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资源在城市文化名片打造中的作用
2017-04-03陈晓宇李红云
陈晓宇, 李红云
(山东理工大学 音乐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传统文化资源在城市文化名片打造中的作用
陈晓宇, 李红云
(山东理工大学 音乐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文化名片是宣传一座城市的传播介质,它能提高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增强城市的文化渗透力,为城市创新转型积累文化资本。这个名片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个性,如何把淄博市的传统文化资源整合起来,从中凝练出淄博市的文化特质,并且转换成自身的文化资源,以此来打造淄博独具一格的城市文化名片,将会对淄博市文化资源建构、创新发展、人才引进等提供有效的持续动力。
传统文化资源;城市文化资本;文化名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名片的宣传地位越来越重要,它是城市文化的外显,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厚重文化基础,我们以打造淄博城市文化名片为例来阐释传统文化资源的作用。淄博市地处鲁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正如张鸿雁曾提出的:“从空间社会学的角度来认识‘一个’,或者称是唯一的。”[1] 229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中国成就最高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以及博山的琉璃艺术、临淄的蹴鞠、张店的五音戏、周村的旱码头等传统文化资源就是淄博市现在赖以生存的城市文化资源。我们要把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动力来推动城市的文化品牌发展,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能够解决城市在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瓶颈,给城市经济带来可持续发展动力。目前来看,淄博市是非常重视城市建设的,其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提高本市的GDP和综合城市竞争能力,如果能把淄博本土的传统文化资源转换成自己的城市文化资本,利用多媒体传播技术将淄博市的城市文化具象化,塑造一个带有地标个性、文化创意的城市文化名片,让它在淄博市的生产力建构、创新发展中提供一个有效的续动力,这将对实现淄博市可持续发展,展示城市良好形象,凸显城市文化个性,以及满足淄博人民现实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都有其重要意义。
一、淄博传统文化资源整合
“一般来说,城市竞争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城市独特的、难以被其他城市模仿的优势”[2]41-53。良好的城市形象来源于一个城市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它就是传统文化资源。“文化——其实就是人类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城市——则是人类文化积淀的物质形态,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聚集了各种不同形态文化特质的承载体。作为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强调的是标志性或者内在的价值,使城市充满朝气或者使其具有独特性。”[3]108-114只有把淄博区域内传统文化资源整合以后,才能从中找出淄博市的文化特质属性,而从整体上看,淄博市的传统文化资源涉及五个部分。
(一)传统文学
从远古的东夷文化到先秦的稷下学宫,再到近代的文言文短篇小说《聊斋志异》,都是这片沃土的文学积淀。每一部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都记录那个年代的时代特征、环境特性、种族特点。这些文学作品有的是记录历史、有的是讽刺制度、有的是传递技术,它们所创作的内容描述出淄博市整体的文化总和景象,其中包括了举凡自古至今所创造的一切经济物质的文化、政治制度的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的所形成的地方区域文化。
(二)传统音乐文化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动听优美的聊斋俚曲小调,别树一帜的五音戏等传统音乐就是我们这个区域环境中所表现出来人思想观念造就的具体显现。丹纳的《艺术哲学》提到:“音乐比别的艺术更以表现漂浮不定的思想,它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4]68深入研究这些音乐作品就能挖掘出淄博区域人的思想观念的共性特征,从而凝练出淄博传统文化资源中继承下来的文化脉络。就像《凤凰来仪》《俚曲》等所体现的独特地域标志,研究挖掘淄博传统音乐文化即能找寻出淄博市历代人们共同的集体意识。
(三)传统商业文化
