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下英语新闻导语翻译的应用研究

2017-04-02何昆莉

关键词:导语译者原文

何昆莉

(运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目的论下英语新闻导语翻译的应用研究

何昆莉

(运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从英语新闻导语的文体特征入手,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研究英语新闻导语的翻译方法。依据功能翻译理论三原则,针对英汉新闻导语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直译、增译及增译+重组的翻译方法对实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功能翻译理论是指导英语新闻导语翻译的有力依据,能够为目的语读者再现源语新闻的真实意义。功能翻译理论以“目的”为核心,其翻译理念更具实用性,不仅适用于新闻导语,而且为更多的文体类型提供依据。

新闻导语;功能翻译理论;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忠诚原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中国人对国外信息的及时获取已成为迫切需求。英语新闻报道成为中国人了解国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新闻导语是报道中信息最集中、亮点最突出的部分,新闻导语翻译作为翻译研究的重要分支也应运而生,如何有效翻译新闻导语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焦点。

一、关于新闻导语

(一)新闻导语的定义及功能 新闻导语顾名思义就是消息的开头,目的在于用最精炼的语言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通常是该条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1]一般说来,导语以凝练的语句提示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新闻导语像一个童话故事的开头,令人爱不释手,引导读者兴趣盎然地读完整条新闻。

新闻导语的功能包括:第一,提炼新闻的核心内容;第二,激发读者继续阅读导语之后的正文。[2]完整的新闻导语包含五个Wh-要素和一个H-要素: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故(why)以及如何(how)。

(二)英汉新闻导语特点的异同 相同点:新闻导语的篇幅短小干练。导语通常只有一个句子,包含关键信息点。这与媒体讲求信息快捷、精准的宗旨相一致。

不同点:第一,英语新闻导语通常在开头部分突出主要人物或发生的事件。[3]例如“Andy Murray won his first Wimbledon title on July 7,2013 and…”在这则导语中,首先提到“何人”(Andy Murray),然后是“何事”(won his first Wimbledon title)。汉语新闻导语把“时间和地点”放在开头,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知识,人物和事件则放在导语的末尾。第二,英语新闻导语的消息来源通常置于末尾。如在“Natural gas leaked Tuesday from an old,…,the Coast Guard said.”中表示新闻来源的“the Coast Guard said”放置于该导语的末尾部分。汉语新闻报道则习惯将消息来源置于最开头的部分。

(三)新闻导语翻译的原则 新闻导语翻译要遵守一定的原则。第一,译文要保证报道内容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尤其要注意政治、外交类新闻翻译的严谨性与准确性,并以本国新闻官方机构发布的声明为准;第二,译文应尽量符合目的语读者的价值观、文化意识和民族情感;第三,译文不能出现翻译人员的任何主观臆断和情绪释放,译者应恪守己任,再现导语的真实内容,坚决摒弃背离原文的望文生义或添加删减。

二、关于功能派翻译理论

该理论诞生于上个世纪下半叶(始于70年代),是多名德国理论专家不懈努力和钻研的翻译理论的集合。汉斯·费米尔创立了目的论,他认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活动的第一准则,它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克里斯蒂安·诺德作为汉斯·费米尔的继承者,发展了目的论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功能加忠诚”原则。[4]该原则是对目的论的有益补充。费米尔和诺德的相关理论是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础。从此,译者从全新的角度看待翻译行为,为翻译理论界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要求新闻导语的翻译应遵循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诚原则,这三个原则依据新闻导语的文本类型,单独或共同起作用。

(一)目的原则(Skopos Rule) 目的论原理要求新闻导语翻译首要遵守的是目的原则,它非常注重信息传递效果及实用性。该原则指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过程,此处“目的”通常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即翻译的实质是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新闻导语翻译的目的是要充分引起目的语读者的兴趣,并确保准确有效的消息传输,这对英语新闻导语的翻译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论侧重翻译的语用功能,认为任何翻译行为都应以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要灵活处理原文本、翻译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这是新闻导语翻译的关键点。

(二)连贯性原则(Coherence Rule) 连贯性原则是指译文符合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内涵,使得目的语读者从本质上认同译文所传递的信息,在交际环境中有意义。翻译行为需要考虑源语的本质含义和目的语读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背景,使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翻译的内容。

在超市排队等候时我和站在我们后面的人聊了几句,出了超市我就会和孩子说:“超市结账等待时,我们可以和陌生人聊几句。但是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可以跟着他们离开。你要跟着其他人去任何地方之前,都需要得到妈妈的允许。”

英语新闻导语的翻译必须在文本内容和语境感受上具备连贯性。译者需要在语法层面和语序层面上找到汉语和英语的差异,并通过翻译技巧达到译文的语内连贯。汉语和英语在语法层面和语序层面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英语句子是将词汇连接成句子,而后再将句子组成篇章的一种形式,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和逻辑意义;而汉语句子依据时间和逻辑顺序,凭借字句的内涵意义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意义。因此,译者需要在保留原始意义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连接词来适当改变原句的结构,从而适合中国读者的思维模式和理解能力。

