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疆兵地共治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构建

2017-04-02闫卫华邓佩玉

关键词:兵地资源共享利益

闫卫华,邓佩玉

(石河子大学新疆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屯垦研究】

基于新疆兵地共治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构建

闫卫华,邓佩玉

(石河子大学新疆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兵地两套高等教育体系是新疆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将二者紧密联结起来需以制度为前提,其中资源共享机制是制度构建的基础与关键。该文就构建兵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之范畴、动力、保障进行探讨,认为共享机制的范畴分为有形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以及无形的智力信息资源、品牌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而资源共享的动力有价值共识,高校的利益权衡,学术、市场、政府间的力量博弈。此外,信息对称与开放、产权明晰与知识产权保护、利益补偿机制、政策制度保障等内容是共享机制建立的有效保障。

兵地共治;新疆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编印的《新疆高等教育60年》(上卷、下卷),将“兵地携手促进新疆高等教育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认为“兵、地两套高等教育体系”是新疆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独有现象。在新疆设置兵团且实行计划单列,是国家基于新疆长治久安的一种政治性选择。“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形式的合规性,使兵团高等教育相对独立于新疆地方高等教育具有了合理性,作为中央授权在所辖区域履行行政职能的实体,发展高等教育是兵团体制的应有之义和重要职责。

新疆高等教育兵地共治体制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在坚持新疆统一性的前提下,能够促使兵地之间的积极配合,更好地推进新疆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有助于满足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边疆各族人民提供多样化的优质高等教育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坚持兵地相对独立的体制特色,能够充分发挥自治区和兵团两个主体的优势,利用不同渠道争取中央和外部政策的支持,为兵地双方和新疆获取更多发展资源;另外,由于兵团和地方的责任使命及内部经济社会结构有所区别,决定了兵地高等教育在办学理念和实施路径上的差异性,使得兵地高等教育呈现一定互补性,还能激发彼此各扬所长,形成差异化竞争,产生发展的良性效应。

兵地高等教育利益系统,一方面包括相对于国家和其他省区而言的新疆高等教育的统一利益系统,另一方面包括新疆内部兵地之间各自所辖高等教育的两个利益子系统。总体情况下,兵地高等教育两个利益子系统合一构成了新疆高等教育整体利益。但是,兵地高等教育两个利益子系统与新疆高等教育整体利益系统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兵地高等教育格局客观上造就了二者之间存在行政壁垒。自治区是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兵团为国家在新疆特设的“辖区准行政区划”①国家明确兵团为“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在自己所辖垦区内”依照国家和自治区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因此,笔者认为,兵团虽非一级行政区划,但有自己的辖区和内部治理权限,可以将其视为国家在新疆特设的“辖区准行政区划”。该提法参考了南开大学赵聚军博士的部分观点。,新疆同一区域内并存两个行政主体和利益主体,在实际运行中造成兵地高等教育之间的边界和条块分割,致使资源不能充分共享和流动,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领域活动主体同样遵循经济人假设。自治区政府和兵团在发展新疆高等教育以及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公平方面代表的是公共利益,体现的是双方政治人的属性,而代表兵地双方自身利益时体现的则是其经济人属性。由于兵地双方经济人属性使然,跨行政界限交往过程中往往不由自主地带有自利性心理并采取自利性行为。兵地高等教育在管理上条块分割,一定程度存在相互制约,影响到地方政府与兵团之间的合作、高校之间交流的效率,导致兵地高等教育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无法共享等现象。

兵地双方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兵地融合的共识,“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是兵地融合发展经验的总结。兵地融合发展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兵团履行好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发挥自身特殊作用的现实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客观需要,更是新疆实现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重要使命,实现兵地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处理好兵地关系、实现兵地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兵地格局下实现新疆高等教育整体发展,需要兵地之间紧密合作,形成良性互动,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将兵地高等教育紧密连接起来,需要以制度为前提,建立有效的目标协同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互动双赢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其中资源共享机制是基础和关键。本文就构建兵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进行探讨。

一、资源共享的范畴

区域一体化,其核心是区域内诸要素自由流动,使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和功能互补,达成利益联合体,实现利益分享与互惠。“高等教育资源是指高等教育组织所拥有的使用于高等教育活动事业,提高受教育者人力资本或价值的各种资源综合”[1]151-153。共享,即共同享有,通过资源配置,共享主体对资源共建共有、合作共享。兵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包括兵地跨隶属的共享,也包括兵地高校各自在本系统内的共享。资源共享的对象和范畴,既包括有形资源,也包括无形资源。