临淄的蹴鞠、周村的旱码头、博山的陶瓷琉璃等商业文化都是为淄博打造城市客体印象的。作为个体认知来讲,它是旅游群众个体对于旅游商业团体对淄博传统文化表达的认知,并不能代表人民群众对淄博市的城市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个性要素、地域要素等认知,但它反映出的问题恰恰是人民众体对淄博市城市总体表现形态的认知结果。它仅代表的是城市的物质要素,通过一个点表达出来,就会反映出淄博自然科学文化和社会人文文化,要让自然物质的、政治制度的与人文精神的文化统一起来,因为它们是构成城市文化管理体系的基本条件和组织架构。
(四)传统建筑文化
周村的古商城,博山的大街,以及淄博市至今还保留的大小不一的十四座古村落。丹纳曾经讲过,“建筑为最能表现民众在幻想方面的需要。”[4]189淄博的古建筑及城市的建设都具有自身独具魅力的特点,建筑作为城市可视文化符号,必然带有一定的变现性和象征性,更是具备了特定的价值,就像小拉夫尔对城市建筑构成解读中提到建筑的概念所叙述的:“在有规律的相互作用互相互依赖中连接起来的那些对象所构成的一个聚集或集合体;由自然或人工做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或者有组织的整体单元集合”[5]2因为城市是建筑的集合体,传统的建筑会具备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意义,整理淄博的建筑蓝图就是挖掘城市文化的含量,找寻蓝图其存在的价值。
(五)传统美术工艺
内画、刻瓷是淄博现存的、比较独特的美术制作工艺,美术制作工艺其特点就是因人而异,但艺人离不开所处的社会环境,他的存在必须符合当时的时代精神,每个艺术家的特色其实是由他的社会生活所决定的,是与当时淄博市当地人民的活跃精力成比例的,淄博市博山区有着琉璃、刻瓷艺术的传统,它们的产生要复合于当地社会环境,正是社会环境的需求大大的刺激了当地人民的情感因子,人民受到鼓励就会大量的融入到此类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从而形成带有地域标志性的门类艺术。
“传统文化是增强一个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 是激励一个城市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力量”[4]41-53。淄博传统的文化资源是社会文明在城市本体所体现出来的一个本源,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根本和支撑,为城市文化名片的塑造、特色城市的形成条件、城市发展的辐射力和整合力提供了深厚文化积淀。目前,我市文化名片定位是有缺陷的,我们对自身所具备的历史文化特色、地域个性特色和民族融合特色弃之不顾,盲目搬抄、模仿大都市、文艺小镇的建设模式,导致城市文化名片同质化。最遗憾的是博山区把有着古老城市文化的建筑西冶街进行无情地拆除,忽视早已存在形成的传统城市的文化资源。事实证明,只有独特性才是唯一的,才能获得长久生命力。舒乙指出:“文化的属性不同于其它, 它有长期的稳定性和生命力……文化是民族的象征和根, 是一个民族的姓氏。一个城市最后取胜的武器并非靠经济, 最后取胜的一定是靠那些只属于你一家独有的东西, 就是文化。”[6]一些应景式的建筑很难能给整个城市的文化属性进行定位,要想被众人认同,且又能代表淄博城市文化的时代及地域特征,很显然应该把淄博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整合起来,从文化资本的视角,在学术和艺术层面上,深入开掘、细致研究,在此基础上为打造淄博城市文化名片奠定良好基础。
二、淄博传统文化资源转换——城市名片建设
淄博市存在众多的传统文化资源,能直接跟淄博市的文化资本划等号吗?显然是不可以的。“城市文化资本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是强调城市业已存在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财富的‘资本性’意义,如城市自身历史的物质文化遗存,流芳千古的人物及精神价值,以及城市自身创造的一系列文化象征与文化符号等,都具有鲜明的资本属性和资本意义”[7]139-140。张鸿雁教授在2002年提及此概念,通过社会学的思考,从全新的视角来分析,提出“城市文化资本”运作的价值观与管理思路,这对现代淄博城市发展的认知方式和探索思路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淄博所拥有的优秀文化资源能以资产与资本的形式存在,把资源转化为资本用以体现淄博人民文明物质转化的过程。那么这个转化过程就像是把文化资源整合后注入资本价值,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才能把传统文化资源转化成这个城市的文化资本,也就是如何来设计、建设和推广淄博的城市形象。当我们要营销一个城市的时候,推介、传播自己的居住城市,提升淄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这就需要我们精心打造和塑造出一个独具地域文化特色、有着鲜明地标性特色的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名片。