(三)忠诚原则(Loyalty Principle) 忠诚原则指译文忠实于原文,译文在翻译过程中满足各方参与者的要求,协调好彼此之间关系,即当发起者、原文作者和目的语读者三方发生利益冲突时,译者堪比斡旋者,旨在达成三方共识。总之,忠诚原则兼顾这三方利益,正确再现原文内容,避免译者随心所欲翻译原作。

忠诚原则虽然不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实现逐字对应,但是翻译内容永远不能背离原文的意义。译者对原始文本进行的所有改动,都必须要符合“目的原则”。译者应该对英语新闻导语有正确的理解,并对翻译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确保忠实于原文本内容。

三、目的论下的英语新闻导语翻译方法研究

文化的差异性和语言的特殊性是造成英汉新闻导语在写作风格上存在差异的原因。本研究意在目的论原理的指导下,根据新闻导语的文体特点和语言特点,找到解决英语新闻导语的翻译方法。译文既要符合原文本的真实内容,又要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从而实现新闻导语翻译的价值。[5]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诚原则决定了英语新闻导语翻译时具体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 英语新闻导语的编写如果与汉语的叙述方式基本相近,即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因素的顺序排列,可以采用直译作为该类型新闻导语的翻译方法,即按照原文顺序对应翻译。

采用直译的方法翻译英语新闻导语必须依据忠诚原则,也就是说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之间存在语际连贯一致的关系,即译文忠实于原文。忠诚的程度由翻译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6]虽然不要求在翻译过程中的逐字对应,但是翻译内容绝不能脱离原文的意义。英语新闻导语也属于信息型文本,译者在翻译时必须客观公正地传递原文信息,尽力使译文与原文达到神似的同时兼顾形似。

例1:

原文:Senator John McCain said on Thursday that he and other backers of immigration reform“are not winning,”and must boost efforts to get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to pass such a bill.(Reuters,July 19,2013)

分析:这条英语新闻导语首先提及“who(Senator John McCain)”,即这条新闻的“主角”,后面的事件都是围绕他的言论展开的;然后给出时间“when(on Tuesday)”,英美主流媒体总是习惯于把发生事件的时间放在新闻导语的句末。这则新闻导语是个例外,它将时间“when”放在人物“who”的后面,恰好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所以不用做任何调整,顺译出来即可;接下来是“主题(immigration reform)”和“结果(are not winning)”,并在最后提出为改变“该结果”所要采取的措施,这都符合中国新闻导语“主题-结果-措施”的叙事习惯。例句中的导语整体采用顺叙的写法,保留英语句序,忠实原文句意,其中每个导语要素的排列顺序与汉语导语的编写相似,因此可按原文顺序直接翻译。译文符合中国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和阅读期待,具有可读性。但是,此种新闻导语的语序排列形式并非英美主流媒体习惯的排列方式,因此“直译”在英语新闻导语翻译中的使用频率是比较低的,更多的是需要通过“增译”的方式使译文更具连贯性,或者通过“重组”的方式使中国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译文内容。

(二)增译 增译指为满足目的语读者阅读习惯和阅读期待而增添的部分,目的是使译文更具连贯性,更易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增译主要是针对内容上进行必要和适当的补充。某些涉及意识理念、社会习俗的背景信息,可以加以补充和解释。采用增译的翻译方法可以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并利于实现传播信息的预期目的。目的论三原则始终贯穿于增译的翻译过程始终,保证了译文的准确性和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性。

例2:

原文:Roger Federer told reporters that he will try a new,larger racket at the German Tennis Championships this week.The 31-year-old Federer said he plans to play a Wilson racket with a 98-square-inch head after years of using one with a 90-square-inch head.(Sports Illustrated,July 16,2013)

译文:体育画报7月16日电讯——贵为世界男子网坛领军人物、荣获17届大满贯奖杯的瑞士网球天王罗杰·费德勒告诉记者,他将在本周的德国网球锦标赛上尝试使用一种新型的、更大的网球拍。如今已31岁的费德勒表示,他在使用了90英寸的球拍多年之后计划使用98英寸的威尔逊球拍。

分析:这是采用增译翻译方法的一个典型例子。英语新闻导语中只交代“费德勒要使用一种新型的球拍”的信息。罗杰·费德勒是欧洲家喻户晓的世界顶尖网球选手,但不是每一位中国读者都熟悉这位网坛天王的辉煌战绩,因此在汉语翻译中加入“世界男子网坛领军人物和17届大满贯得主”作为补充信息是非常必要的。此处对于新闻导语中身份信息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使中国读者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新闻中所涉及的人物背景,并具有吸引眼球的效果,即让潜在的、有兴趣的读者继续阅读以下的新闻内容。其目的是扩大时事宣传效果、并吸引更多读者阅读此新闻,从而促进国际文娱信息的互动和交流。

(三)增译+重组 增译和重组是英语新闻导语经常使用的方法,并且两者常常结合使用。重组指为满足目的语读者的特殊要求而采用的改变原文形式的翻译行为,属于归化处理手段。[7]重组是对文本结构的重新、合理的调整。中英新闻导语要素的构成内容和排列顺序各有特点,为了实现翻译的目的并有效传递信息,译者在尊重原导语的基础上,需要实施必要的增译和重组,而且两种策略往往交叉并用、双管齐下,才能保证译文的忠实性和可读性。

