你们”在作品中的主体位置与重要性,烘托了作品的主题:号召英格兰人民拿起武器和资本家进行斗争。

此外,词汇重复可以帮助分析出《给英格兰人的歌》这一作品的信息链。信息链包括地点链、人物链、词汇链。其中地点链为英格兰(England),作品中三次提到英格兰,分别为:第一节中“Men of England”、第三节中“Bees of England”以及作品的末句“And weave your winding-sheet, ——till fair England be your Sepulchre”,首句——中间——末句的分布让英格兰贯穿全文,明确这个作品是诗人在“皮特卢屠杀”事件之后的激愤之作,是对当时英格兰社会的辛辣讽刺。同时,根据上文提到的ye、your、another可以分析出作品中的人物链主要为英格兰人民和资本家,这些词汇的重复出现也表现出诗人的政治立场,烘托了主题。至于词汇链,它贯穿全诗,时刻为主题服务。通过分析,作者发现一共有四条词汇链:⑴“耕作”“种子”“播种”“收获”(plough,seed,sow,reap)。⑵“纺织”“锦绣”“穿衣”(weave,robes,wear)。⑶“财富”“发现”“占有”(wealth,find,keep)。⑷“锻造”“武器”“锁链”“反抗”(forge,arms,chain,bear)。这四条词汇链贯穿作品始终,也可以看作是前文整体衔接部分中提到的衔接链(社会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的具体化。诗人通过对比描写,生动形象地揭露了英国统治阶级贪得无厌的本性以及英国劳苦大众需要以暴力手段反抗剥削和压迫的紧迫性,同时也表达了雪莱“暴力革命”的政治主张,衬托出作品的主题以及雪莱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作品中还频繁使用同义反义词以及词义互补以取得衔接效果。

相近词的使用包括:第四节中的leisure、comfort、calm和pain、fear;第二节中的drain和drink;grave、tomb和sepulchre。其中,第四节中的leisure、comfort和calm表面上是从劳动人民的角度进行说明,实际却是对资本家生活状态的讽刺,反讽当时社会的不公: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却处境艰难;资本家无所事事却生活安逸。这一组词既是承接上文,对诗歌前三节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总结,也是对下文诗人运用对比手段具体描写社会不公的开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资本家的痛恶。而第二节中的drain和drink语义分别为“榨取”和“喝”,二者意思近似,相互呼应,揭示了寄生阶层榨干民脂民膏、喝干劳苦民众鲜血的恶劣嘴脸。至于grave、tomb和sepulchre,这三个词分别位于第二节和最后一节,同为“坟墓”之义。词语的衔接烘托了作品的主题:英格兰人民需要反抗,否则便是灭亡。

反义词方面,像第五节中的weave和wears及第七节第二行中的deck和dwells。这两组词的意义迥然不同,weave和deck映射了劳苦民众纺线织布、修建房屋的过程;而wears和dwells则反映了剥削阶级不劳而获,剥夺他人劳动成果的无耻行径,从而进一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以及贯穿作品始终的诗人对此的激愤之情。

至于词义互补,相关的例子包括drones和Bees、cradle和grave。这两组词彼此构成互补词。其中drones和Bees分别位于第二节和第三节,两者遥相呼应。诗人运用自然界中两者的自然关系,将劳动人民喻为辛勤劳作的“工蜂”、剥削阶级被喻为懒惰的“雄蜂”,生动形象地点破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压迫与被压迫关系,再次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而cradle和grave这一对互补词更是体现了英格兰劳动人民的生存困境。cradle为“摇篮”之义,代表生命之初;grave为“坟墓”之义,代表生命之末。结合所在诗句来说,英格兰劳动人民的一生都在辛勤劳作,没有间歇,二者时间上的对比也是对统治者的讽刺及憎恶,同时也肯定了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此外,这种对比也与作品的整体基调相吻合。如文章开头所言,在作品的最后两节,诗人一转前六节激愤的语气,采用反语的手法道出不斗争即灭亡,而grave恰与此相符合。

在词汇层面上,搭配作为语篇衔接手段涉及所有语义相关的词项。如drain your sweat和drink your blood体现了词语之间在语义上的搭配。“榨你们的汗”“喝你们的血”动宾搭配和谐,生动形象揭露了资本家榨干人民汗水、喝干人民鲜血的贪婪本性,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语法衔接

借助语法手段可以实现连句成篇。具备衔接功能的语法手段较多,其中包括照应、省略、替代、连接等。

指称的定义是使用代词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来表示语义关系。通常情况下,表示人、物、概念的词等会使用指称词来替代。it、that、one、those、then、here和there等都属于常用指称词。借助指称词可以使表达更加简洁,实现句子之间的自然衔接。在《给英格兰人的歌》中,最明显的指称代词莫过于ye、your和 another。其中,another指代的是资本家,也可代指之前诗句中提到的统治者形象,比如第一节中的 the lords、tyrants;第二节中的drones;第六节中的impostor、the idle,从而起到上下文衔接呼应的作用。与another相似,ye也与诗句中Men of England和Bees of England相呼应,同时,ye表明诗人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劝告英格兰人民,更能表现诗人的思想意图、政治立场以及整首诗的主题。此外,作品中还包括it、those、these和that这些指称词。其中,在“Those ungrateful drones who would Drain your sweat——nay, drink your blood?”和“Wherefore, Bees of England, forge Many a weapon, chain, and scourge, That these stingless drones may spoil The forced produce of your toil?”中,包括those、these和that三个指示词。这两句分别摘自第二节和第三节,those和these相互照应,these是对those的回指,起到了上下文衔接作用。而第二句中that则是代指上一句中所提到的“weapon, chain, and scourge”,起到省略衔接的作用。最后,在第四节“Or what is it ye buy so dear With your pain and with your fear?”中,it则是暗指上下文所提到英格兰劳动人民的悲苦。