许多人认为只要强调和建设好文化与文化产物的社会意义就可以把传统的文化资源转化为这个城市的“文化资本”,以地标性的建筑、音乐或者商品等具像体就可以塑造城市形象,比如:琉璃、蹴鞠、周村旱码头等。可这些独有的文化因子,在我们的实地考察中发现,淄博市的文化因子没有形成具有文化力的个性文化,本来具有400年历史的博山古城随着现代化进程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琉璃博物馆,一种有选择性保存的文化记忆;临淄兴建了著名的齐文化博物院,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一个面对过去的陈列室;周村的古大街充满着文艺小镇气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游园的娱乐场。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目标是什么?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就提出:“城市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社会文明?”[8]2-3“The Culture of Cities”很好地讲明了他的观点,城市的文化在于怎样的培养和孕育,也就是转化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系统的淄博城市文化名片,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本文运用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文化理论,将接触点放到怎样提高城市建设软实力——即城市文化名片方面,通常分两个方面:淄博城市文化内涵的提炼,名片打造的方式。
(一) 文化内涵提炼
1.从淄博传统文化资源中提取文化的形象符号。淄博市的城市文化需要提炼出一个主题,形成一个标识,在便于人们迅速认知的同时,把它塑造成为淄博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性、唯一性的标识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城市文化名片,它能凸显出淄博的具体形象,也可以把它看作为城市具有代表性标志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形象标识的一张名片。许多淄博本地的学者专家想把“齐文化”的构成关系与淄博的城市形象联系起来,比如:巴黎——“世界服装之都”和“世界浪漫之都”;维也纳——“世界音乐之乡”等,这种城市名片推广形象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无穷动力,城市文化名片要成为城市形象的“标识符号”,就代表着我们对淄博市的理性感受和感性认知。城市文化名片的宣传,使得城市形象具有特殊性,容易在大众心里产生亲近感,成为大家都很想了解和向往的地方。淄博的城市名片一旦形成,就会展现出它独有的知名度、美誉度,城市形象极大提高,把其形象要素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和谐、调和发展,并提高淄博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从淄博传统文化资源中凝练文化特征,塑造一个有文化品牌的城市。盘点淄博市的文化资源,可以看出淄博具备绚烂而又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多样的品牌文化以及得天独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淄博文化植根于传统的齐文化,在近现代有蒲松龄、王渔洋等名人的历史传承,还有本土戏剧五音戏,这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安定性与淄博新时代的开放性得到整合,使淄博具备了极其难得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把淄博文化渗透的行业中的文化共性挖掘出来,淄博的经济、教育、政治、公共娱乐等城市文化中所独有的特色则是我们城市文化资本的源头,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就会塑造出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
(二)名片打造的方式
长期以来,淄博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充分利用淄博城市文化资源,打造淄博城市文化品牌。但在其塑造淄博的品牌形象过程中, 艺术节的打造——例如齐文化艺术节、绿兰莎啤酒节、陶瓷琉璃艺术节,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距离把淄博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现代文化名城和区域文化中心这一目标还较远。在实地考察、研究中发现,淄博市单纯打造的艺术节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功能构建并不匹配,并存在一系列问题。“艺术节是一个周期性、公众性节庆方式举办的并且容纳了人类丰富多彩的阶段性文学艺术实践成果的展演活动及娱乐行为”[9]201。当淄博市的城市文化在孕育过程中,艺术节的举办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未能体现出我们这个城市的文化特质。如何运用大量的宣传纪录片的方式来表现淄博文化的内涵与特质,在中间挖掘并找寻淄博城市文化的徽标,并用于整理和塑造淄博市城市文化名片并加以传播,将会作为我们研究淄博城市文化名片的一个重点。