(一)有形资源

它是指兵地高等教育的人、财、物等物质性资源。

一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兵地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之关键。兵地高等教育人力资源从其构成看,主要包括教师、党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教师是高校人力资源的核心,代表着学校水平和学校声誉,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新疆高校具有稀缺性,且兵地高校间、地区间不平衡,非中心城市高校人才匮乏更为突出,需促进兵地高校人才在区域内跨行政界限、跨学校流动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是物力资源。兵地高等教育的物力资源,主要指固定资产,如土地、建筑、仪器设备等的总和,还包括兵地高校在履行职能中所使用的“消费性物质材料及易损耗品”[2],是“高校货币资金的实物形态”[3]。物力资源是兵地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兵地高教协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兵地大多数高校的物力资源落后于中东部高校,尤其在仪器设备和平台条件方面差距较大,进行整合共享、搭建跨校大平台十分必要。

三是财力资源。兵地高教财力资源主要以财政拨款为主,以及通过其他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兵地高校资金来源的渠道不多,财力情况普遍比较困难。由于财力资源的所在单位专有性,财力资源共享是一种间接实现:兵地高校通过对各种资源的充分共享、集约使用,提高了使用效益,间接做到了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跨兵地界限、跨高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需要一定财力作保障,财力资源是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

(二)无形资源

它是指兵地高等教育所拥有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并可同时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非货币资产”[4]110-112。由于无形资源没有有形资源(尤其是物质资源)共享时的物理局限,因此比有形资源更容易实现共享。

一是智力和信息资源。兵地高校智力资源,是指用于知识传播和生产的学科及课程资源,以及通过智力生产所形成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等。兵地各校都有各自优势,需取长补短,进行学科交叉融合、课程资源整合,促使各自智力资源增值。高校信息资源是办学过程中经过加工处理汇聚而成的各种信息及其技术和载体的集合,如教学和学籍管理系统、学分转换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图书信息资源平台等,信息资源更具有分享性的特点。

二是品牌资源。兵地高校的校名、校风、校训、校标,各校的不同特色和风格,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知名教授的社会影响力,管理制度、管理风格和队伍素质等,都是兵地高等教育宝贵的无形资源。如何相互学习借鉴、整合提升新疆高等教育的品牌价值,值得思考探索。

三是文化资源。兵地高等教育的历史文化传承、兵地高校的核心价值、兵团高校的军垦文化特色与地方高校的民族文化特色、各高校校园文化及其载体形式等,构成了各自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具有非专属性和传播性,更易在兵地高校间流动、共享、交融。

四是社会资源。其主要是指与兵地高等教育相交互的外部资源。如兵地高校所处的共同区位环境、八国毗邻及丝绸之路的国际资源、国家特殊政策环境、兵地双方各高校丰富的对口支援高校资源等,都是可共享、可利用的促进协同发展的社会资源。

二、资源共享的动力

兵地每所高校都有办学成本的压力,如何在保证教育质量的情况下资源集约使用、降低办学成本是每所学校需要考虑的。然而,并非有此想法现实中都能实现,能够促使或推动兵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有其动力机制,这种动力为一个“力量束”[5],是以下三个方面力量整合、冲抵或叠加最终形成的力量的集合。

(一)资源共享的价值共识。人的行为受其价值观支配,通过价值分析判断决定是否有必要采取相应的行动或举措。实现兵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需要建立价值共识。第一方面,兵地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优化配置、整合共享的重要功能价值,这是各方对现实状况的共同认识基础。第二方面,无边界高等教育、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高校联盟等行业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由传统高等教育向现代高等教育转型的趋势,资源共享应成为兵地各方顺应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共同行动预见。第三方面,兵地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区域战略,宏观战略的定型决定了兵地高等教育作为子系统主动参与的行动定位和行为逻辑。破除兵地高等教育之间的壁垒,消除兵地高校间的资源孤岛,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与资源倍增效应,这种价值共识是决定兵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深层的、基础性的力量。