意识形态、社会体制、历史演变、文化习俗和地理环境等使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8]英语新闻导语习惯于放弃周边信息和细节,直接陈述发生的主要事件,这是英语国家读者的关注焦点。[9]汉语新闻导语则是在体现主题之前尽可能多的填充周边信息和细节,导语要素结构通常为“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时间元素通常放在开头,一些详细的背景资料,包括“在哪里,如何和为什么”,通常放在“发生事件”之前,而“发生事件”被放置在末端。因此,译者在翻译英语新闻导语时,需要理清英语句子关系,把一句话分解为几个部分,也可以从导语引出的新闻主题内容中提取一些信息加入译文,使翻译的结果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中英语新闻导语的结构不同,因此翻译时各个要素的出场顺序需要进行适当的重组。汉语导语信息一般以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顺序逐一列出,要根据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添加一些周边信息加以修饰,使目的语读者更易于理解和适应译文内容,也使得跨文化信息交流更加通畅。

例3:

原文:Angela Merkel’s government said that its cooperation with American intelligence was fully regulated by strict legal guidelines after a magazine reported that the US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was in close cahoots with German spies.(China daily,July 7,2013)

译文:中国日报2013年7月7日讯,某杂志报道了美国国家安全局与德国间谍密切勾结后,安吉拉·默克尔政府做出了回应。她宣称与美国的情报合作完全遵守严格的法律准则。

分析:新闻导语翻译中,译者要时刻以翻译的目的为中心,翻译过程要兼顾汉语新闻导语的写作模式和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新闻报道中,汉语导语的结构是先给出背景信息,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后。因此,译文将时间放到了开头,这样符合汉语新闻导语先说明新闻时间的特点。翻译后的汉语新闻导语不能按原文的顺序,这是使用了重组中调序的翻译方法。译文将该英语新闻导语的“起因(close cahoots)”从原来的后半部分调至段首,先交代了默克尔政府做出回应的原因,这样就使整个事件的表述显得自然、有序。最后译者将“发生的事件”放在了句末,这部分是英语国家读者所关注的重点。原文是放在句首加以强调的,译者通过信息结构重组调整了语序,符合中国读者了解事物“原因——结果”的思考方式,不仅语义过渡自然且更具说服力。译文中增译了“安吉拉·默克尔政府做出了回应”一句,强调汉语句子的逻辑关系,意思表达也更加完整。这也是增译与重组同时使用的现实例证。

四、结语

英语新闻导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是选择适合的翻译方法的重要参考指标。本研究提出英语导语按所发生的事件先后顺序进行编写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需要在内容上进行必要和适当补充,使译文更具连贯性的新闻导语采用增译的翻译方法;需要通过调序,改变原文形式或部分内容的英语新闻导语采用增译加重组的翻译方法,最后实现信息共享的目的。

英语新闻导语翻译的过程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中西方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和民族情感,翻译的目的就是架起文化和语言之间的桥梁,准确传递信息和促进思想交流。本研究结果认为功能翻译理论是适合英语新闻导语翻译的理论,满足了目的语读者的心理期待和阅读兴趣,比传统的翻译对等标准更具可行性。本研究为今后的翻译研究提出思路,翻译理论不可一味强调原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严格的对应关系,允许根据翻译的目的,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进行“有目的”的灵活处理。[10]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新闻导语翻译仅仅是该原理指导实践的一方面体现,它会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刘 萍.浅谈新闻导语中的动词巧用[J].应用写作,2006(06):27-28.

[2]谭 玮.中英新闻导语的差异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8(01):14-16.

[3]张 洁.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与新闻导语翻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01):117-119.

[4]Nord,Christin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5]王银泉,钱叶萍,仇园园.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外宣电视新闻导语译写策略[J].中国翻译,2007(02):58-62.

[6]卞建华.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8]窦卫霖.东西方思维差异研究评介——兼评尼斯贝特《思维的地域性:东西方思维差异及其原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131-136.

[9]曹明伦.谈英语报刊新闻的基本特点及其翻译[J].中国翻译,2005(06):87-88.

[10]Nida,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Application of Skopos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Lead

HE Kun-l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Yuncheng Univesity,Yuncheng Shanxi,044000)

This study starts with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the English news lead and studies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of English news lead with the guidance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According to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literal translation,amplification and amplification plus restructuring respectively specific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news lead in English and Chinese.The study shows that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is convincing to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lead,which can reproduce the true meaning of source news for target readers.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takes"purpose"as the core,and its translation idea is more practical,which not only applies to news lead,but also provides the basis for more stylistic types.

news lead;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skopos rule;coherence rule;loyalty principle

H315.9

A

〔责任编辑 冯喜梅〕

1674-0882(2017)02-0091-04

2016-11-17

何昆莉(1979-),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导语译者原文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导语
阳光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让句子动起来
尝粪忧心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卖身葬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