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微量泵持续泵入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分析

2017-04-01罗凤莺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泵入静脉炎胺碘酮

罗凤莺,罗 新

(新疆博州人民医院心内科,新疆 博尔塔拉 833400)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微量泵持续泵入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分析

罗凤莺,罗 新

(新疆博州人民医院心内科,新疆 博尔塔拉 83340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微量泵持续泵入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微量泵持续泵入胺碘酮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微量泵持续泵入胺碘酮所致静脉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综合护理干预;胺碘酮;静脉炎;预防效果

胺碘酮是一种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治疗效果好和毒性低等优势,具有明显的多通道阻滞性,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胺碘酮对血管会造成严重刺激,轻微患者出现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胀、肿、痛等静脉炎症状,严重时则会出现静脉硬结情况,若处理不及时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1]。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静脉输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微量泵持续泵入胺碘酮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7:18,年龄25~58岁,平均(33.3±2.5)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5:20,年龄23~60岁,平均(36.4±3.1)岁。两组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滴注过程中进行密切观察,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在拔针后要求患者进行适当按压,避免出现肿胀情况;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保证血管选择合理性

护理人员合理选择患者血管,尽量选择弹性好、充盈且易固定血管,保证局部血流量和血容量充足,并且避免出现同一血管反复多次穿刺。同时护理人员尽量选择上肢静脉,其静脉瓣较少,药物停留时间较下肢静脉短,因此降低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2)采取有效的血管保护措施

护理人员合理选择静脉留置针,以22 ~ 24G为宜,并且注重对穿刺处皮肤进行消毒,具体使用碘伏消毒,隔天操作一次,同时定期更换穿刺部位,并保证实施深静脉置管。

(3)预防皮下渗漏

护理人员观察患者滴注情况,若出现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将输注肢体抬高,对患处进行湿敷,主要使用硫酸镁溶液(50%)。同时护理人员可利用马铃薯进行外敷,其具有消肿止痛和活血化瘀功效,在患者穿刺部位进行贴敷。

(4)合理控制泵入剂量

胺碘酮150~300 mg,将其加入到50 mL的葡萄糖溶液(5%)中,微量泵持续泵入,且临床研究显示[2],降低胺碘酮的浓度以及使用实践能够显著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因此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医生在保证治疗的效果的基础上,结合上述标准对滴注剂量进行合理调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分级参考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制定的标准,Ⅰ级穿刺点存在水肿、红肿情况,静脉未出现条索状改变,触及未发现硬结;Ⅱ级穿刺点存在水肿、红肿情况,痛感明显,出现条索状改变,触及发现硬结;Ⅲ级穿刺点存在水肿、红肿情况,痛感明显,出现条索状改变硬结明显[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Ⅰ级静脉炎3例,Ⅱ级静脉炎2例,Ⅲ级静脉炎1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Ⅰ级静脉炎6例,Ⅱ级静脉炎5例,Ⅲ级静脉炎4例,静脉炎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031,P=0.025)。

3 讨 论

胺碘酮是一种高效抗心率失常药物,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对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等情况治疗价值较高,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中。但是胺碘酮对血管会产生强烈刺激,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其中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胺碘酮导致静脉炎具体原因为:第一,药物因素,药物浓度较大会导致静脉痉挛,使得静脉持续高压,提升毛细血管的渗透性,使得毛细血管周围间隙渗入纤维蛋白,降低血管氧化扩散,进而阻碍营养物质交换,最终发展为静脉炎[4];第二,穿刺部位及技术因素,为了提高给药效率,临床使用胺碘酮时多选择周围静脉给药,一旦选择过于细小的外周静脉,增加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从而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同时很多护理人员并未掌握准确的穿刺方法和角度,导致针头和血管之间角度不佳,血管壁和针面之间间隙较小。机械摩擦对血管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血管出现充血和痉挛情况,进而发展为静脉炎。护理人员充分分析上述原因,以此为基础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工作,具体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科学合理地选择血管,尽量选择上肢较粗的静脉,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节药物剂量,尽量降低给药浓度,以此缓解对患者血管的刺激,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综上,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微量泵持续泵入胺碘酮所致静脉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1] 曹 琴.持续静脉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山西医药杂志,2014.58(6):713-714.

[2] 史永进,王 凤.静脉泵入胺碘酮不同浓度和时间对静脉炎发生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旬刊,2014,12(22):133-134.

[3] 常玉霞,李吾枝,俞静静,等.预防外周静脉持续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有效措施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1):197-199.

[4] 李爱军.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病案,2016,17(3):84-86.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48.29.02

李 豆

猜你喜欢

泵入静脉炎胺碘酮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