(二)兵地高校的利益权衡。高校既是资源的拥有者、供给者,也是资源的分享者、共建者,是资源共享的核心主体。实现资源共享,兵地双方高校的态度尤为重要。依据理性经济人假说,兵地高校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追求利益最大化,势必会在资源共享与否之间进行权衡,作出有利于本校的选择。兵地高校将从以下方面权衡:一是本校师生有无资源共享的诉求并有可能在共享中极大地获益。如,学生对优质师资和课程等方面的需求;教师对工作条件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需求。师生是学校的主体,为师生最大限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是兵地高校的责任和行动动力。另外,家长和社会对高校共享优质资源的期待和认可也是吸引兵地高校作出积极决策的因素。二是本校有无资源约束型发展的障碍和寻求破解的意愿。一所学校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尤其对那些办学水平不太高、获得政府支持不太多、地处偏远的高校来说就更为如此,而仅靠学校自身力量短时期又无法改善。对于较高水平的高校,虽然许多高校对平台的搭建、大型仪器设备购买等都有需求,但并非都有能力实现,即便是设备买来,若由一所高校单独使用还会造成利用率低、运行成本高的沉重经济负担。兵地高校均有着类似的现实问题,有着资源共享的愿望。三是资源共享有无实现的可能性及互惠共赢的预期。兵地高校都在新疆同一区域,资源共享具有地域相近、沟通容易、便于实现等特点,有现实性和可能性。兵地双方高校尤其会考虑资源付出方与享用方之间的利益平衡,是否能够实现彼此互惠共赢。对利益的追求,推动资源共享行为。四是资源共享对自身利益的影响。“公地悲剧”是兵地各方在资源共享中所不愿意看到的。作为资源的提供方,有无资源的保护性措施以及对其付出的利益回报,即有无切实可行的利益补偿机制,是兵地高校有没有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除上述四个方面外,不同高校还可能会有自身特殊利益的考量,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形成某种趋势性力量,影响和决定着相关高校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三)“学术、市场、政府”之间的力量博弈。高等教育作为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康宁(2004)认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换过程是“学术、市场、政府”①康宁所说的学术力量,是指在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中内置于高等教育微观组织中对人力资本投资具有特殊影响的治理方式。这一方式除大学组织能够提供外,市场和政府一般都不能替代。康宁所说的市场力量是指在配置高等教育资源过程中,与学术力量和政府力量相对应的直接对大学组织产生作用的一个概念范畴,基本前提是中国正在致力于建设一个好的市场经济制度。康宁所说的政府力量是指政府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基本方式和表现形式。三种配置力量不断调整与选择的过程,并用“三种配置力量制衡”作为一般化理论模型来解释常态下的资源配置现象,描述实现资源相对优化配置的约束条件。

“学术、市场、政府”三种力量共同作用于大学。三种力量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并发生相互作用。对于兵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影响而言,学术、市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学术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基础。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在资源配置时通常有教学主体、科研主体、学习主体的参与机制,学术力量代表学校利益,有其自身的逻辑。自治区政府、兵团以及双方教育主管部门在资源配置中承担着主导作用,还需要和学术力量结合才能产生相应结果,否则即使他们从宏观战略上有统筹区域高教资源的想法,但从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的法理角度来讲,上级也无权代行决定,即便强行推动,也只会落得“形”共享而“神”不共享,貌合神离的效果。但毋庸置疑,兵地高校一定会通过学术、市场、政府三者的不同定位和力量博弈与利益制衡,作出一个相对优化的资源配置与共享的选择。

三、资源共享的保障

资源共享涉及产权制度、管理制度、教学和学习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有各方面完善的保障,避免资源共享带来的风险和负面结果。

(一)信息对称与开放。资源共享就是要打破有形的、无形的界限,消除心理的、物理的阻隔,使兵地高等教育通过有机整合,优化配置,互通有无,充分共享,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兵地双方必须对新疆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整体情况以及共享各方的资源状况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分析判断,作出优化的行动决策。因此,兵地需要搭建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设置符合需求的信息发布和互动模块,使各种资源共享的信息都能让潜在受益方充分获取;建设强大的兵地高等教育资源信息库作为后台,凡能公开和共享的均在库中有详细资料并实时更新;准确把握兵地高校的资源需求,建立资源需求和资源供给的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供需各方信息开放与对称;规范各方信息统计与发布标准,避免多校多面或者资源信息的不完整等。

(二)产权明晰与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兵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明晰产权非常重要。我国公立高校尚没有建立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大学产权制度,目前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很大原因在于此,这样就造成了一方面是教育资源的稀缺,一方面又产生教育资源闲置。兵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产权让渡,因此,需要明晰教育资源在兵地之间、在不同高校之间资源共享过程中的产权界定。另外,无形资源共享必须要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前提,这样才可能有教学科研人员将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拿出来共享。产权界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都涉及资源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等方面。

