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技术对外科术后疼痛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7-04-01吴继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耳穴外科穴位

吴继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10)

中医护理技术对外科术后疼痛影响的临床研究

吴继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10)

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对于外科术后疼痛的缓解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对中医护理技术对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加以进一步的了解,本文就中医护理技术对外科术后疼痛影响的护理现状进行综述。

中医护理技术;外科手术;疼痛护理

有资料指出:超过80%的病人接受手术后有急性术后疼痛的经历,且75%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术后疼痛。术后疼痛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中医中药是我们的一份宝贵的资源,其中耳穴压豆、电针法等中医特色操作技术在外科术后镇痛疗效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就中医护理技术对外科术后疼痛影响的护理现状进行综述。

1 相关定义解释

1.1 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护理技术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中医特色技术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缓解患者症状的一种护理手段,是中医护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护理的核心竞争力。

1.2 疼痛

疼痛(Pain),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bell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已经成为临床十分重视的一项症状体征,而疼痛护理干预则是至关重要的。

2 肝胆外科术后疼痛的发生机制

2.1 现代医学术后疼痛的发生机制

外科手术对人体的损害是双向的,也是两阶段的,首先是外科手术期间,组织的创伤所产生的持久伤害性感受传人,其次是手术后伤口愈合期,伤口的炎症反应。这两个阶段都能够导致术后疼痛发生。有研究认为手术切口区域的痛觉过敏是通过Aδ纤维和C纤维伤害性感受器介导的,相关的研究也表明AMPA受体/KA离子型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与切口疼痛,痛觉过敏,脊髓敏化有关。

2.2 术后疼痛的中医机制

对于疼痛的论述《内经》中所论较多,如《素问》中的《举痛论》就是关于痛证的专题论著。指出气不通是致痛的主因,故“不通则痛”,指气血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产生郁滞、冲逆和淤结等病变,因而形成脏腑经络等局部疼痛。术后容易导致气血不足,阴精亏损,阳气虚衰,脏腑经脉,四肢百骸失于濡润温养而引起疼痛。并且人类的精神和心理在不同的状态对痛觉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3 中医护理技术对缓解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

3.1 通过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分析中医护理技术缓解术后疼痛趋势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主题词:“术后疼痛”、“中医护理技术”,点击“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得到21篇文献,其中文献发文量在2011年之后呈上升趋势,2013年收录较多。就纳入的文章而言,可见近十年来对于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的关注度逐年提升,但相关的文章相对还是较少,并且从内容来说,运用的中医技术相对比较笼统,仅仅用中医护理技术这样较为宽泛的词眼来描述,并且所运用的技术罗列也相对比较单一,运用于术后止痛的最多的可能还是局限于耳穴埋豆以及穴位按摩这一类操作中,并且中医护理技术多应用于肛肠疾病、粘连性肩周炎中,对于腹部手术后疼痛干预文章相对较少,可见在腹部术后疼痛运用中医护理技术仍处于相对空白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填充。

3.2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对缓解术后疼痛的影响

3.2.1 中医护理技术联合应用在缓解术后疼痛中发挥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中医护理理论得到了跨越性提高,对于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经验不断丰富,提出了较多的护理措施。谢娴[1]等研究用耳穴压豆配合电针在腹腔镜下外科腹部术后镇痛护理中具有明显的疗效,能有效缓解疼痛。彭小玉等人的研究中选择卯时、辰时、亥时按摩足三里穴,还可以减轻腹胀引起的切口疼痛,并且辅以艾灸、穴位贴敷、TDP灯照射等中医护理干预手段,达到补中益气、疏通经络的作用。从文献中可以看出,中医护理技术联合干预的效果还是比较显而易见的,个人认为联合应用的优点就在于能够相互联合,补充相互之间的不足,比较全方位对疼痛进行干预,但缺点就在于联合应用时,并不知道究竟是联合作用的效果还是仅为单一操作显现的效果,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性。并且联合应用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不能体现简便的优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又增添了不少负担。

3.2.2 单项中医护理技术在缓解术后疼痛中发挥的作用

文献表明单一的中医护理技术同样也能达到镇痛的效果。许艳花[2]采用辨证取穴(近部选取阿是穴, 远部取脾胃经穴为主穴),穴位针刺缓解阑尾切除术后伤口疼痛,结果疼痛强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穴位按摩就被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疼痛、术后疼痛躁动、肛瘘手术。穴位贴敷也同样被应用于胆囊手术、甲状腺手术、肛肠手术的围手术期疼痛护理,结果在术后疼痛、肛门排气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耳穴贴压,由于脏腑循经,并且耳穴与脏腑一一对应的原则,耳穴贴压在术后疼痛管理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除了上述领域,更被应用于骨科、胃癌、剖宫产、腹部手术、急性阑尾炎的疼痛干预。说明了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术后镇痛具有其独特效果。此外,文献表明中医技术发挥术后镇痛作用只是依据中医护理理论进行的临床试验,对于其详细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人研究,以更好的发挥术后镇痛作用,减少或替代其对止痛药物的需求。

4 展望

综上所述,对外科术后疼痛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技术的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费用,缩短住院日期,促进疾病恢复,临床意义大。不过今后在护理研究中应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构建出一个框架对这些中医护理技术进行相当于集束化管理,如引入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概念统一约束捆绑,运用中医八纲辨证、病性辨证、病位辨证等方法进行辨证,制订以中医独特的护理技术为主导的护理措施,用护理路径的形式及时有效地落实于患者,最后对护理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并以临床实践为准绳不断修正、完善,达到标准化,为临床中医技术应用于术后疼痛护理,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1]谢 娴,叶增杰,庞秀霏,等.耳穴压豆联合电针在腹部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5,16:1938-1941.

[2]许艳花,何艳文,俞振宝.穴位针刺治疗阑尾切除术后伤口疼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0,25(2):54-55.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1.103.02

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科十三五规划科研立项项目: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肝胆术后疼痛中应用的研究,编号:2016HLXK08

猜你喜欢

耳穴外科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夏季穴位养心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