省略是指语篇中句子的某些基本结构成分缺省。省略既可以避免重复,也可以连接上下文。在《给英格兰人的歌》第六节“Sow seed——but let no tyrant reap; Find wealth——let no impostor heap; Weave robes——let not the idle wear; Forge arms——in your defence to bear.”中,这四小句从句式上看基本相同,but这一转折连词却在第二、三、四句中省略,既避免了重复,又起到了语义上的衔接,更加衬托诗人对奋起反抗的坚定。

连接主要用于复合句,以连词作为句际语义纽带形成衔接。常见的连接成分有三种:一是位于小句内的介词,二是小句间的连词,三是小句复合体等。在这首诗中,连词主要有and、but、or、nay、with和till。其中,and属于增补类中的肯定连接成分,将上下句句义进行了紧密连接。第六节第一行“Sow seed——but let no tyrant reap”中,but是对前面内容的转折,属转折连接成分,but将前后两句衔接起来,表明了诗人的政治主张。第四节中的or在内容上起转折假设作用,强调当时社会黑暗、不公平现象严重以及劳动人民生活窘迫。第二节第四行“Drain your sweat——nay, drink your blood?”中的nay为“不但,而且”的意思,在语气上起到增补递进作用,加强了对统治阶级贪婪剥削形象的刻画。而第八节“With plough and spade and hoe and loom Trace your grave and build your tomb, And weave your winding——sheet—— till fair England be your sepulchre.”中,till从内容上将前后两句自然衔接起来,这也可以当作是时间上的一种连接,表达了诗人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坚定。而在以下句子“Wherefore weave with toil and care The rich robes your tyrants wear?”“Or what is it ye buy so dear With your pain and with your fear?”和“With plough and spade and hoe and loom Trace your grave and build your tomb And weave your winding-sheet——till fair England be your sepulchre.”中,with起到伴随作用,从语义上将前后两句自然衔接起来,刻画了劳动人民受剥削的形象。

5.语义衔接

所谓语义层面上的衔接是指在特定语言环境下,借助意义或内容达成语篇的“衔接”。此类内部衔接一般会借助修辞、结构和逻辑。这里主要从修辞手法方面进行讨论。

《给英格兰人的歌》中,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手段:暗喻、象征、提喻、反语。第一节中的the lords、tyrants;第二节中的drones;第六节中的impostor和the idle,都是对资本家的比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不公以及资本家贪婪剥削的本质,起到上下文衔接呼应的作用。同时,诗人将英格兰人民比作Bees,生动刻画出英格兰人民辛勤、忙碌的形象,与作品表现的劳动人民相吻合。暗喻的使用让语言通俗易懂,形象具体,既可提升作品表达力,又能为作品增添文采。

此外,作品中共有六处使用了象征,分别为:cradle、grave、sweat、blood、tomb和sepulchre。其中,grave、tomb和sepulchre这三个词分别位于第二节和最后一节,同为“坟墓”之义。象征的使用不仅形成语义上的链接,增加了作品的深刻内涵,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意义,即英格兰人民必须反抗,否则便是灭亡。而cradle、grave与sweat、blood这两组词则通过语义互补形成衔接,揭露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一现实。

诗中还运用了提喻手法。“Men of England”代指英国所有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cellars、holes和cells本义是“地下室”“洞穴”和“监室”,作品中指代劳苦大众的卑微生活。

6.结构衔接

韩礼德认为,不论是在口头上,还是在书面上,为了表达完整的思想,人们会将词句组织成语篇,而语篇不同于杂乱无序的单句,具有衔接性、关联性和组织性三个特点[8]186。结构性衔接包括平行结构、主述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根据所选诗歌的特征,这里主要针对平行结构进行探讨。

通过对《给英格兰人的歌》的研读和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作品中存在大量平行结构。首先,从诗节层面上看,作品的第一至三节都是疑问句,且都以wherefore开头,使前三节紧密粘连,不可分割,起到上下文衔接作用。此外,如例子所示,第五节中的四行诗句都是“The + 名词 + ye + 动词,another + 动词”结构,排比句使作品读起来容易上口;同时,第六节是“动词 + 名词,……”的句式,不仅实现了该节的内部平行,而且也完美兼顾了与前一节的外部平行。

结构衔接可以提升诗句的结构美,增加诗句的节奏感,使语义得到强调和相互衔接,也进一步衬托了诗歌主题,表达了诗人反抗剥削的决心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期待。

三、结语

本文根据语篇衔接理论,对雪莱的《给英格兰人的歌》中存在的衔接元素进行了全方位解析,以期引起读者对语篇内部和外部衔接的关注,使读者深入认识、了解和欣赏作品的内部结构,在更高层面上解读雪莱诗作的革命思想,体验作品的内涵魅力和美学价值。

[1]Traugott, E.C. and Pratt, M. L.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Literature [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1980.

[2]Halliday, M. A. K.,The Linguistic Study of Literary Texts [A]. Lunt, H. (ed.)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inguistics [C]. The Hague: Mouton, 1964.

[3]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Longman,1976.

[4]Halliday, M. A. K.,Hasan, 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Deakin: 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6]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7]张德禄. 论衔接[J]. 外国语, 2001,(2).

[8]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 Arnold,1994.

2017-05-12

周慧霞,女,山东邹平人,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王明新,男,山东青州人,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院长,英语语言文学硕士;谢睿堃,女,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I106.2

A

1672-0040(2017)05-0052-05

(责任编辑鲁守博)

猜你喜欢

雪莱英格兰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一诺三十年
雪莱一诺三十年
夜莺为何歌唱:谈雪莱对圣经的讽刺运用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