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葛根废渣栽培猴头菇技术

2017-04-02江新华张兴奎

食用菌 2017年2期
关键词:猴头菇菌袋废渣

王 勇 江新华 张兴奎

(1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安康725021;2 安康汉阴华晔植物药业有限公司,陕西汉阴725100)

陕西省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端的秦巴山区,葛根、杜仲、绞股蓝等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1]。当地生物医药企业在提取葛根中黄酮、绿原酸等有效成分后,会产生大量的植物废渣,处理不当会产生环境污染并增加企业处理成本。而葛根废渣的理化性质大部分与传统原料杂木屑接近[2],其粗蛋白含量是锯木屑的8 倍,粗纤维含量与杂木屑基本持平[3],可作为一种食用菌栽培的新型基质。目前国内利用葛根渣在平菇、香菇、鸡腿菇栽培上都有成功报道[3,4],也有用藿香药渣栽培猴头菇的试验研究[5],但利用葛根废渣袋料栽培猴头菇方面未见报道。笔者利用安康制药企业采用清洁工艺植提后的葛根废渣为原料,进行了猴头菇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生物转化率达到93%。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归纳如下。

1 原料的预处理

将生物医药植物提取企业排放的葛根废渣收集后,散开在阳光下充分晾晒,使葛根废渣中残留的植提试剂充分挥发释放。晒干后的葛根废渣,剔除较大的结块,用秸秆粉碎机粉碎成直径3~5 mm的颗粒物,备用。

2 品种选择

笔者选用优质高产猴头菇品种“海林1 号”和“常山99”为栽培品种。

3 栽培季节与方式

根据猴头菇生长适宜温度并结合安康地区气候特点,一般菌袋制作时间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栽培出菇管理为9月中下旬至11月底。选择该栽培季节可利用安康地区9-11月份自然气候条件出菇,此时子实体商品性较好,产量高。如栽培季节提前,气温较高造成菌袋感染率高,影响发菌质量;推迟栽培,后期出菇管理需增加加温设施,提高成本。

采取室内和室外大棚层架式大袋多点出菇方式。

4 菌袋制作

4.1 栽培料配方①葛根废渣42%,杂木屑40%,麸皮15%,玉米粉2%,石膏粉1%。另1000 kg 干料加入菇耳壮营养素1 kg,辅料中勿加石灰;②葛根废渣41%,杂木屑20%,杏鲍菇废菌料20%,麸皮18%,石膏粉1%。另1000 kg 干料加入菇耳壮营养素1 kg,辅料中勿加石灰。

4.2 装料装袋前一天葛根渣需要加水预湿,使葛根废渣充分吸水,可有效避免装袋时葛根废渣吸水不均匀,造成料袋含水量不一致。按当天生产量和配方配比计算各种原料用量进行配料。木屑质量要求不带油脂芳香气味,细颗粒状、干燥;麸皮要求片状,无掺杂其它物质,无结块、无虫蛀、无发霉变质;石膏粉、菇耳壮无假冒伪劣,无受潮结块。

拌料时将葛根废渣、杂木屑、麸皮、玉米粉石膏粉、石灰拌匀,加水(均匀喷洒)入料中,充分翻拌均匀,使基质含水量均匀一致,用手紧握已拌的料在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形成水滴为宜。

装袋要求松紧适度,每袋装湿料质量2.2~2.3 kg,袋身光滑无破口,袋口用塑料捆扎绳或扎口机扎紧,无漏气。装好的料袋码放在光滑的水泥地面上,严禁料袋在粗糙地面上摩擦。

5 灭菌与接种

采用常压蒸汽灭菌,已装好的料袋及时搬运到灭菌灶内进行灭菌,搬运时轻拿轻放,当天装好的料袋当天灭菌。当灶内温度达到100℃时,保持16~18 h,中途严禁掉温,每灶灭菌量控制在3000~4000袋较适宜。

接种环境应进行严格消毒,严格无菌条件操作。采取料袋单面打孔接种,每袋均匀打3个孔,孔深2~3 cm,孔直径2 cm,一般1 kg 菌种可接30~35袋。用镊子或消毒过的手将菌种块放入孔内,将菌种按实按平,孔内不留空隙,要求随打孔随接种,严禁打孔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太长,杂菌进入孔内引起感染。接种后的料袋及时用厚度0.025~0.03 cm的塑料外套袋套住,绑好袋口,不宜过紧,利于菌种萌发时氧气的供给。

6 发菌管理

发菌室应提前进行消毒,接种后的料袋轻拿轻放及时移入发菌室单排顺码成墙式堆,堆长不限,堆高不超过10 层,堆与堆之间留50 cm 的通风道。发菌室温度保持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避光。料袋进入发菌室3 d 关闭门窗,保温,促使菌种萌发,3 d 后每天打开门窗进行一次通风,每次30 min,当菌种萌发定植后7 d 左右,进行第一次翻堆,挑选出杂菌感染的菌袋移出发菌室另行处理。当菌袋接种穴的菌丝长至直径4~6 cm 时,进行第二次翻堆,去掉外套袋,菌袋呈“井”字形堆码,每层码放3 袋,码高10 层以下,加大通风量,每天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30~60 min。保持室内温度不超过25℃,严防菌袋烧菌。当菌袋菌丝生长至接种穴之间全部连接时,进行第三次翻堆,降低码放高度,以6~7层为宜,拉大堆间距,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70%,室内温度控制22~2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严防室内CO2浓度过高,造成生长菌丝体不健壮。

7 出菇管理

对已发满菌的菌袋应及时上架排袋,单层摆放,袋间距不低于5 cm,接种穴向上或向下悬空,以利于出菇。待菌丝生理成熟,开始出现原基,分化形成菇蕾时,应加强出菇管理,促使幼菇健壮生长。在出菇管理期间应注意出菇场所温湿度、通氧量和光照的调控:温度应调节在16~20℃;出菇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此时猴头菇的产量和质量可达最佳;若湿度不足,应及时喷雾化水增湿;猴头菇是好氧性菌类,出菇环境需要适宜的微循环通风条件,在温度、湿度满足的情况下,出菇房每天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30 min。除早、晚通风外,平时出菇房内不能封闭太严,应保持房内CO2能正常排放出去;出菇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照。

8 适时采收

子实体长满毛刺充分展开,并开始弹射孢子,在菌袋表面出现一层稀薄的白色粉状物时,标志猴头菇子实体成熟。

若猴头菇作为鲜菇应市和食品加工,最好在菌刺长至1 cm 左右采收为宜。用弯形利刀从菌柄基部轻轻割下即可。采收时菇脚留1 cm左右为宜。

一般采收三潮猴头菇,在第一潮采收后,停止喷水3 d,通风48 h,让菇体着生基部表面收缩,防止杂菌侵入。此后,再把温度调节到23~25℃,促使菌丝积累养分,8~15 d原基出现,再经10 d左右幼菇形成,此时把温度降到16~2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90%,给予微通风条件,促使子实体健壮生长,达到成熟标志时即可再次采收。

猜你喜欢

猴头菇菌袋废渣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大宗固体废渣制备地质聚合物及其性能和应用研究进展
从五种天然色素提取废渣中分离果胶的初步研究
猴头菇的历史文化溯源与食疗文化*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氧化镁烟气脱硫废渣在废水脱色中的应用研究
电解锰含铬废渣无害化处置场技术改造方案
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固定菌袋插杆
猴年吃点猴头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