淄博城市文化的核心意识形态将会在大量的纪录片拍摄中具体展现出来,其所表现出来的区域文化特质将是淄博城市文化属性的核心认定,具体的淄博城市文化名片构建方式如下。
1.用文化承受体的探求来寻找淄博城市文化的对接点,提炼出独具特色的、富有感染力的、能够使当代的文化受众产生精神共鸣的城市文化精神和文化理念。用宣传片的方式将淄博城市文化的精神、理念与城市文化对接点——淄博联系起来,使大众在头脑的思维过程中,创设起有效的淄博城市文化联想反射,因此而感受到淄博独特的地域特色,成功建立起淄博城市文化名片。具体实施方案可以借鉴中央电视台“朗读者”的模式,把淄博各区县的各行各业集中起来做两件事:第一件,他们心中的所谓淄博是什么样的?第二件,我们整理的传统文化资料反馈给他们,看是否能被他们认可。之所以这样有两个出发点:掌握本土居民对于淄博城市文化认知能力的出发点;核对一下本土传统文化资料的准确性出发点。
2.开展各区县的名片建设,集中每个地区的文化特质,把经济、文化、政治等城市功能载体融于一身,打造区县级小型文化名片。每个区县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质,结合自身的渗透性,对企业、学校、政府等有怎样的影响力,把各区县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提高本地居民对淄博市的认知名片。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通过影视宣传片方式把提炼出来的淄博市所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文化元素等鲜明而独特的文化元素做成宣传片,让其成为淄博市的灵魂,反映出淄博市独特的个性与人文气质。同时,也将对区县级小型文化名片进行地标性处理,将其建设成为淄博市文化名片的子名片,通过名片的传播和推广,打造淄博市的文化运营载体,宣传淄博独有的文化特色和城市形象。
三、结语
从淄博城市文化名片建设的新视角,来提升淄博市综合实力是与时俱进的。本文运用张鸿雁的“城市文化资本”理论,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作为接触点,即资源向资本转化的表现途径,以及城市名片、字名片的塑造方法作为研究突出点,通过大量实地调查研究,运用资源整合方式来转换淄博市的传统文化资源内容,寻找我市在宣传城市营销的表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终采取宣传纪录片的方式,凝聚淄博文化的精髓,构建出淄博城市文化名片的内容,凝炼出富有感染力的、独具特色的、能够使现今的文化受众群体产生精神共识的淄博城市文化精神、文化理念,用宣传片的方法将淄博传统文化资源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与淄博城市文化接触点、城市营销联系起来,使大众在头脑思维中能够建立起有效的城市文化联想反射,从而体会感受到淄博城市的文化特色,建立起淄博城市文化名片,推进淄博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成为城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同时还采取学术文化建设的措施,发挥地方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对淄博市城市文化名片进行打造和定位,以此来提升城市的品牌和影响力,让淄博城市形象成为一张不可替代的名片。
[1]张鸿雁. 城市文化资本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发展路径辨析[J].文艺研究,2007,(3).
[3]陈柳钦. 城市文化:城市发展的内驱力[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1,(1).
[4]丹纳. 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5]R.F.迈尔斯. 系统思想[M]. 杨志信,葛明浩,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6]舒乙. 保护文化名人故居是当前先进文化持续发展中的一个紧迫任务, 在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的发言[EB/OL]. (2004-03-08)[2017-07-21].http:∥news.sina.com.cn/c/2004-03-08/10281993564s.shtml.
[7]弗雷德理克·詹姆逊.文化转向[M].胡亚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8]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M].宋俊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9]陈圣来.艺术节与城市文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2017-06-12
陈晓宇,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李红云,女,山东青岛人,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文学硕士。
F299.23
A
1672-0040(2017)05-0039-04
(责任编辑鲁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