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应用早期康复训练的功能恢复效果分析
2017-04-02卢芸
卢 芸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1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应用早期康复训练的功能恢复效果分析
卢 芸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1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应用早期康复训练的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一般组和综合组,一般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采取术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综合组的ROM、HSS评分均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对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功能恢复,并降低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人工全系关节置换术;早期康复训练;功能恢复效果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当下应用广泛、手术效果显著的一种手术方式,其术后的优良率高达90%。TKA手术前后的康复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与重视,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膝关节的屈曲程度。对此,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应用早期康复训练的功能恢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一般组和综合组。一般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5±2.5)岁;术前ROM为32~100°,平均(66±4.2)°;HSS评分30~70分,平均评分(50±2.8)分;膝内翻畸形3~46°,平均(24.5±2.3)°;其中膝关节骨关节炎17例,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3例,类风湿关节炎20例。综合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5.5±2.4)岁;术前ROM为30~100°,平均(65±4.0)°;HSS评分31~70分,平均评分(50.5±2.6)分;膝内翻畸形3~45°,平均(24±2.0)°;其中膝关节骨关节炎19例,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3例,类风湿关节炎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症分类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1.2 训练方法
一般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采取术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术前康复训练:术前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肌力进行综合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完成训练;(1)引体向上:患者仰卧,抬高手臂握住床上的拉环,屈曲健侧膝部,足底撑住床,利用下肢和手臂力量促使臀部、背部离开床面;(2)踝泵练习:患者仰卧,膝关节处于不动状态,踝关节向远处最大限度的背屈、砣屈,分别持续10 s,这为一次运动,15次/d;(3)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嘱咐患者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10 s后放松,200次/d,分成5次完成。训练次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达到肌肉轻微疲乏感、酸痛感为最佳。告知患者常训练,预防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的产生。
术后康复训练:其一:术后当天使用弹力绷带将膝关节固定至伸直位,使用下肢垫垫高患肢,术后冷敷2~3周,20 min/d,等到患者麻醉药性过后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泵练习。术后前期因为麻醉作用,患者易收缩股四头肌,促使膝关节伸直,患者会形成股四头肌收缩容易的心理暗示,使得术后训练更为高效。该阶段在于控制肿胀、疼痛,防止感染。其二:术后3天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增加训练时间,告知患者CPM锻炼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功能锻炼完成后,告知患者继续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踝泵训练;指导并协助患者完成直腿抬高训练,后续完全做到由患者自己完成直腿抬高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避免训练幅度过大,引起患者疼痛。每日测量患者小腿肿胀处、大腿中下1/2部位的周径,如果出现变粗或者其他异常状况,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该阶段在于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发展肌力,避免术后诱发并发症。其三:出院指导,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采取健康宣教、视频讲解、随访等方式继续指导患者训练,直至患者全部掌握[2]。告知患者在训练过程中不要剧烈运动,避免损伤关节。促进愈合,恢复患处的生理功能,达到康复的目的。
1.3 评定指标
术后1、3、6个月随访。评定采取HSS标准,包括功能、肌力、疼痛、关节稳定性、屈曲畸形、关节活动度等,满分为100分,>85分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一般,<60分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术后3个月,综合组的ROM、HSS评分均优于一般组(P<0.05);同时,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一般组(P<0.05)。
3 讨 论
早期康复训练能够训练患者膝关节旁边的肌肉,强化肌肉做功;运动代谢中产生的腺苷、乳酸会刺激肌肉组织,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周边肌肉血液循环,促进肌肉恢复[3]。
手术麻醉过后,开始关节康复训练,有利于降低瘢痕对关节ROM的限制。踝泵关节的训练促进肌肉收缩,改善血液循环,避免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屈膝运动能够显著减少关节腔的积血量,减轻肢体肿胀,尽快恢复关节的屈膝功能。
综上所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应用早期康复训练,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恢复期,最大程度恢复了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1] 原贵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早期康复介入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48):171-172.
[2] 孙 瑜,丁 桃,张 琳.术前康复训练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30):58-59.
[3] 顾兰花.早期康复联合CPM机锻炼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中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a01):115-116.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49.63.02
张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