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教学策略探究
2017-04-01尉亚红
尉亚红
【摘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名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文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现代诗歌;语文教学
一、现代诗歌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一)以应试的标准来衡量诗歌的价值
目前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分数轻情商的现象,很多一线教师盲目追求考试分数,而将很多对学生情感塑造,情商培养有益的现代诗歌拒之门外,必须篇目当成选修篇目上,选修篇目为了迎考复习干脆不上。
(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教学方法
每首现代诗歌都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作者的感情往往一气呵成,即使婉转曲折,局部也离不开整体。而在教学之中,往往存在将整首诗歌进行肢解,按照现代文的教学思维去理解诗歌的结构,将教学的目光积聚到对所谓重点诗句或者重点意象的挖掘中,而忽视了整体思想的把握。
(三)以己度人强制式解读
对现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把握往往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甚至是千万个哈姆雷特的现象,读者往往根据不同的角度,结合不同的个人体验得出对主旨的不同的理解,只要不背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诗歌文本内容,都用不着全盘否定。而教学中教师的理解往往先入为主,并暗示或左右学生自己的判断,预先设置的标准答案,如果发现学生的讨论结果不甚理想,不符合预先设置的标准答案。于是,纠正学生不理想的答案,精细、全面地讲授自己的标准答案。
二、现代诗歌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关注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实际
现代诗歌对于学生的认知是一种挑战,也是教师教学上的一个难点。这要求教师对教学的构思和实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鉴赏能力,对于现代诗歌的解读要尊重学生能力的前提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寻找最佳的突破口,引导学生进入现代诗歌的意境中去慢慢体会。
(二)讲求解读,也要突显建构
教师仅有对现代诗歌文本意象、意境、主旨、语言和手法技巧的解读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建构——即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转化为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的能力。
(三)重视引导,也要关注师生互动
现代诗歌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又是一个双主体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并尊重彼此的主体性。学生要在教师的安排下做好预习,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对解读障碍要能大胆的发问,并进行互动交流。教师也要打破传统的一人唱主角的教学模式,倾听学生的声音,重视学生的表达,并及时给予有效的点评和指导。
三、现代诗歌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灵活设计导语,为教学做好引人入胜的开场白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样不拘形式地设计情境,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意境中,引起心灵上的震撼和共鸣,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渴望。
(二)热情朗读文本,为正确把握情感态度做好准备
现代诗歌的学习理解离不开学生从初读感染到再读感受到多读感知这样一个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感時生情,知人论世,领略风景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要真正读懂一首诗,还要探秘他的现在和过去。借用诗歌里的说法,叫做感时生情,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在阅读诗歌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性格、志趣、思想倾向、风格流派及创作动机等;所谓“论世”就是指要联系与该诗有关的时代背景去考察作品的思想内容。诗人的创作都是有感而发的,诗评家称之为“感时生情”。一首现代诗歌无论是关注社会还是抒发个人的情感,它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现实的一种曲折的反映,诗歌产生的背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这种影响会在作品中以隐讳的意象来间接地透露给读者。
(四)分析基本意象,逐步把握诗歌的主旨
诗歌时一种借助意象委婉曲折表达作者枪杆态度的文字体裁,“意象”是融入了诗歌主体情感、思想的客观事物。意象是构建诗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区别诗与非诗的基本特征。解读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意象的解读,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情绪,理解,思想等主观意图,这些意象有机地营造成意境。
(五)关注结构安排,体会意图,把握核心
任何文学作品都有一个总体安排和整体构造,使得内容和形式各种要素都形成合力的有机体,现代诗歌也是如此。从结构上看,每个部分在全篇中的作用往往是不同的。在形式上,有主有次。但我们也要注意,看结构不仅要看其表层结构,还要之一深层结构。两方面结合,从形式和内容上抓住关键所在。
总之,中国的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诗歌的文学,诗歌反映了中国人最根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渴求,代表了中华民族最细微的感受和智慧。高中语文教材中除了大量古代诗歌,现代新诗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文学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其品鉴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