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下壁心梗行介入治疗及临时起搏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分析

2017-04-0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下壁心梗心率

张 蕾

(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宿迁 223600)

急性下壁心梗行介入治疗及临时起搏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分析

张 蕾

(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宿迁 223600)

目的 探究对急性下壁心梗行介入治疗及临时起搏术后的护理方法,探究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完成介入治疗及临时心脏起搏术,对患者进行随时体征检测,其中包括心电、血压等,对患者心率失常、病情复发状况进行分析和识别,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控制进行正确评估,采用合适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同时观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保证患者情绪平静。记录患者急救成功率。结果 本次研究中,1例患者急救失败死亡,其他患者均得到及时救治以及护理,在完成治疗后康复出院,其预后效果良好。结论 对急性下壁心梗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并联合临时心脏起搏术能够对急性发病的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在第一时间保护患者生命安全。治疗完成后,对患者各项重要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能够有效提高对患者的监护度,并通过有效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增加预后效果。

急性下壁心梗;临时起搏术后;护理分析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症,极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心率失常病症,严重时可能发生急性休克和心脏骤停,引起死亡[1]。而这种病症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血液供给及心脏房室传导发生问题所导致的。由于窦房结动脉大约有60%左右的血液供给都起源于右冠状动脉,下壁心肌梗死所导致窦房结引起窦缓[2]。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完成介入治疗及临时心脏起搏术。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完成介入治疗及临时心脏起搏术,对患者进行随时体征检测,包括心电、血压检测。均为临时起搏及PCI患者,男21例,女13例,高血压14例,高血脂11例,吸烟超过10年4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5±7.4)岁,均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和手术禁忌症,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次试验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根据医嘱采用拜阿司匹林300 mg及硫酸氢氯吡格雷300 mg,对患者进行完整术前准备。对患者心血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梗死的血管进行PTCA加支架术。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率监测时,如发现心率<60次/min或血压<100/60 mmHg,应当加入临时起搏治疗,并在手术换成后,给予患者心电监测,保证供氧正常。同时对患者进行固定,避免过多活动导致仪器脱落,同时对患者采用合理的护理。

首先在入院时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计算每日能量消耗及代谢消耗率,并计算患者每日所需热量。治疗完成后,应当给予患者>2 g/kg的蛋白质以保持体内氮平衡。同时还应当对患者的心率、节律、血压进行实时监控,时刻检查治疗仪器中各个部位是否有脱落现象,检查各插头是否连接完善。

治疗完成后,对患者应用抗生素,避免发生感染,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开展系统康复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是提高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半年内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常以焦虑和抑郁情绪为主。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应当主动对患者表示关心,与其进行主动沟通,向其进行讲解基本常识。在与患者进行交流中了解患者产生异常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针对其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一方面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另一方面还能够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研究中,1例患者急救失败死亡,其他患者均得到及时救治及护理,在完成治疗后康复出院,其预后效果良好。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不仅会对患者已发生缺血现象的心肌造成损伤,还有可能导致心肌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从而引起患者心功能迅速恶化,造成心功能障碍,提高其病死率[3]。采用阿托品作为治疗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心房以及心肌传导纤维的钠离子内流,从而降低其传导速度,降低其窦房结自律性[4]。同时,这种药物也不会对人体的正常动作电位以及静息膜电位标准造成影响[5]。但应当注意其用药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发生窦性心动过速现象。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有1例患者急救失败死亡,其他患者均得到及时救治及护理,在完成治疗后康复出院,其预后效果良好。实验结果说明对急性下壁心梗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并联合临时心脏起搏术能够对急性发病的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在第一时间保护患者生命安全。治疗后,对患者各项重要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监护度,并通过有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增加患者的预后效果。

[1] 周丽华,史冬梅.急性下壁心梗行介入治疗及临时起搏术后的观察及护理[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11):398-399.

[2] 郭晓萍,梅 静.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心脏并发症护理对策[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4):472-473.

[3] 张洪君,林可可,肖顺贞,等.急性下壁合并右室梗死的早期判断及观察要点[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9):649-651.

[4] 王 晶.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行IABP护理体会[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4):448-449.

[5] 张秀文,黄彩亚,葛伊丽,等.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296-1297.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6.50.02

猜你喜欢

下壁心梗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心梗猛于虎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V1R 波增高、STV2 改变对下壁心梗的临床诊断价值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