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CT检查中碘过敏反应的效果分析
2017-04-01韩珍珍
韩珍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护理干预对CT检查中碘过敏反应的效果分析
韩珍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CT检查中出现碘过敏反应检查者的应用效果,为提高CT检查的质量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100例在我院行CT增强扫描的检查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CT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碘过敏预防性干预措施。观察两组体检者的碘过敏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例(4.0%)体检者出现碘过敏反应,其中轻度过敏反应1例(2.0%)、中度过敏反应1例(2.0%);对照组7例(14.0%)体检者出现碘过敏反应,其中轻度过敏反应4例(8.0%)、中度过敏反应2例(4.0%)、重度过敏反应1例(2.0%)。观察组体检者碘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过敏患者在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无异常反应。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CT增强扫描碘过敏反应发生率,有助于保障CT检查的质量。
护理干预;CT检查;碘过敏反应
CT增强扫描是影像学诊断中重要的检查方法。造影剂能增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异,提高病变识别率,被广泛应用于CT增强扫描中,并得到了普遍认可。但是,造影剂的使用也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而优质、专业的护理将会使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大减少或减轻,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患纠纷,使检查顺利完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100例在我院行CT增强扫描的检查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6.8±6.5)岁;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5.4±4.5)岁。入选标准:①行增强CT扫描检查者;②本人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②精神疾病患者及认知障碍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体检者均采用相同的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并保留静脉通道,以便出现过敏反应可以及时用药。
对照组采取常规CT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碘过敏预防性干预措施,具体措施为:①心理护理:部分患者对CT增强扫描不了解,容易出现紧张的情绪,加上对造影剂的担忧,容易引发血压升高等生理变化。进行增强扫描前体检者都不能进食,部分营养不良的体检者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低血糖症状。需要提高患者对CT增强扫描的认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保持平稳的心态来接受CT增强扫描。在CT增强扫描前对患者介绍该技术的目的和优越性,并客观描述检查的必要性,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1]。②严格掌握造影剂的适用证和禁忌症:每一位检查者都可能出现碘过敏反应。在检查前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大量研究指出,过往过敏史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无过敏史患者,且家族过敏史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出亲代无过敏史患者接近1倍。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意识不清且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要严格控制碘造影剂的使用量和注射速度。常规注射碘造影剂前静推地塞米松10 mg,可有效降低过敏反应的出现。③加强观察: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精神等方面的变化。一旦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出冷汗等症状需要立即停止注射,给予保暖、吸氧和补液措施。轻度过敏反应患者仅需停止注射即可缓解;中度过敏反应患者需要给予肌注地塞米松10 mg、肾上腺素0.1~0.3 mg和异丙嗪25 mg,并观察患者的过敏反应变化;重度过敏反应者需要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机械吸氧,并给予抗过敏药物注射,采取补血容量预防过敏性休克,并给予对症处理措施[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体检者碘过敏反应发生率。
过敏反应判断指标:轻度过敏反应:全身瘙痒、结膜充血,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反应;中度过敏反应:全身出现荨麻疹样皮疹,面色发白、胸闷、气急、呼吸障碍等反应;重度过敏反应:四肢青紫、手脚发冷、肌肉痉挛、心跳骤停、过敏性休克等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2例(4.0%)体检者出现碘过敏反应,其中轻度过敏反应1例(2.0%)、中度过敏反应1例(2.0%);对照组
7例(14.0%)体检者出现碘过敏反应,其中轻度过敏反应4例(8.0%)、中度过敏反应2例(4.0%)、重度过敏反应1例(2.0%)。观察组体检者碘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护理工作贯穿于整个CT增强扫描过程中,护士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不仅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赖度,减少医患纠纷,更是获得满意的图像、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鉴于预试验对由非离子型对此剂引起的过敏反应预测的准确性极低,以皮预测试验本身也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从药理特性的角度分析,不建议采用预试验来预测过敏反应。故过敏反应虽不多见,也时有发生[3]。
发生过敏反应与剂量和用药途径无关。而严重反应的最初症状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过敏症状。一是判断是过敏反应,必须马上停止使用对此剂,并在保留静脉通道的情况下经于相应的药物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其过敏反应的症状可能碘型容易误为制造神经反应,对疑似过敏反应者应详细询问患者本人或家属其用药情况,对住院患者及时与主治医师联系,了解其用药情况,以避免掩盖病情。
碘对比剂有激发过敏样反应或其它过敏反应的表现。因此应预先进行急救措施的训练和预备必须的抢救药物和器械以应付可能出现的严重反应。对有过敏、哮喘和对碘造剂有过不良反应者又必须行对此剂CT检查者,需特别注意[4]。对这类特殊病例可考虑预防性用药。如类固醇、N122组胺受体精抗剂可以应对。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体检者碘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所有过敏患者在给予对症处理之后均无异常反应。说明,通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CT增强扫描碘过敏反应发生率,有助于保障CT检查的质量。
[1] 白人驹,马大庆,张雪林,等.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
[2] 张淑良.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5,34(2):101-102.
[3] 张有琼,杨宝仙,业云厢,等.鸟头碱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5,44(10):924-926.
[4] 邱芙蓉,吴秀珍,秦王荣.银环蛇咬伤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6,43(12):1122-1124.
R472.9
B
ISSN.2096-2479.2017.50.83.02
张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