(三)利益补偿机制。利益是决定兵地各方能否实现资源共享的直接因素。利益补偿最基本的逻辑是,“当资源提供方将使用权让渡给资源接受方时,资源接受方则有义务给对方以资金或其他方式的补偿,合理地获取该资源的使用权”[5],这既体现了公平原则,也体现了利益对等原则。利益补偿机制应稳定,最好有兵地教育部门框架性协议的利益补偿原则作基础;鼓励兵地高校之间充分沟通达成默契,形成个性化的利益补偿方法,如图书馆使用双方费用互免、跨校选课同校待遇等;教师之间对个人实验室的开放共享的付费情况,通常由教师之间的情感与合作模式来决定。另外,兵地之间共享的资源有可能是一个资源系统,涉及面广、收益面大、共享成本高,超出单个或多所高校的承受能力,自治区政府和兵团应予补偿,尤其是自治区政府更应主动担当,比如提供专项资金、搭建基础共享平台、减免行政审批手续、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等。

(四)政策制度保障。一项调查表明,大学城虽然有条件非常好的可供各校学生共享的图书馆、体育场馆、教室、计算机房等,但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使用过外校设施,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跨校选课学习经历。大学城原本是集约化资源共享的好形式,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这其中有信息不对称、物理和心理距离等因素,但更重要的在于学校管理和制度保障等因素。兵地高校应吸取其他省区的经验和教训,针对新疆地域广大、资源匮乏、需求充分等现实情况,出台系统化的政策,促使政府、市场、学术三方协同发力,盘活、用好兵地高教资源。一是在自治区政府和兵团层面,联合制定兵地高教资源共享的区域统筹性宏观政策、兵地高教资源集成化共享策略,以及资源共享的各项保障性政策,如兵地联合办学减免土地费等政策;二是在兵地双方教育主管部门层面,联合出台由有条件的高校先行先试的引导性政策、兵地资源共享的教育领域规范性制度、兵地资源共享的监督和评价制度等;三是在兵地相关高校层面,重在从微观上积极跨校互动,细化资源共享的微观运作机制,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共享制度,以期取得资源共享的丰硕成果,让师生充分获益。另外,还需要成立层级化、立体式的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管理中心,负责对资源共享进行服务推动、管理监督和矛盾协调。

四、结语

兵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是一项关乎长远、涉及面广、协调各方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观念上的大胆创新、行动上的主动推进,也需要建立在客观理性认知基础上,对兵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体系及兵地二者关系内在机制的深入探究。资源共享机制中范畴、动力、保障三者紧密相关。范畴包括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作为动力的“力量束”来自于资源共享的价值共识,兵地高校的利益权衡,学术、市场和政府间的力量博弈;保障方面则需要有信息对称与开放、产权明晰与保护、利益补偿机制、政策制度等作基础。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兵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顺应国家和地区的战略需要,有利于统合兵地高等教育资源,有利于集成兵地高等教育优势,有利于增强新疆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1]罗亚光.高等教育资源概念界定及其功能分析[J].天府新论,2006,(3).

[2]夏丽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3]韩素贞.我国当前高校物力和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4]王玉英,张桂霞.对大学无形资产的思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5]岳建军.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李平)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Sharing Mechanism Based on Co-Management of XUAR and XPCC

YAN Wei-hua;DENG Pei-yu
(Research Center for Xinjiang Social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Xinjiang 832003,China)

Having two systems of higher education(XUAR and XPCC)is the major feature in Xinjiang higher education.To link them closely needs to take institutions as the basis and among the institutions the resourcesharingmechanismisthefoundationandkeyininstitutionconstruction.Thepaperis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ange,motivation force,protection of the institution construction.We hold the opinion that the range can be divided in two parts:the visible human resources,material resources and financial resources,and the invisible intellectual information resources,brand resources,cultural resources and social resources.For the motivation force,it includes value sharing,interest balance,force balancing between universities,markets and governments.Besides,information symmetry and opening,clear property righ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interest compensation mechanism,policy protection are the protection terms in the construction.

co-management of XUAR and XPCC;Xinjiang higher education;resources sharing mechanism

G649.21

A

1671-0304(2017)03-0029-05

URI: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5.1210.C.20170616.1253.020.html

2016-01-08[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12:53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加强和创新新疆社会管理研究”(13AZD001)。

闫卫华,女,新疆石河子人,石河子大学新疆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兵地资源共享利益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兵地篮球友谊赛促进融合发展
深化兵地融合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新疆总目标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融合共赢
融合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